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启笛书法二十讲:毛笔历史及制作

启笛书法二十讲:毛笔历史及制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毛笔的历史据现有的考古材料,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因此,我国使用毛笔的历史,应始于新石器时代。殷商的毛笔,只能在史料和实物留有的痕迹上推测证实,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见到当时的毛笔实物。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湖州是又一个崛起的制笔中心。湖笔、徽墨、端砚现代,我国产毛笔的地方很多。湖笔的毛毫是分层次包扎,笔中心一撮毛为笔心,四周匀扎毫毛作被(副毫)。

启笛书法二十讲:毛笔历史及制作

(一)毛笔历史

据现有的考古材料,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在甘肃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上,我们看到了描绘人、鱼等生物的生动形象和纵横交织的几何花纹。这些图画的线条和笔触流畅清晰,有提按顿挫的痕迹,显然是用毛笔所绘。近代俞国华在《中国绘画史》中认为:“毛笔和墨都创始于新石器时代,根据那时的彩陶图案,确有笔锋,还有笔毫描画的痕迹,并可分辨大小不同的毛笔。”马承源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一书中,也肯定了毛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被人们用来绘画图案。因此,我国使用毛笔的历史,应始于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商代后期的甲骨文,虽然是用刀具将文字镌刻上去的,但我们有理由证明商代就有了毛笔:

第一,有些甲骨上写有未经镌刻的字样,这说明当时是先用笔写,后用刀刻的。

第二,有些甲骨文在镌刻以后,在刀痕中填上朱色或墨,这也说明了商代毛笔的存在。

殷商的毛笔,只能在史料和实物留有的痕迹上推测证实,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见到当时的毛笔实物。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中说:“所谓毛笔,不必如现世所用的竹管兔毫,只要是一枝小兽的尾巴,或者一丛捆在一起的细毛。”这种推测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实际,无须多加评论。可以想象,最初的毛笔只能是较为简陋的,绝不会像今天的毛笔这样完美,也不会有软毫、硬毫、兼毫的区分。

到了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书法鼎盛的唐代,毛笔的制作已相当精致。我们所看到的唐代象牙金银装竹管毛笔或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天平笔,已经成为高超的工艺品。当时,安徽的宣城是全国制笔业中心,所制之笔称为“宣笔”而名扬天下。白居易有诗云:“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又云:“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紫毫笔》),可知其名贵。宣城作为制笔中心,一直延续到宋代,并影响到歙州、黔州等地。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湖州是又一个崛起的制笔中心。元朝初有诗云:“浙间笔工麻粟多,精工唯推冯应科。”冯应科是元初时湖州著名笔工,他制的笔与赵孟頫的字、钱舜举的画,被誉为“湖州三绝”。(www.xing528.com)

湖笔、徽墨、端砚

现代,我国产毛笔的地方很多。按派别讲,大致分“湖笔”、“湘笔”两个流派。浙江、江苏、上海、安徽以至北京等地生产的毛笔,均属“湖笔”流派;江西以南大体上都属“湘笔”流派。“湖笔”与“湘笔”在制作技术上是不相同的。湖笔的毛毫是分层次包扎,笔中心一撮毛为笔心,四周匀扎毫毛作被(副毫)。湘笔的笔毫不分层次,总而杂扎。湖笔以纯毫为驰名,湘笔以兼毫和小楷笔著称。

湖笔是以发源于浙江湖州并以传统的湖笔生产制作工艺生产制作 , 具有尖、齐、圆、健等四大工艺特色且以“湖”(湖州 )字冠称的毛笔。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沈尹默先生就说过:“我认为我国制笔工作大抵可分两个派别: 一派就是湖笔, 其工作基点在湖州善琏镇,由此分行于浙江、福建、江苏、安徽,经过中原到首都北京;一派是湘笔, 以长沙得名, 江西及西南各省均属此派。 其分别在于扎毫。湖派是分层匀扎, 湘派是不分层杂扎。湖笔长于羊、狼、紫各品纯毫, 而湘笔则长于兼毫、水笔。此其大略。”所以,湖笔具有“四德(尖、齐、圆、健) ”和“五毫(羊毫、兼毫、狼毫、紫毫、鸡毫) ”的特色。“湖笔”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列“文房四宝”之首。

湖笔“四德”之“德”既是“品性”,也作“品德”解, 它既指制笔,也指做人。依笔而论,要锋尖、颖齐、仓圆、毫健,就人而言要技艺精尖, 见贤思齐, 内方外圆,身心健康。笔要正直, 人亦要正直, 才能制出好笔。“四德”中尤以圆、健为最难得。把它拿在手上画圆圈, 不觉得强硬、涩滞。圆圈一毕,笔头自然地收敛起尖锥状, 愈用愈得心应手, 挥洒自如。笔的形制, 随着书画技法的发展, 代有兴衰。唐以前为“枣核笔”(枣心笔) , 熙宁后通行无心“散卓笔”,明代又有一种“细腰葫芦笔”。湖笔形制标准从蒙恬王羲之,经智永到冯应科、陆文宝……直到当代, 其间有所变化,但其宗制始终未变。湖笔有几百个不同品种, 一般按其原料性能分为羊毫、兼毫、狼毫、紫毫、鸡毫五大类, 即“五毫”。每一大类中又因大小、长短、粗细和形状的不同分为许多小类, 形成各种笔的书写特点, 适用于各种书写要求和适应各种书画派别的要求。如厚锋羊毫, 适用于颜、柳书体, 写出的字肥硕圆润; 瘦锋羊毫, 适用于欧、赵书体, 写出的字笔力遒劲; 长锋羊毫, 写行草为宜; 短锋羊毫, 宜于隶书。有文献记载,苏轼临写颜真卿的真迹行书用的是鸡毫笔, 赵子昂“日书万字”用的是羊毫; 近代吴昌硕书写石鼓文用宿羊毫等。湖笔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一个名称, 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用途。如纪念历史名人的, 有“蒙氏羊毫”“唐寅屏笔”“鼎堂遗爱”(鼎堂,郭沫若字号) 等; 表达民族传统、美好愿望的, 有“福、禄、寿、禧”“群、贤、毕、至”; 按笔头造型的, 有“玉兰蕊”“精品鹤脚”等; 按书法特点命名的, 有“云鹤泼墨”“挥洒云烟”等; 按笔料比例命名的, 有“特制大七紫三羊”“五紫三羊”等。还有, 为了区别湖笔毛毫的品性、级别, 往往在笔名前冠以“极品”“精制”“加料”等字样, 并有“净”“纯”(无杂毛在内)“宿”(羊毛经过露宿已自然脱脂,易于濡墨) 。

湖笔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