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天休:区域文化研究方法及界限确定

余天休:区域文化研究方法及界限确定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天休十分关注区域文化,他曾提出一种研究文化的方法,对中国社会进行横或纬的研究。地区文化的划分重点在于分割线的确定,余天休论述了如何确定文化区域分隔线的问题。通过文物的地理分布,可以确定文化区域的界限,文物实际是日常所需物,或交通工具,或普通常用的吃住用品。而驴骡的使用也有区域,东南不过淮河,西南不过汉水,驴骡构成一个文化领域。

余天休:区域文化研究方法及界限确定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从整个地域覆盖范围看,文化的特点是各地区文化有所不同,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我国文化是一个同心圆,发端于中原的文化流衍于东南西北四方,文化同化现象显著,但在文化本质特征相同的前提下保留着各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余天休十分关注区域文化,他曾提出一种研究文化的方法,对中国社会进行横或纬的研究。他的方法是先将中国文化现象分地区化制,以文物异同为出发点进行叙述调查,采用诸如收集文物标本、绘画图形的方式,将其分区后进行比较分析和断定证明,以确定各地区文化的关系,主要是区分它们间是相同的关系还是不同的关系,以此来研究地方文化。他自述这种方法仿照了地质学及生物学(余天休在美国读书时选修过地质学、生物学),现在用于社会文化调查。根据这种方法可以推论,假如某两地相隔几千里,但是出土的文物相同,两地关系必定非同一般,我们能够假定它们的文化接近;如果两地相隔很近,但文物差距甚大,则两地文化关系必浅。例如山西南部至关中长安地带,居民将书读作fu,将水读作fui,sh音都读作f音,但与长安过去的咸阳相距不过四十里,只隔一渭水,而渭水居民将书读作shlz,水读作suei音,因此渭水一带为另一语言文化区。[2]再如山东兖州藤县一带,距离长安不少于两千五百里,这两地的居民对于书和水的发音与晋南同,所以这两地文化上必有渊源。为何这两处相隔遥远不相邻的地区文化反而类似?查找文献后我们得知,原来是明初之际这一带人口由于战乱绵延被减灭不少,皇帝下令从山西平阳洪洞县迁移民至此。[3]这一带的移民还保留着原有祖籍的文化,所以山东兖州藤县和山西平阳两地居民的语言语音相同。

据上所述,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化的交流主要在于人员的流动。只要不同地区有较多人员流动,两地文化就会发生交流而相互影响,但若是隔了高山长水,交流必不易,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可能仅因隔一水或一山,便显著不同。如渭水南北文化不同,秦岭南北文化不同等,山水成了文化社会的分界线。反之,若无地理上的隔绝,即便相距甚远,也可以因为人员的快速流动而在文化上具有相似性。人员迁徙带来相似的语言发音,例如江苏有江南江北之分,江北为下江官话区,民俗习惯接近北方,江南从武进宜兴以东,属于吴语文化区,与以苏州杭州为中心的江浙语同一系统。这种现象与古代交通不便有关。当今社会交通通信日益发达,全世界随时沟通信息,人员跨国流动,文化的趋同和相互作用将会更加明显,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日益缩小。

地区文化的划分重点在于分割线的确定,余天休论述了如何确定文化区域分隔线的问题。通过文物的地理分布,可以确定文化区域的界限,文物实际是日常所需物,或交通工具,或普通常用的吃住用品。例如骆驼生活在北方,活动范围东到北京,西南除青藏高原外只到渭水,秦岭以南再无骆驼的踪影,这么多地区使用骆驼必有其相似之处,它们可以自成一个骆驼文化区。而驴骡的使用也有区域,东南不过淮河,西南不过汉水,驴骡构成一个文化领域。住的也是如此,西北穴居名为土窑的,东不过平汉线,西南不过秦岭。北方的土炕,东南不过徐州,西南不过秦岭。吃的方面,淮河汉水以南,民众习惯与北方大异,民众食稻米,淮河以北,大小麦高粱为主要食粮。由此我国南北分野,不在黄河长江,而在淮河秦岭之间,从此以北的为北方,以南的为南方。据此规则,北方可分为炕文化区或通古斯文化区[4]、东蒙文化区、布利亚德文化区[5]、准部蒙古文化区[6]天山北路文化区[7]、东突厥文化区[8],骆驼文化区或草原地文化区或包之文化区、华北穴居文化区、骡车文化区或华北平原文化区等。[9]将这些文物作为文化分区标尺也是有道理的,人们常用的吃穿住行的工具虽不昂贵但每日不可或缺,代表当地人的最大需求,若无这些物品则不能生存,它们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所以有理由以日常物为代表来划分文化区。

此外,语言也可以是地区文化分界线,语言的发明表明人的抽象思维以符号指示事物的能力增强,语言直接表达文化,可谓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同一种语言,或多数发音相近的地域,其文化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据此原理,可以依据语言给文化区分类。北方除塞北和天山南北等地以外,语言比较统一,所以整个北方在语言上同一,南方各地语言复杂,语音多样,适合根据语言划分文化区。如下江官话区[10]、上江官话区[11]、皖方言区、吴语方言区、闽方言区、潮汕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黎语区、苗瑶语区、猡猡语区[12]、川滇黔方言区、西番文化区[13]、金川文化区[14]、西藏文化区[15]、僰人文化区[16]、撒拉尔文化区[17]等。根据各地语言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叙事调查,然后予以比较,确定文化的源流及分布,能够了解我国文化和社会的原理。[18]北方话比较统一,北方地区基本说相似的语言,南方方言形式各样,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南北差异较大。[19]南方话的差异使语言更可以作为南方不同地区文化特征划分的标准,从中区分出不同文化区。

余天休重点探讨了粤语和客家话。广东话分粤语和客家话,说粤语的为本地人,与客家话区别开来,本地人是先从北方迁入者,先到为主后到客。客家人也来自中原,因其后入岭南,乃称为客家。客家话是处在粤语和南方官话中间的一种方言,说客家话的人居住之地为高原山地,因平原被先到的本地人占领,所以客家人和本地人常为争夺资源而械斗,有不解之仇。客家人也有居住在平原及沿江海的,如东江惠州,珠江口的赤溪、新安等地,但为数较少。[20]这是客家人和本地人的分野。

余天休又探析疍(蛋)族及潮汕方言。广东沿海有一种族群名为疍家,地理分布南自广东,北至浙江温州,语言风俗均与当地人相同。他们的生活地域有限制,只生活在名为“艇”的小船上,以打鱼为生,偶有海上行劫行为,不准在陆上居住,不能购置房产地皮,只能在江河湖海上活动。疍族以船为家,船艇中间为居室,内部构造如日式小房子,地下铺草席。由于无恒产,所以不读书,前清时代朝廷不许其参与科考,何以如此,原因不明,有说其来自南洋外族,后与沿海居民斗争,但屡战屡败,终致其永不许登上陆地。温州以北有畲人家,来源也不甚明朗,抑或与疍民族同族。潮汕方言分布:自福建漳州、厦门沿海经广东潮州、汕头等地,再沿广东海岸至海南岛,长约2 000里,所经之处,居民都用此方言,只限于沿海岛屿。一经大陆又是其他方言区,珠江口中山县一些小区域也用此方言。这是一个怪现象,据说浙江温州一些地方方言和潮汕方言同。[21]疍族畲族是否同源有待考察,但畲族疍族生活方式的与众不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www.xing528.com)

图6-1 余天休在西北

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分析中,余天休考察了苗瑶黎语言分布的社会背景。苗瑶黎族是从高原向深山处分布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土著居民,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古代散居于中原,因不肯接受外来文化发生内在变革而被驱逐于深山之内,与自然为伍,居住在岭南诸地、湘桂滇黔各省。这是苗族的上古时期经历。余天休主编的《社会学杂志》一篇论文中具体描述了苗族的历史风俗,其内容如下:苗族相传有三,一为古三苗之后,一为盘瓠之子孙,一为黄帝曾孙卞结之后,无列传可考。苗族2 000年前住在黄河流域,后南迁至山岳重叠中,现多分布在贵州、云南,在四川南部、湖南西南部、广东、福建、江西、浙江亦有一部分存在。苗族居山,山间有无数部落,纯粹苗族有纯苗宋家、蔡家、龙家、棘人、洞人、蛮人、杨保、土人、狪獞等,又依据衣服颜色分为红苗、青苗、黑苗、白苗、花苗等类。苗人分生苗和熟苗,生苗居于丛山深处,熟苗与汉人交通,从事耕作。苗人尚武,善于制作武器,手持长枪投掷猎物,能发小弩,技术熟练,中者百发百中,箭头偶喂毒药。遇疾病请巫女祈祷,称巫女为大溪婆,碰到不明疑惑之事,也请巫女开导,巫女因而受到敬重。苗族依山建筑,聚族而居,屋内房间少有隔断,内部功能不分,牛马可与人同居一室。苗人好饮酒,自制苗酒,客至不醉不归,狗肉为上品食物,祭祀祖宗山村鬼神皆用之。苗人勇敢善群,若遇兵匪水火灾,一人持大牛角登高力吹,四邻皆至,土匪畏惧其强不敢侵扰。

苗族有语言无文字,称父为阿林,母为阿麻,男孩为冬打,女孩为冬采,喝酒称固唛,早饭叫唠差,午饭为唠莽,晚饭为唠棱。苗民男子衣裤与汉族同,唯头上不分寒暑扎一块青布大包巾。妇女不着裤,裹青带,外罩素青布或红白花青布百褶裙一条,花苗妇女裙上青带系悬铃。妇女之别,看梳头型,苗妇将发合挽一高髻,盘于额上,苗女将前面发剪短披额,后面发挽一小髻,立于头顶,内衬一青色三角形缎包,围插首饰。苗族女人颈戴项圈,或金或银,其轻重显示富贵程度。苗人对男女之事较为开放。每逢二月花会或三月清明,苗族男女衣着鲜明,喝酒奏乐,吹六笙或木叶,相亲聚会。所奏歌曲为摇马郎之类的思念之歌,若男女心有所属,则交换手镯、手帕等信物,此后交往,直至婚嫁。“苗族喜音乐,每年暮春之际,天气清明之夕,择平旷之地为娱乐场,男弦女歌,相聚戏谑,父母在旁观之不禁,名曰跳月。随意者合,随而奔之,有子后方过聘礼。”[22]三日归宁,新郎回自家,新娘留母家,直到生子,才回夫家,若不生子,则不能回去。元明清对苗族皆设土官治理,清朝酋长称为改流,意为改土入流,雍正后设汉官管理,苗民入版籍,称为苗户,民国时期土司权被夺,但尚有土州土县之名,松桃、威宁等地仍有土守备把总等官,出门威风凛凛。苗民不事工商业,清季用钱,以轻重视钱多少。此外,苗人还有放蛊一说。[23]这篇文章生动地说明了苗族生活风俗的详细情形,对于现在来说也有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