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窥探诗人艺术之功:杜牧《长安秋望》解析

窥探诗人艺术之功:杜牧《长安秋望》解析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中实景是“孤帆远影”的“舞蹈动作”,碧空尽处和天际长江是虚灵的空景,扬州三月的烟花则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了。这是小说中实与虚、露与藏、明与暗的完美结合。读杜牧《长安秋望》,谈谈其艺术特点。此诗虽小,却显示了诗人在布局谋篇上的非凡功力。这里是诗人写自己的感觉,通过一叶窗口来欣赏万里长江这一图画。

窥探诗人艺术之功:杜牧《长安秋望》解析

1.下列哪项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1)“深山藏古寺”这句诗的绘画表现:画中一个小和尚在深涧边挑水,画面中白云缭绕,只在画面的一角露出一座寺庙的檐角。

(2)京剧表演中,演员手拿马鞭在舞台上小步快跑几圈,表示的是舞台人物翻越千山万水,策马南征北战

(3)“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句诗的绘画表现:画面上一匹骏马在前行,有一只蝴蝶在围着马蹄翻飞,画中只有少量的野花。

【参考答案】

(3)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析下列各例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参考答案】

(1)诗中实景是“孤帆远影”的“舞蹈动作”,碧空尽处和天际长江是虚灵的空景,扬州三月的烟花则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了。

(2)利用人物动作暗示环境。花枪挑酒葫芦写手冷,暗示风雪严寒天气;石头靠门,写风雪大。

(3)借看客的姿势暗示夏瑜示众的场面。这是小说中实与虚、露与藏、明与暗的完美结合。

3.读叶绍翁《游园不值》,回答下列两问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诗的上联非常含蓄,暗示了很多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www.xing528.com)

(2)下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简析它的艺术特点。

杜牧长安秋望》,谈谈其艺术特点。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参考答案】

《游》:(1)以少写多、虚实结合是本诗的特点。

(2)此联恰当地处理了“全”与“粹”的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长》:以实托虚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4.读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回答下列问题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问:甘露寺位于镇江北固山下,寺边没有千峰,山下没有万壑。作者在甘露寺的僧舍中凭窗而望,云气扑面,仿佛置身千峰之上;谷底来风,好像投身万壑之中,将读者带入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把全诗作为整体来读,前后相辅相成,虚实掩映,浑然一体。至此,才知道诗人前两句将笔锋远扬,避实就虚,为后面的实写做铺垫,为描写长江蓄势。此诗虽小,却显示了诗人在布局谋篇上的非凡功力。正是采用了化实为虚的方法来写大江,才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开窗放入大江来”,大江又怎会涌进窗口呢?这里是诗人写自己的感觉,通过一叶窗口来欣赏万里长江这一图画。诗人采用这种小中见大的特殊角度不仅能避免意境的平淡,而且能给读者一种更新颖、更辽阔的美感,同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