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原则及成果全解析

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原则及成果全解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歌舞的题材,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3.表现形式要避免程式化鉴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创编幼儿歌舞时,尤其是一些思想性较强的作品,特别要注意艺术的表现形式。“神”似是幼儿歌舞模仿的最终目的。幼儿歌舞中的模仿还要注意动作和神情的准确性,使作品更加具有幼儿的情趣。

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原则及成果全解析

第二节 幼儿歌舞创编的原则

在幼儿歌舞活动中,幼儿在音乐与歌曲的伴奏下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用人体动作来塑造某种形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他们一边玩一边哼小调、一边耍一边舞、一边舞一边唱的情景,这些均可视为幼儿的歌舞活动。由于幼儿年龄小,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十分有限,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喜欢模仿表现,又充满朝气,天真活泼,十分喜欢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歌舞形式。因此,幼儿歌舞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好的开展幼儿歌舞活动,我们在幼儿歌舞创编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题的教育性原则

创编的作品应紧紧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在歌舞的主题阐述中应紧密结合幼儿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在情感上、思想认识上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在创编歌舞作品时要考虑以下三方面,以使作品主题更加有针对性、教育性。

1.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歌舞的题材,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创作者要有一颗童心,要充分认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追求什么、向往什么,并能够将这些反映在幼儿歌舞之中。例如《欢欢乐乐》是一个反映儿童生活题材的作品。哥哥和妹妹做猜拳游戏,谁输刮谁的鼻子。结果哥哥输了,逃了;妹妹追,跌倒了,哭了。哥哥扶起妹妹,翘起鼻子让妹妹刮,妹妹笑了。这个歌舞充满情趣,加上舞台上五颜六色的玩具,更增加了童趣,孩子非常愿意演,小观众也十分喜欢看。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

2.主题和题材应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幼儿阶段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期,在创编歌舞作品时,应选择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教育意义的题材。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这样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谓脍炙人口。有一位老师就是根据这四句诗的意境创编了一个儿童舞蹈《原上草》——一群身穿翠绿服装的孩子像无数棵小草,他们挥动着双臂,犹如大地回春,小草茁壮成长,大地一派绿色的生机。当野火席卷而来时,小草奋力抵抗,小演员们用几组不同的组合,不定的翻滚动作,表现了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这一切构成了一幅震撼观众心灵的壮丽景色。而当春风吹来时,被烧焦了的小草又复苏了,田野里泛起的新绿更加鲜艳,生机盎然。整个舞蹈以景写情,以情写理,体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主题思想。在学习中幼儿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热情,展开想象,刻画小草的动态形象,充分的认识到古诗刻画的情境,在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同时,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培养自己勇于奋斗、不怕失败、自强不息的精神。

3.表现形式要避免程式化

鉴于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创编幼儿歌舞时,尤其是一些思想性较强的作品,特别要注意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编排时既要深入挖掘作品内容,力求有新意;同时,在表现时更应选取新颖的角度,巧妙地进行主题的阐述,而不能流于程式化。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在观看演出后,首先是感受到了美,在享受美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进而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构思的幻想性原则

幻想是由于个人的愿望和社会的需要而引起的特殊的想象,同时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幻想对于人类十分重要,必不可少。可以说,如果人类没有遨游太空的幻想,也就不会有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科技成果。在艺术创作中也必须要运用幻想这一手段。鲁迅先生讲道:“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面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天空,他们想潜入蚁穴……”幻想往往是幼儿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幼儿有限的活动场所在他们丰富的想象之中变成了无限的游乐世界。他们可以和蓝天、白云通电话,和海水、鱼儿一道唱歌。在童心的世界里,天上地下,月球太空无所不通,无一不达。孩子们的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有待我们加以爱护和开发。幼儿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正是幼儿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是构成幼儿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在幼儿舞蹈活动中的幻想既是沟通幼儿与万物交流的桥梁,又是产生夸张、变形、谐趣、幽默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所以,创编应很好的发挥幼儿的幻想特点。

前几年,有幅儿童画《我在月亮上打秋千》,画面中,小作者坐着摇荡的秋千,挂在弯弯的月牙上,流露出梦幻般的童趣。这幅画获得了世界儿童画一等奖,就是因为创作这幅画的孩子充分展开了想象的双翼。同样,创作幼儿歌舞也要运用幻想性的手法,使作品符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如幼儿歌舞《泥娃娃》,在这个歌舞中,一团“活的”胶泥与小朋友揉与捏的动作相配合,滚动、摇摆、跳跃,最后被揉捏成一个美丽、精致的太空人,小朋友们随着这个太空人舞起太空步,飞向宇宙。又如幼儿歌舞《网星星》,一个小朋友张开渔网,捞的不是小鱼,而是要用网捞天上的星星。于是小星星们跑呀,躲呀;小朋友们追呀,拉网呀,完美地体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吸引了广大的小观众。

三、动作的模仿性原则

无论是成人歌舞艺术还是幼儿歌舞都离不开模仿,而对于幼儿歌舞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神”似是幼儿歌舞模仿的最终目的。模仿,一方面要注重“形”似,要让观众一看就明白在模仿什么,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使模仿的形态的情感色彩鲜明而丰富。

模仿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幼儿天真纯洁,富于幻想,动物植物以及各种玩具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的兄弟姐妹。幼儿能与各种各样的“物”谈心,交流感情。在幼儿脑海里有着五颜六色的“乐园”,他们善于模仿,而幼儿歌舞的模仿性就是再现幼儿对生活的不同感受,而且常常采取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并以幼儿的爱好、感情、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点。

幼儿歌舞的模仿性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通过模仿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例如幼儿歌舞《小鸽子》就是采用了模仿的手法,它表现了雏鸽破壳而出、蹒跚学步、振翅低飞、凌空翱翔,它飞过高山,飞过江河,飞过田野,飞过城镇,传播和平的福音,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幼儿歌舞中的模仿还要注意动作和神情的准确性,使作品更加具有幼儿的情趣。如《风筝》,通过一个男孩放风筝,并用拟人化的手法由一个女孩扮演一只风筝,以此来表现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心愿;《雪花》用身体和道具模仿漫天飞舞的大雪;《踢花键》、《拍球舞》分别模仿孩子踢毽子、拍皮球的游戏动作;《迎春花》用皮筋缀上黄色花朵模仿盛开的春花;《小孔雀》用动作配以服装模仿孔雀开屏的神态等等。而正是这种模仿性,使得幼儿歌舞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情感的纯真性原则(www.xing528.com)

1.作品要充分表现孩子们纯真的天性

这里讲的纯真性主要是指在幼儿歌舞中表现出的幼儿的天真无邪、纯真质朴的天性。当然,在构思的各个方面,比如舞蹈语汇、动作队形、造型画面以及情节、布景等都应力求简单、明了,以便充分体现出幼儿舞蹈的纯真性。如幼儿舞蹈《真逗》,一群戴着面具的娃娃,踏着颤动的舞步,抖动着双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在谐谑有趣的音乐伴奏下,边舞边逗,边笑边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纯真可爱的天性。舞蹈《真逗》的动作很简单,充分发挥了舞蹈语汇的特有功能。队形的调动,画面的布置也都不复杂,烘托了整个舞蹈的气氛,同时也容易为孩子们所接受,因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说,这个幼儿舞蹈作品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天性。

2.从生活中寻求表现幼儿的真情实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纯真并不等于单调。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看来普通而单调的事情,可以通过幼儿歌舞或儿童舞蹈的纯真性表现得丰富多彩。如幼儿歌舞《洗洗澡》,近乎于一个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猪不讲卫生,许多动物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耍。当它从镜子里发现自己脏兮兮的样子后,害羞地捂上了脸,叫喊着“我要洗洗澡”。于是,大象甩着鼻子喷出水来为它淋浴,其他的小伙伴们,有的拿刷子帮它刷洗,有的拿来剪刀为它剪指甲……忙活了一通之后,小猪洗得白白净净的,再戴上美丽的小兜兜,高兴地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看了这个表演,能够感触到从小互助友爱的那一颗颗纯洁的童心。《洗洗澡》的情节虽然简单,却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像剪指甲、洗澡、换干净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托儿所里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这个歌舞就是通过最常见的生活情节带给小观众真实有趣的舞蹈感受,形象亲切又生动。

作为幼儿歌舞的创作者,如果不和孩子们交朋友,不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只有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是创作不出来好作品的,即使是孩子们的老师,经常生活在孩子们的周围,如果不注意观察也是不行的,要注意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和提炼好的素材。熟悉幼儿生活还要注重研究儿童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样可以多侧面地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总之,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有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舞蹈中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五、角色的形象性原则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要力求塑造鲜明而生动的形象。在幼儿歌舞创作时更应使作品形象、生动、具体,体现幼儿的心态。舞蹈形象真实、鲜明、具体而又经过创编者的提炼,升华,儿童才会爱看,也爱表演。在儿童舞蹈《雨中花》中,一个小姑娘不经意发现雨靴在地面上踩踏的声音很好听,于是抛开伞被风刮坏了的苦恼,兴奋地在雨中踏起动听的节奏,后又调皮地脱下雨靴,拿在手里,尽兴地挥舞着,舞蹈中有大量的抖肩动作,它直接来自儿童在雨中常作的抖雨的动作,还有抹水珠、踏雨、甩雨等等,加以艺术化处理,提炼成舞蹈动作,使之成为趣味盎然的舞蹈形态了。

舞蹈《雪天乐》中,一群身披白色斗篷的孩子手舞大块的白色手绢,那一块块旋转飞舞起来的手绢犹如片片雪花满天飞舞,好漂亮,好精彩,把观众直接带入了银色的世界。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那种生动、活泼,尽情欢乐的形象,不仅迷人、动人,而且感染人。还有许多优秀的幼儿歌舞,如《小空军》、《小水兵》、《北京小妞》、《西瓜乐》等等,创作者都充分地综合运用并发挥了舞蹈动作、韵律、音乐、服饰、道具等方面因素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从不同角度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富于幼儿情趣的,生动、具体、真实而又有时代感的美的艺术形象。

六、情节的游戏性原则

具体形象是幼儿思维的特点,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往往要通过大量的生动的情境给予教育陶冶。艺术作品也应抓住幼儿的特点,通过情节的设立能够更好的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表现和培养优良品质,高深而枯燥的、脱离生活的作品不宜于幼儿的理解和表现。因为幼儿时期更多的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性的活动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幼儿更加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

1.生活游戏更贴近孩子的情趣

幼儿歌舞创作者平时要多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如歌舞《春天》是以女孩子跳皮筋的动作作为基本舞步,用皮筋象征春天的柳枝,伴以轻松欢快的乐曲《春天在哪里》,使整个舞蹈充满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气氛。跳皮筋是女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因而,她们跳起来也就更显得轻松、自如、熟练了。孩子们在展示春天的图画中,就像在校园里轻快地跳皮筋一样,在自娱自乐中,孩子们因产生快感而兴致勃勃。我们经常看到女孩们抱起布娃娃就过起“小家家”来;而男孩子拿起竹竿当长矛,甚至手一比划当手枪就能组织起“作战”游戏来。因此,选择生活游戏作为幼儿歌舞的题材,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很好的舞台效果。

2.游戏性歌舞会激发孩子的情趣

自娱自乐在幼儿歌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与幼儿歌舞的游戏性息息相关的。游戏是有利于开发智力的一种手段,它能调动孩子积极思维,启迪孩子的灵感。如歌舞《采蘑菇的小姑娘》中,挎着篮子的小姑娘在森林中采蘑菇,扮演小蘑菇的小演员,手舞象征蘑菇的小伞,扭动着腰肢、踏着碎步和小姑娘捉迷藏编导者用大段的舞蹈动作突出表现了这一充满儿童情趣的场面,吸引了大量的小观众。不少幼儿看了这个歌舞后,便跟爸爸妈妈说:蘑菇长得就像小伞一样,有的还缠着父母要买把小伞,说是回家去跳蘑菇舞。幼儿歌舞的游戏性在激发孩子情趣、促进孩子思维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创编幼儿歌舞,不能以体现孩子的某种技能技巧为出发点,其立足点应当是为孩子们创作出寓理于趣、寓教于乐的舞蹈作品。这种作品使孩子们在完成舞蹈动作时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压力,而是觉得跳舞具有美的诱惑,来到了快乐的园地,是在进行有趣的游戏。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歌舞的游戏性。

综上所述,幼儿歌舞的创编要力图遵循以上六个原则,但是以上六项原则并非在每个幼儿歌舞中均有体现,根据不同的歌舞的情节,可能会有所侧重。而且,就这六项原则而言,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所以在一个歌舞中可能以某一原则为主,而辅之以其他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