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制度建设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制度建设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隐性风险较多,更要严格执行制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规章制度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规则服务的规定。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寄宿制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规模大小各有不同,托养服务对象、内容各有侧重,制度体系也有差异。本书列举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和无锡市滨湖区“残疾人之家”的制度体系以供参考。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1)以人为本原则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服务,主要依靠人而不是机器来提供;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者与残疾人直接接触。因此,托养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本上是对人的管理,各项制度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让员工有归属感,让残疾人有认同感;既要用制度本身的刚性克服人性的弱点,又要注入情感克服制度冷漠的一面。

(2)适用性原则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规章制度的好坏,不在于数量多少、篇幅长短,而在于是否符合本机构管理模式和业务开展的需要。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

(3)合理合法原则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制度的内容不仅应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还应遵守业务主管单位的规章、规范和有关规定。

(4)可执行、可操作原则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制度条文应是合理的、可行的、人性化的,应配有操作性较强的表单,空有形式则毫无意义。

(5)可监督、可评价原则

任何规章制度在制定时都要有监测的手段,有量化评价的尺度或标准,可以通过监督评价来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否则制度就形同虚设。

(1)资料收集

制度建设涉及面太广,完全依靠某一个机构的力量难度很大且不太现实。可以收集兄弟单位的制度加以利用,如行政管理制度可以借鉴业务主管部门,业务制度可以借鉴其他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做到较为全面。

(2)制度草拟

结合本机构特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有所取舍,补充完善,形成制度草案。

(3)研究讨论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集思广益,改正草案中不切合实际之处,弥补疏漏;涉及职工福利的与工会或职工充分沟通,涉及托养服务对象的充分征求残疾人及其家属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定稿。

(4)公示公告

已确定的制度应在机构内公示,进一步听取意见,并经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后发布。(www.xing528.com)

再好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甚至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关。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执行。

机构和部门领导是制度的主要制定者,更是制度的执行者。管理人员要做好表率、带头执行,树立好的榜样。

制度出台后,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逐条学习,让职工深入理解制度的制定目的、重要性、内容、违反的后果等。

工作中总会发生违反制度的情况,从而出现被处罚的人和执行处罚的人。有时候碍于交情或面子,执行处罚的人对于某些不严重的违纪行为或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不予追究。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使制度失去刚性,员工的执行力就无从谈起,制度也就成为摆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隐性风险较多,更要严格执行制度。

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全面的监管机制。一要层层监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二要互相监督,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互相核查;三要发动群众,包括全体员工,也包括全体托养对象及其家属。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考核部门、考核标准、考核程序等均要明确。对于考核结果的优劣,应有适度的激励机制加以体现,做到赏罚分明,不流于形式。此外,对考核责任部门也应建立约束机制,如果考核责任部门考核不及时、弄虚作假,要有相应的措施。

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不断发展,会有新的服务内容出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自身也在不断壮大,运行中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建立之初制定的制度不可能永远适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其适应机构的发展状态。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规章制度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规则服务的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寄宿制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规模大小各有不同,托养服务对象、内容各有侧重,制度体系也有差异。本书列举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寄宿制机构)和无锡市滨湖区“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机构)的制度体系以供参考。

无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管理制度体系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无锡市滨湖区“残疾人之家”制度体系

续表

(邬广勇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