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需要建立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来引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都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索。当前生态城市正处于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出台全国导向性指标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需要建立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来引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向。近年来国内外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都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索。

中国政府发布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以及2004年原建设部颁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2004年原建设部颁布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含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三大类指标。并提出了“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合,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历史风貌;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七大类一般性要求。

国内许多城市(如深圳杭州嘉兴、日照、扬州等)为了呼应上述国家生态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体系,也根据地方实际进一步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学、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而建立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能源、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我们必须用系统、整体的眼光认识、评价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虽然已经席卷中国,但是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规划设计原理、政策原理和实践经验,生态城市发展尚未建立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优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其规划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当前生态城市正处于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出台全国导向性指标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从宏观层面上引导全国生态城市的发展。(www.xing528.com)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是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量化目标,同时也是生态城市的实施指引、管理基准与成效度量。全国导向性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在遵循科学性时效性、可比性、简明性、普适性和敏感性的原则下,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和组织制定的指标体系,在充分吸纳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兼具社会认可和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除了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外,学者们对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如香港规划师叶祖达近年来结合国际、国内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经验,归纳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指标框架,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包括了经济、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四个大的方面,不仅关注经济发展模式的集约生态,而且关注社会生活方式的低碳、绿色;不仅关注资源能源的低消耗,而且关注资源能源的循环再利用。生态城市指标框架如下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按照两国协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成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依据选址区域的资源、环境、人居现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三个方面二十二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的四条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按照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和可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保留传统城市规划指标的精华,提升传统城市规划的相关标准,反映生态建设的新要求,突出原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建设生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质量优良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环境系统。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