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学前教育史:起源及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史:起源及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是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地,但近代学前教育起步却晚于英法等国。1827年,普鲁士教育部颁发文件,推荐维尔德斯平的学前教育论文,并号召各地迅速建立幼儿学校。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设立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后来这些妇女活跃在德国21个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致力于推广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恩物和教育方法。

德国学前教育史:起源及发展

德国是近代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地,但近代学前教育起步却晚于英法等国。19世纪中期以前,德国社会长期不统一,经济文化发展受到影响,直到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受英国幼儿学校运动的影响,德国学前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1837年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创办,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从而使近代德国学前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其他各国仿效的榜样。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

在德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设施中,比较有名的是巴乌利美保育所。

巴乌利美设施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1769—1820年)于1802年在多特蒙德设立的一个保育所,原本是让穷苦孩子的母亲们安心劳动,不必为留在家中的孩子牵肠挂肚而设立的一个机构。

巴乌利美保育所招收对象是1—4.5岁的农村孩子,保育时间是农忙季节的上午6点到下午8点,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是季节性的托儿所。由12名贵妇人自愿轮班监督保育所的日常工作,另外由一些孤儿院和职业介绍所转来的12—16岁的女孩子当保姆,负责照看孩子。巴乌利美保育所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营养丰富的饮食,还提倡户外游戏,把婴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育内容主要有训练、唱歌、社会道德培训和生活规律培养。

总之,被称为“巴乌利美设施”的保育所,是巴乌利美夫人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为帮助贫穷母亲解脱育儿困境和保护婴幼儿健康而开设的季节性托儿所,其教育的成分处于附带或从属的地位。但是,巴乌利美保育所作为德国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成为德国学前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此后,这类的保育所在德国相继开办起来。

(二)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19世纪初的英国幼儿学校运动也波及德国,其领导者是弗利托娜。

弗利托娜(1800—1864年)是阿尔萨斯州威鲁德城的新教派牧师。她曾经两次访问并参观英国幼儿学校。1835年,在自己的教区建立一所奥伯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改名幼儿学校,招收2岁以上贫穷工人的幼儿40名。

弗利托娜幼儿学校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工人阶级的孩子进行宗教教化和道德教化。因此,在内容上重视知识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力图使幼儿养成礼貌、节制、服从命令、勤劳和卫生等习惯,把宗教、道德、读、写、算、唱歌、图画、军事训练、手工劳动等作为正规课程。弗利托娜主张这些课程应以“愉快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方式”来教给孩子,即采用“游戏式”教学。幼儿学校房屋宽敞、设备条件良好,设有游戏场,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一天的野外游戏时间超过4个小时,还购置了英国幼儿学校流行的秋千架、球等数目繁多的玩具。教师一般不去干涉幼儿的户外活动,而是让幼儿自由地跳、跑和游戏。

为培养幼儿学校合格的教师,弗利托娜幼儿学校附设了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名为看护修女养成所,修学时间一般为3—4月。学习的课程有圣经、唱歌、算术、博物德语、观察和家务劳动等。幼儿教师培训不仅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水平,而且扩大了幼儿学校运动的影响,促使以莱茵省为中心的地区共新办幼儿学校38所,到1851年培养幼儿学校女教师达到400多人。

弗利托娜幼儿学校影响广泛,一时形成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对德国各邦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三)各邦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

与巴乌利美保育所类似的学前教育设施在各地发展起来后,加上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的推动,引起各邦政府对幼儿学校的重视。1827年,普鲁士教育部颁发文件,推荐维尔德斯平的学前教育论文,并号召各地迅速建立幼儿学校。之后普鲁士政府对现有的以贫民子女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教育设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1838年,批准了为援助柏林托儿所设立的“中央基金”。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普鲁士政府不拨款支持,而是规定由市民捐助或遗产等其他途径筹措资金。

1839年,拜恩以内务部的名义制定了关于托儿所各项事务的规定,它是当时代表德国各邦托儿所教育最详细的一项政策法规。主要内容是:①将托儿所视为私人慈善机构而予以鼓励设立,并加强监督管理。②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下层贫民子女具有顺从、守纪律、勤劳、节制等品质。③反对在托儿所里进行像英国幼儿学校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课程的教学。贫民子女教育设施主要是给予幼儿安全的住所和良好的照顾,因此采用托儿所的名称。④重视儿童在室外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以保持身体健康,为将来成为劳动者做准备。

可见,德国各邦对学前教育总的政策倾向是,“控制但不援助”,对托儿所实行加强控制而不给实质性支持的政策,这与英、法等国的“控制且援助”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如此,德国各邦的托儿所增加到500多所,德国近代学前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

严格说,上述的学前教育设施具有贫民救济性质,不能算是正规的教育设施,直到1837年福禄培尔幼儿园正式创办后,首先在德国境内兴起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福禄培尔式幼儿园先后传至英、法、美、俄、日等国,对于欧美等国学前教育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设立了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幼儿园。福禄培尔幼儿园成立,才有了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标志着学前教育由“看管”转向“教育”。从此,德国学前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德国1848年革命失败后,福禄培尔幼儿园一度被查封,直到福禄培尔去世后的1860年才恢复。

福禄培尔幼儿园很注意培养保教人员,其本身也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实习场所,招募一些热爱儿童的青年妇女进行培训。后来这些妇女活跃在德国21个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致力于推广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恩物和教育方法。最有名的就是别劳夫人。

玛伦霍尔兹·别劳夫人(1810—1893年)是一位侯爵夫人,是福禄培尔的女弟子,在推广普及幼儿园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福禄培尔去世后,她成为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领袖。她领导的两个团体,一个是1860年成立的以别劳夫人为名誉会长的“柏林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促进妇女会”,另外一个也是由别劳夫人于1863年春天设立的“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尽量多设立幼儿园,为福禄培尔幼儿园在德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福禄培尔幼儿园得以重办,也与别劳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别劳夫人还把福禄培尔幼儿园介绍到国外,在19世纪50—70年代,她的足迹遍及英、法、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等国。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思想与实践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别劳夫人的历史贡献不可埋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