首页 理论教育 于谦及其他诗人:低潮中的浪花

于谦及其他诗人:低潮中的浪花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低潮中的浪花——于谦及其他诗人在台阁体诗盛行之时,也有一些不为这种诗体所囿的诗人,他们尽管没有形成主流,却能以各自的风格才情,在文学创作的低潮中,激起几片浪花。帐中美人白玉珰,辕门壮士红锦帕。少年时仰慕文天祥的为人,为其画像撰写赞词,以其爱国主义精神自励。于谦主要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无意以诗人自诩。

于谦及其他诗人:低潮中的浪花

六、低潮中的浪花——于谦及其他诗人

在台阁体诗盛行之时,也有一些不为这种诗体所囿的诗人,他们尽管没有形成主流,却能以各自的风格才情,在文学创作的低潮中,激起几片浪花。

解缙(1369—1415),字大绅,吉水人,“自幼颖悟绝人”。洪武二十一年(1389)进士,永乐初官翰林学士,为编纂《永乐大典》的总裁官,才气放逸,其文“雄劲奇古,新意迭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似李、杜”[37]。当时著名的才子。“落笔数千百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人以太白拟之。……应答敏捷,无所凝滞。一时诏勅号令颁布四方,皆出公手”[38]。曾出为广西参政,改交阯。被汉王高煦向永乐帝进谗,下狱惨死。他的诗稿,在当时情况下,难以收存,所存的诗也经后人整理,已失本来面貌。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说:“永乐以还,沿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故解大绅以下、李宾之以前,所收独略。”正因为解缙所作是不同于台阁体的真诗,故难存真,但其中佳句,间或有存者,可窥见其风貌。如《送刘绣衣按交阯》:

虬髯白晳绣衣郎,骢马南巡古越裳。

城郭新开秦郡县,山河原是汉金汤

天连铜柱蛮烟黑,地接珠崖海气黄。

莫说炎荒冰雪少,须令六月见飞霜。

意象格调,显然不同于台阁体,在送友人履新的诗中,蕴含着鼓励和希望,寓意遥深,无应酬客套之类话语。著有《文毅集》。

梁潜(?—1417),字用之,泰和人。洪武二十九年举人。永乐年间,参与修《太祖实录》、代总裁《永乐大典》,官至侍读,中谗被诛。王直《泊庵集序》云:“盖先生之文,温厚和平而豪壮迭宕之势寓焉,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一与风遇,则波澜勃兴,鱼龙百怪出没隐见,可喜可愕,真当代之杰作也。”其诗,“文格清隽,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在明初可自成一队”[39]。古诗有汉魏风骨,近体出入唐宋,不拘一格。如《试马台》:

朔风猎猎尘沙起,塞草茫茫几千里。西楚无人识霸王,空有高台临泗水。想当西破秦兵时,诸侯膝行不敢窥。万金宝剑赤如电,麒麟锦带悬青丝。日甲鳞鳞射银甲,赤骠乌骓相杂遝。帐中美人白玉珰,辕门壮士红锦帕。此时欢乐登高台,一览四方何壮哉!三秦自可塞汉路,咸阳气色如冷灰。岂知汉兵能楚歌,八千子弟竟蹉跎!芒砀王气成五彩,玉斗撞破当奈何!

借助于环境气氛的渲染,宝剑、银甲、乌骓、帐中美人、辕门壮士的描写,突出了楚霸王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又以急骤的转折,写了四面楚歌、英雄末路的悲剧结局,发人深省。著《泊庵文集》、《泊庵诗钞》。

李昌祺的诗[40],清新华赡,章节自然,古诗、近体都有佳作,是永乐年间独标一格的诗人。李时勉《李方伯诗集序》称其诗“有典则温厚如正士立朝,有流丽动快如明珠走盘,有舂容浩瀚如长河大海,滔滔不息。论方今之作者,李君固其人也”。如《过吴门》、《春日与高逸人行秦淮河上》等诗,都有自己的特色。《过吴门》是一首七言排律,前半部分写出苏州这座名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后半部分则写三处有不同思想内涵的人文景观:三高祠,纪念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三位不愿做官或功成身退的高士;真娘是唐时名妓,时人比为苏小小,其墓在苏州虎丘;馆娃香径、屧廊都是有关西施的行迹。诗人对这三处景观所流露的不同感情色彩,是很鲜明的,读者当可意会。

这时期不囿于台阁体的诗人尚有不少,而最杰出的是民族英雄于谦(1398—1457)。他生于浙江钱塘县。祖父在洪武初年做过兵部主事。父亲为人正直,不曾出仕。于谦幼年勤奋好学,并具有随机应变的聪明才智。少年时仰慕文天祥的为人,为其画像撰写赞词,以其爱国主义精神自励。他的生活态度积极严肃,作风耿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十七岁时,作《石灰吟》诗,表现出为祖国建功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精神: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的产生过程,来比喻自己少年时代矢志经受艰苦锻炼,是非常贴切的,纵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历尽艰难险恶,也等闲视之。为了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有用之才,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他的心愿是要留一身清白在人间,这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相似的。

他从24岁考取进士,投入政治活动以后,不到十年时间,就做了山西、河南的巡抚。在巡抚任上十九年,为人民做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安定生活和清理冤狱的好事。他做官清廉正直,生活朴素,不带家眷,在诗中写道:“民安足遂心中愿,年壮何妨到处家。”但并不是不通人情,他的感情还是很丰富的,想念妻子,在《寄内》诗中,就对他的妻子表示感谢和安慰,只因忙于国家大事,不能相聚,公而忘私,国而忘家。(www.xing528.com)

于谦主要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无意以诗人自诩。但他也用诗歌抒情纪事,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官,关心民生疾苦,在诗歌创作中,也就不像当时盛行的“台阁体”那样粉饰现实,而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社会问题,表现出一个正派官吏的责任感。如《昼夜长短》,充分展现了封建时代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士大夫的内心世界:长夜难以入眠,辗转反复,是因为忧国忧民,深恐白拿国家的俸禄;春季昼长,勤奋处理公务:“贫者为宽征,饥者为发粟。善良加抚摩,豪强使慑服。闾里无横科,仓廪有余谷。简教厉民戎,公勤披案牍。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境界,是难能可贵的。《田舍翁》对一辈子辛苦劳动而过着穷困生活的老农,深表同情。《悯农》、《荒村》等诗则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予以严厉的谴责。地方官为媚上邀功,隐瞒灾情,加紧压榨,逼得农民卖儿缴粮: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哪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荒村》

这是对地方官的灵魂的鞭笞。于谦自己则忠于职守,在巡抚山西、河南任上,不论酷暑严寒,风尘仆仆,往返奔走,在艰苦的环境中,满怀坚毅乐观的精神。如《暑月将自太行巡汴》写道:

三晋冲寒到,中州冒暑回。山川原不改,节侯自相催。

绿树连天暗,丹葵向日开。太行云缥缈,搔首意徘徊。

在《上太行》、《除夜太原寒甚》等诗中,也都体现了他豪迈爽朗的面貌。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回到北京,任兵部侍郎。在朝中做官,比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事务更要复杂。而反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成了他此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任兵部侍郎的第二年,发生所谓“土木之变”,受王振挟持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先所俘虏。朝廷内部以徐有贞为代表的一派,主张逃跑;于谦力排众议,清除王振余党,整顿军队,发动群众,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挫败了瓦剌也先以朱祁镇相要挟的阴谋。在反击瓦剌也先的战斗过程中,写下了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光辉诗篇。例如《出塞》:

健儿马上吹胡笳,旌旗五色如云霞。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羽书奏捷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这首诗大约写于1450年,明军经过于谦整顿后,战斗力已经加强,屡败瓦剌也先。诗中极写明朝正义之师,强大无敌,捷报频传,与瓦剌穷胡形成鲜明的对比。末尾两句化用《木兰辞》诗句“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境高远气象雄壮,风格豪放遒劲。《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则是听到战胜瓦剌的捷报时出自内心的颂歌,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人间玉石铭勋业,天上银河洗甲兵”。愿望得到持久的和平。

于谦是在政务之余或在戎马倥偬之中写诗,信笔而书,不事藻饰推敲,艺术上质朴平易,自然浑成,具有雄壮刚劲之美。

1457年,英宗复辟,于谦被徐有贞、石亨等诬以迎立外藩之罪,遭杀害。这一大冤案,直到弘治初年,才得以昭雪,追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忠肃。

著有《于肃愍公集》。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薛瑄(1392—1464)和邱濬(1421—1495)。薛瑄是明初理学大师,为官清正廉洁,不屑趋拜擅权宦官王振,品格高尚。而其诗却冲澹高秀,吐言清拔,不假雕刻,有陶、韦之风,绝无理学气息。如《徐州黄河》:“我家正在龙门下,流出黄河几曲长。忽向徐州城外见,牵情一水正思乡。”客居徐州,因见黄河而勾起对家乡河津的思念,非常自然。又如《梅花落》:“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笛声梅花,意境淡雅,清新俊秀。

一提起邱濬,就会想起他那宣扬封建伦理的传奇《五伦全备记》,给人迂腐冬烘之感。他的诗却不事雕饰,主张天然意趣。在与友人论诗绝句中写道:“吐语操持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见诸创作实践,如《古意》:“独守空闺不自怜,怜君岁晚尚防边。秋来莫作还家梦,妾貌于今异少年。”自然而真切,所以格外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