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 残疾人托养服务行业管理的形势与挑战

第一节 残疾人托养服务行业管理的形势与挑战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目前看来,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还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诸多内部治理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稀缺、服务模式单一等,限制了托养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品质方面,需要扶持与监管并重,保障优质的服务供给。一些恶性事件一经报道,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进而有损整个残疾人托养行业的公信力。

第一节 残疾人托养服务行业管理的形势与挑战

首先,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需求具有特殊性。残疾人是一个需要特殊关心、特殊关爱的社会群体。作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主要对象,处在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托养服务要以服务残疾人为本,满足托养服务残疾人的独特需要。

另一方面,残疾人托养服务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这些需求包括生活照料及护理需求、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需求、运动功能训练需求、职业康复需求以及劳动技能训练需求等。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需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即覆盖多个服务内容、团结多种专业人才、综合多种服务方法的服务。

首先是服务供应的存量不足,且地区差异显著。2017年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共7923个,全年为23.1万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为78万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服务(1)。这一数字与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规模相比还存在差距。同时,残疾人托养机构较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分布较少,这与残疾人城乡分布比例并不匹配。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农村残疾人口占全国残疾人口的75.04%。因此,在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供应量上,既要持续扩大服务供给,也要注重地区间、城乡间均衡发展。(www.xing528.com)

其次是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在动态变化,期待着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服务。目前看来,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还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诸多内部治理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稀缺、服务模式单一等,限制了托养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品质方面,需要扶持与监管并重,保障优质的服务供给。

我国有悠久的助残传统,《礼记》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就主张“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得到公众和舆论的重视。一些恶性事件一经报道,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进而有损整个残疾人托养行业的公信力。因此,我们要正视舆论效应,既看到它背后所象征的社会文明进步和人道主义思想,也要看到它对托养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将社会关注的压力转变为社会监督的助力,预防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