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安全体系建设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安全体系建设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内交叉感染,存在感染途径多、感染病种复杂、感染范围大、后果严重等特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男女混住,可能出现性侵现象,需要加以注意。部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设备老化、线路失修,容易发生火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可配备人员定位系统,为残疾人佩戴定位卡片或定位手环。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安全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贯穿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全过程,它包括消防、财产、饮食、转移、医疗等多项内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人员集中、复杂,设施设备较多,而残疾人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反应速度慢、危机处理经验缺乏,如果存在安全隐患,极易酿成事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服务也无济于事。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只有将安全落到实处才能谈运行、谈服务。

跌倒。跌倒是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常见的意外事件,多与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环境有关,如地面不平坦或潮湿易滑等;也有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如肢体残疾人容易摔倒或乘坐轮椅时不加约束而前倾摔倒,部分残疾人可能因癫痫发作或其他疾病突然摔倒等。

噎食。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例如因咀嚼功能退化,大块食物不能被嚼碎导致噎食;精神残疾人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发生锥体外系副反应,出现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食物误入气管等。

褥疮。褥疮又称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常见于长期卧床的残疾人,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指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内发生的相互感染,通常由空气、餐具等消毒不严格导致。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内交叉感染,存在感染途径多、感染病种复杂、感染范围大、后果严重等特点。

走失。走失多发生于智力残疾人,也有精神残疾人或肢体残疾人因思念亲属或过去生活的环境而离开的情况。

自残或自杀。自残或自杀多发生于精神残疾人,其他类别残疾人也可能因抵触集体生活、疾病困扰、悲观厌世等而自残或自杀。相比其他安全问题,自残或自杀发生概率较低,但是负面影响较大。

他伤或性侵。他伤多发生于重度智力残疾人。一些精神残疾人病情不稳定时也有攻击倾向,但其发病征兆明显,应注意观察,提前预防。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男女混住,可能出现性侵现象,需要加以注意。

猝死。猝死多因疾病引起,如心脏病。精神残疾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心、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并可导致药物蓄积中毒、血钾异常、心肌损害、贫血等,引起猝死。如果巡视不到位或原发疾病没有及时处理、及时抢救,容易造成事故,引发纠纷。

部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错误用药、过量用药、误诊误治等,导致医疗事故

食品采购把关不严、食品储藏控制不严、食品加工操作不到位、食品卫生消毒不规范等情况都极易酿成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多为群体性事件,危害甚大,影响恶劣。

多发生于残疾人前往或离开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尤其是日间照料机构途中。

部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设备老化、线路失修,容易发生火灾。在床上抽烟、引火自杀的行为也可能引发火灾。如果机构转移线路设计不科学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不到位,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包括因工作人员欺负、虐待残疾人引发的事故,工作人员被残疾人侵害的事故,如护理员被智力残疾人打。

家属探视、志愿者助残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等。

建筑设计的问题,如地面不平坦、浴室未使用防滑地砖、走廊无扶手、消防逃生通道设计不合理、居室布局不合理等;设施设备的问题,如电器线路老化,无床边呼叫器或求助门铃,坐便器、轮椅、凳子缺少保护装置,消防设备维护不到位,监控有死角等。

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缺少安全隐患排查,事前无防范,事中无控制,事后无措施。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存在侥幸心理、“经验心理”、从众心理,对安全教育应付、忽视甚至厌倦;缺乏责任心,缺乏主人翁意识,与自己无关的事不闻不问、冷漠看待等,如白天看护时看手机、聊天,夜间看护时睡岗;工作能力不够,业务水平不过关,如医生护士急救水平不高、护理员护理操作不到位;缺少工作经验,如忽视残疾人情绪变化,缺乏预判。

残疾人由于身心障碍存在安全隐患,如智力残疾人可能走失,肢体残疾人或体弱者可能跌倒。另一方面,残疾人如果长期远离社会,与他人交流较少,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或者偏激的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除此之外,残疾人疾病本身及长期使用镇静药、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可削弱其认知能力、平衡能力、反应速度,增加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建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安全工作小组,小组由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员、具体实施安全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组成。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托养服务机构法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托养服务机构安全工作总负责人,分管领导是分管业务工作范围的安全总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是该部门安全工作的总负责人,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对自己涉及的安全工作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领导监管,层层落实制度,层层落实责任。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操作规范或规程、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要求,应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范。

硬件设施要符合相关要求,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机构内应安装防坠、防滑、防摔等相关防护设施;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持道路畅通,消防设施应符合GB 15630要求;有精神残疾人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宜设置独立的管理区域,并在入住房间和集中区域增设安全防护门窗。(www.xing528.com)

监控系统。监控设备的设置应做到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无死角,建议在居室也安装监控,残疾人及其家属愿意承担安全风险时可申请取消。

门禁系统。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敞开管理有安全风险,门窗锁闭又不符合消防验收条件,因此建议多使用出现消防安全问题时可自动解锁的门禁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有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可配备人员定位系统,为残疾人佩戴定位卡片或定位手环。残疾人未经批准离开机构时,定位系统会自动报警;一旦残疾人走失,也可借助定位及时快速寻找。

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湿式灭火系统较为常见,其原理是利用感温喷头探测环境温度变化,当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设置温度时,感温喷头玻璃球膨胀破裂,喷头支撑密封垫脱开,喷出压力水。

开展安全工作宣传和教育,增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员工和托养残疾人的安全意识。

加强全体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救助的方法和技术,掌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安全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本部门或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和规范,设施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知识;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应急措施和自助自救知识;应急预案演练等。

开展托养服务对象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机构各项管理制度,知晓并防范因自身原因可能导致的意外,组织安全逃生知识教育等。针对智力残疾人及精神残疾人,可将消防知识融入康复课堂教学中。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要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一是查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硬件是否符合无障碍和安全标准,消防、卫生防疫等设施是否配置齐全,各类康复器材、辅助设施是否状态稳定等;二是查制度是否完善,制度落实是否到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等;三是查服务是否规范,台账是否齐全。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要定期组织各项安全演练。一是火灾、地震等灾害情况下的逃生演练;二是消防器材使用的演练,三是跌倒、噎食等责任事故出现后的急救演练。

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已造成的伤亡和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事故的简要经过和初步原因等。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要提高保险意识,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程度,结合机构经济承载能力购买适当的保险,也可委托第三方保险经纪公司设计与机构服务风险相匹配的保险,以转移风险。常见的险种包括机构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公众责任险,未按规定缴纳员工五险一金的机构可购买雇主责任险。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意外事故发生后,如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可能大事化小;如果处理不善,轻微的意外也会激化矛盾、引起纠纷或诉讼,甚至影响机构正常运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机构发生突发意外,可按以下程序处理:

1.立即组织抢救。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把残疾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全力组织抢救,包括医生、护士、护理员的现场抢救,也可拨打120急救。切不可轻易放弃抢救,更不可为了保护现场而耽误抢救时间。抢救的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托养服务机构领导汇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还应及时向110报案。

2.按规定及时上报。及时通知托养残疾人家属、户籍所在街道(乡、镇)相关负责人,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事故情形严重的,应当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及时控制信息非正常传播。如今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现场每个的手机都可以拍摄视频并迅速传播事故过程。为避免事故局部放大,引发舆论的过度关注,应及时控制事故相关信息的非正常传播。

4.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事故调查小组,收集有关第一手资料,包括监控录像、值班记录、护理记录、病例等相关原始资料,并妥善保管。

5.做好安抚工作。认真做好家属来访接待工作,冷静、耐心、细致地与托养残疾人家属沟通,避免过激行为发生,避免矛盾激化。机构领导要及时看望慰问伤者、及时安抚死者家属,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

6.做好媒体接待工作。新闻媒体要求采访调查时必须经过正规途径,履行相关手续。如接受媒体采访,机构须派专人接待,实事求是、坦诚沟通,避免不实报道。

7.依法认定责任和处理纠纷。依法进行责任认定,需要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承担责任并支付赔偿的,应尽早通知保险公司介入。赔偿存在分歧的,应首先争取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争取司法调解,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的,应及时做好诉讼准备。

8.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厘清责任,及时整改,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邬广勇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