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效率:将时间还给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学习效率:将时间还给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是落实《课程标准》所必须。所以,应该将以往大部分由教师讲解的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感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学习效率:将时间还给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一)“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的含义

学习的时间,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人以学习为过程的时间经历,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和课外学习时间。我们这里说的“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主要是指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少讲,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活动、多实践。具体讲,一定要落实四个充分,即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互动(发表已见、互相辩论)时间、充分的实践活动时间。这是新课程的一种理念,更应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一种教育思想。

“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5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主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也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的讲解不是放弃而是淡化。学生基础好的,教师可以少讲,基础差的,就可以多讲一会儿,以学生学会、学好为目的,不必拘泥于20分钟或25分钟的限制。另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也应该有所区别,教师应该当讲则讲,讲其当讲,不应该因为有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的要求,就谈“讲”色变。关键是要解决好“讲”与“学”的关系,弄清楚“讲什么”“怎么讲”,提高“讲”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二)为什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尽管已进行多年,但是教师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部分教师虽想放手,但出于某些顾虑、压力或是不信任,仍愿意掌控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希望你们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我得出一条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可见,教师讲课时间不能太多,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显然,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是落实《课程标准》所必须。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过程替代学生的思考认识过程。如果一堂课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无疑是一句空话。所以,课堂上教师不应唱独角戏,学生说得不好、读得不好,教师就急,一切都想包办,其结果通常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客观上讲,学生真正悟到的东西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感受出来的,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所以,应该将以往大部分由教师讲解的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感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怎样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占据课堂教学时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讲授,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过去的语文课堂以教师的“讲”为核心,“讲”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而减少讲授的时间并不一定就从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了,如果没有教师必要的讲解做支撑,学生学习要走许多弯路,反而浪费了时间。所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1.转变“教”的方式,做到精讲

以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彻底摒弃“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做法,变“讲”为“学”服务,做到精要恰当地讲解,把学生从烦琐冗长的听课中解放出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讲解引导,教师讲解要做到精要,就必须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预设水平。语文课程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包含着许多方面的知识,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等都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博览群书的优秀品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教师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才会有上好语文课的能力,才会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包袱。

语文教师更要深研教材,对自己所教语文课程的体系、内容、知识点以及教学方法全面把握,既了解其基础情况,又了解其未来发展的走向。努力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只有读懂、“吃透”教材,教起学来才能得心应手,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也唯有课堂优质、高效,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才能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2.转变“学”的方式,做到会学

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让学生活动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教师做到精讲,让出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这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学生要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应能学、会学、学得高效。因此,要真正落实“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一教学策略,就必须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要彻底摒弃“以听代学”“以记代练”的做法,变“听”课为“学”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讲”“读”“议”,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在平日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阐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讨论、质疑等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组织学生精练,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技巧能力。

3.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师者,不仅仅是授业与解惑,更主要的是传道——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精要指导为辅,“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1]

“自学辅导教学法”就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1)自学

依据目标,参考学情,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并明确自学要求,然后安排学生按照目标、自学提纲或思考题自学教材。

这一环节是达到目标的基础,实施时注意三点:一是根据目标设计出合理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加强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及学情,适时、合理地展示目标及思考题。

初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单”,问题可以细一些、具体一些。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以后,问题可以越来越概括化、纲要化,并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实际自主设计问题。这样既避免了盲目性,又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实现由他主到自主的转化。

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也可以尝试更系统的问题训练单,使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字词的学习、课文的学习、写作的学习都有其特殊性、规律性,教师可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别为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我形成个性的“问题训练单”。

(2)质疑

在自学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一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难,因此就进入第二环节——质疑。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质疑问难解决学生自学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形式为共同讨论:生问生,生问师,师问生,互相质疑,互相释难,并且做到学生能答疑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予以讲解、点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无论是教师问学生、学生问学生,还是学生问教师,学生都要看书、思考,所以质疑的过程是自学方法的深化,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教师在其中只起组织、引导、点化作用,教师的发问只能是引导学生思考,必须带启发性,力避检查性,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答案。

(3)点拨

经过自学内化、质疑释难两个环节,自学的基本要求大体可以达到。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上述环节中的遗留问题,仍需教师进行精要的点拨。这一过程,要求教师点拨得适时、适实、适度。适时就是抓住时机,即非教师点拨就不能解决,而学生又是待解决的时候;适实就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接受水平;适度就是教师的点拨只能是搭桥引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彼岸,而不是包办代替。

(4)总结

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大致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厘清文章结构,感悟重点词句。所以,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只是补充、完善、明确、强调。如果说前三个环节是拾珠子,那么总结便是用一条线将珠子穿成串的过程。所以,总结的任务就是将前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完整。同时,总结的过程也是升华的过程。使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这一环节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明确答案、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教学方法:一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三是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四是有利于学生尽快学会学习;五是能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实现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当然,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诸如“走近名人”“走进名著”“用字诊所”“成语接龙”“谜语竞猜”“关注社会热点”以及办手抄报、做剪贴报、制作读书卡、讲故事、查字典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而且更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教师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学会学习”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