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石入画:清代道咸时期金石书画研究及总结

金石入画:清代道咸时期金石书画研究及总结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结从访碑到摹拓再到把玩和题咏,金石考证的每一环节都和文人的书画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在金石学兴起以后,越来越多的金石资料为金石本身的鉴赏带来系统性的新热点,而新的思考又促进了对新金石资料的发掘。因此在一定的时间积累后,对金石的考证从单一的证经补史上升到真正的理论总结,从而使金石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嘉庆七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

金石入画:清代道咸时期金石书画研究及总结

总 结

从访碑到摹拓再到把玩和题咏,金石考证的每一环节都和文人的书画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在金石学兴起以后,越来越多的金石资料为金石本身的鉴赏带来系统性的新热点,而新的思考又促进了对新金石资料的发掘。其中在金石考证中对金石本身艺术的把玩,又从金石中汲取出书法和绘画的相关信息。

因此在一定的时间积累后,对金石的考证从单一的证经补史上升到真正的理论总结,从而使金石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是从明末以研究书画艺术为目的的访碑活动到清初为了金石考证而进行的访碑活动的转变开始,是汉民族学者在国家覆灭后,出于对文化的反思,采用以金石考证经史的方式对明末虚浮的文风进行纠正,并得到广大文人和社会的响应,形成了学术中的考证潮流,从而使金石学有了极大的发展。

而随着金石资料的不断积累,金石本身所带有的书画资源也在不断地积累,到了乾嘉时代中后期,对金石资料的搜集和出版在规模、范围、深度上都有空前的发展。而其中金石的书画功用也为金石学本身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热点,对金石学的全面兴起起到推动作用。在金石学和书画的相互促进中,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金石学的兴起,因为没有金石学的兴起,就没有后来与金石学相关的道咸书画新气象。

【注释】

[1] 赵崡:《石墨镌华·序》,《历代碑志丛书》第2册第40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 赵崡:《石墨镌华·游九嵕》,《历代碑志丛书》第2册第467—47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 赵崡:《石墨镌华·游城南》,《历代碑志丛书》第2册第47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 顾炎武:《求古录》,《丛书集成续编》第72册第4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5] 蔡鼎(1830—?)字公重,浙江杭州人。与谭献、魏锡曾交往,工书。

[6] 蔡鼎:《翠云草堂金石近存考略》凡例之一,此书藏上海图书馆,蔡鼎手迹为赵体,成书约在1880年,有谭献为叙。

[7]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山东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历官甘肃诸县。著有《空山堂文集》、《金石图》等。

[8] 褚峻(生卒年不详)字千峰,陕西郃阳人。以传拓、售碑帖为生。乾隆早期与牛运震合著《金石经眼录》,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图》四册。

[9] 牛运震、褚峻:《金石图》序,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早期刻本。

[10] 朱枫(1695—1781?)字近漪,号排山,浙江杭州人。其子朱家濂,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陕西咸宁,朱枫随子入秦。著有《雍州金石记》、《古金待问录》、《秦汉瓦图记》等。

[11] 朱枫:《雍州金石记》自序,《续修四库全书》第908册第28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2] 武亿(1744—1799)字虚谷,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博山知县,后教授齐、鲁间以终。著有《授经堂诗文集》、《钱谱》、《群经义证》、《经读考异》、《读史金石集目》、《金石三跋》、《授堂金石文字续跋》、《偃师金石记》、《安阳县金石录》等。 段松苓(1744—1800)字赤亭,山东青州人。诸生。著有《益都金石记》、《赤亭金石跋》、《山左金志》、《山左碑目》等。

[13] 武亿:《益都金石记序》,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14]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等。浙江杭州人。监生,官济宁同知。为丁敬弟子,西泠八家之一。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

[15] 翁方纲《题嵩洛访碑图》,缪荃孙辑《烟画东堂小品》第6册第5页,民国九年(1920)刻本。(www.xing528.com)

[16] 翁方纲《题嵩洛访碑图》,缪荃孙辑《烟画东堂小品》第6册第6页,民国九年(1920)刻本。

[17] 毕沅(1730—1797)字img34蘅,号秋帆,江苏太仓人。从沈德潜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官至湖广总督,死后两年遭抄家革世职。撰有《续资治通鉴》、《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山左金石志》等。

[18]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等,扬州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编《经籍纂诂》、《两浙img35轩录》等,撰《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畴人传》、《十三经注疏》等,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扬州图经》等,著有《揅经室集》、《石渠随笔》等。

[19]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绘画流传较少,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

[20] 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诗》第39页,《遯盦金石丛书》,杭州,西泠印社,民国木活字本。

[21] 释达受(1791—1858)俗姓姚,字六舟,号万峰退叟,堂名宝素室等,浙江海宁人。后主持西湖净慈寺。阮元以“金石僧”呼之。工诗书画印,著有《小绿天庵吟草》、《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

[22] 释达受:《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上册第25页,《古学汇刊》,民国铅印本。

[23] 释达受:《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上册第25—26页,《古学汇刊》,民国铅印本。

[24] 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诗》第37页,《遯盦金石丛书》,杭州,西泠印社,民国刻本。

[25] 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诗》第41页,《遯盦金石丛书》,杭州,西泠印社,民国刻本。

[26] 杭世骏:《石经考异》,《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4册第77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1986年版。

[27] 梁章钜 (1775—1849)字茝中,号退庵,福建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著有《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等。

[28] 钱大昕:《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序》,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清嘉庆五年(1800)刻本。

[29]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以驻日钦使随员赴日,著有《水经注疏》、《历代舆地沿革图》、《湖北金石志》、《三续寰宇访碑录》、《日本访书志》、《楷法溯源》等。

[30] 李光暎(1660?—1736)字子中,号观妙主人等,浙江嘉兴人。著有《金石文考略》。

[31] 李光暎:《金石文考略》,《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4册第18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1986年版。

[32] 赵秉冲(1757—1814)字谦士,号研怀,室名赐石斋,上海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举人,官至户部右侍郎。擅诗书画印。

[33]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校记》(据传阮元门人撰)第2页,清代刻本。

[34] 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诗》第46页,《遯盦金石丛书》,杭州,西泠印社,民国木活字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