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军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心得:如何引导与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

霍军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心得:如何引导与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之博大精深,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自身素质的差距决定着我们很多人无法自如地驾驭课堂,在这里我们强调的自如驾驭,并不是那种强制威慑下的语文课堂,而是能够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风采的语文课堂。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今后的教学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前辈及同行学习,乃时下当务之急。

霍军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心得:如何引导与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

马新花

2019年10月21—22日,在环江之滨,一个美丽的地方,一群深爱语文的痴情人,一场点燃激情的语文教研活动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的精心安排下于环县二中拉开帷幕。我校有幸邀请到了甘肃陇原名师、酒泉中学正高级霍军老师莅临我校就高中语文“文本解读”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课堂解读,并就如何做一位新时代下的语文人、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作了全面深刻的解读。

为期两天的时间,霍老师就如何解读古诗词李商隐《锦瑟》)和演讲稿(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向各位同仁现场作了深刻的阐释,课堂生动幽默,跌宕起伏;独特的教学方法,引人入胜。两堂报告解读新颖、深受启发。下面我就高中语文“文本解读”及课堂教学浅谈一些个人的理解与认识:

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够充满诗意,然而现实的操作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语文之博大精深,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自身素质的差距决定着我们很多人无法自如地驾驭课堂,在这里我们强调的自如驾驭,并不是那种强制威慑下的语文课堂,而是能够充分展现教师智慧和风采的语文课堂。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又岂是简单的?我曾经很努力地进行着自我素质的一种提升,可是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诗意地教学,诗意地生活,是我们每个语文人的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极大的落差,教师的艰辛追求与美丽梦想,总是在现实面前逐渐破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是愤世主义者也不是悲观主义者,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语文教师,或许还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www.xing528.com)

“要建设一个动态的课堂。”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强调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学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教学立足于当前又指向未来;要求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和谐建构过程,这也是一种追求。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张扬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和谐对话的精神家园,使语文教学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梁捷曾说:“要教书,先读书!”正如我们平常所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其实我很疑惑:这一杯水到底有多少的量?自己拥有的一桶水又有多少的量?并且这杯水是否纯净可以引用?很多所谓的教育名家都讲过:“教师要上出非常有个性的语文课堂。”试想想,个性就这么容易做的到吗?如果不是这么容易做到,何以如此叫嚷着要有个性。这不就是:天上的星星很漂亮,你去给我摘下来。谁人不知天上星星漂亮,可是,有几个人可以摘得到?我不是否定,只是面对无谓说教的一点感慨。确实应该看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深信不疑。让我们先来追寻历史,陶行知、朱自清丰子恺……一座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依然矗立在我们的心中。历经岁月的淘洗,他们的形象为什么仍旧光华熠熠?透过层层的光环,我们不难明白一个朴素的真理——唯有以崇高的精神为依托,名师的丰碑才能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正是延续着这条精神的血脉,时时处处抱定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对学生有真诚的关心和尊重,又有对民主和平等的践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吉林、孙维刚、邱学华……这些有着独特魅力的教师,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和信念镌刻在中国教育的史诗中。名师独特的教学个性,创造了他们辉煌的教学人生,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一代语文工作者不断前进的步伐。只有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没有教师的个性,便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教学个性为基础,教师教育力量的源泉在于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学习的榜样,学生对任何客观事物的印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都间接地来自教师。没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她)的存在价值是有限的。也可以这样理解:失落了教学的个性往往意味着教学的失败,教学生命的死亡。乌申斯基告诫我们:“在教学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新课标上的“使他们(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不是一纸空话,而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个最初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有些教师还认识不清)读书学习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上大学,假使那样,将是我们整个民族教育的悲哀。解读新课标,会让我们明白: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乃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生命个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今后的教学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前辈及同行学习,乃时下当务之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不管前路如何,我将在名师的指引下仍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