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渭源年鉴2019:回顾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渭源年鉴2019:回顾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攻坚为重点,抓项目、促投资、补短板,各项工作有序落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渭源年鉴2019:回顾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8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各项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攻坚为重点,抓项目、促投资、补短板,各项工作有序落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初步预计,2018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为:

——生产总值35.38 亿元,增长6.1%,高于计划增长(6%)0.1个百分点,占计划34.84亿元的10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 亿元,增长5.9%,高于计划增长(5.5%)0.4个百分点,占计划12.16 亿元的107.2%。第二产业增加值3.72 亿元,增长3.0%,低于计划增长(6.5%)3.5 个百分点,占计划4.7 亿元的79.1%;其中工业增加值1.3 亿元,增长2.2%,低于计划增长(6%)3.8 个百分点,占计划2.3 亿元的5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49 亿元,增长6%,低于计划增长(6.6%)0.6 个百分点,占计划0.96 亿元的51.0%;建筑业增加值2.42 亿元,增长3.5%,占计划2.4 亿元的100.8%。第三产业18.62亿元,增长6.9%,高于计划增长(6%)0.9 个百分点,占计划17.98亿元的103.6%。

——固定资产投资15.73 亿元,增长10%,完成计划目标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 亿元,增长8.6%,高于计划增长(8%)0.6 个百分点,占计划8.2亿元的98.8%。

——大口径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0.81%,低于计划增长(6%)5.19个百分点,占调整计划2.67 亿元的9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 亿元,增长6.07%,高于计划增长(4%)2.07 个百分点,占调整计划1.45亿元的10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3亿元,增长24.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1 元,增长8%,高于计划增长(7.7%)0.3 个百分点,占计划23249 元的10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0 元,增长8%,低于计划增长(10.5%)2.5个百分点,占计划7531元的97.7%。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6.38 亿元,增长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1.09亿元,下降2%。

——人口自然增长率4.63‰。

主要成效是:(www.xing528.com)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81 亿元,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新接通自来水2224 户,安全饮水率达到100%。改造电网418.8公里,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新建通村道路388.2 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06 户、危房改造2194 户。217 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化“菜单式”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牛、羊、蜂等产业。创建扶贫车间20 个,吸纳就业人数1019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5 人。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138个。2018 年全县退出贫困村31 个,减少贫困人口2.2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5.98%下降到9.02%。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以项目集中开工为抓手,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各类项目113项(新建74 项,续建39 项),总投资117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项目12项,投资5.35亿元;市列重点项目9项,投资9.1亿元;列入全市集中开工项目58项,投资27.2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6 亿元。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加大基础设施、社会资本投资等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完成500 万元以上项目前期编制89 项,审批500 万元以上项目69 项。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 项,落实到位资金25亿元。

(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方面,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产脱毒瓶苗4.8 亿株、原原种5 亿粒,年产各级种薯80万吨,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发展种薯企业6 家,合作社336 家。引进青薯、兴佳、丽薯等系列新品种48个。研发生产马铃薯主食产品,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年产富硒马铃薯方便粉丝和方便面皮360 万件。中医药产业方面,成功承办了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和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会。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复查考核。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其中党参12万亩,当归8万亩,黄芪16万亩。支持和引导德园堂、广印堂、渭水源、永安、亳春堂等15家中医药企业(合作社)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9 万亩。完成中药材产值保险7.73 万亩,新建中药材烘干房24座。草牧产业方面,总投资4.73 亿元的渭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进展顺利。新建规模养殖场17个、家庭养殖场152 个,新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1536户、养殖专业村11个。全县牛、羊、猪、鸡、蜂饲养量分别达到6.4 万头、38.1 万只、25.1 万头、204.3 万只、0.9 万箱,出栏分别为1.65 万头、20.4 万、13.1 万头、122.1 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6 万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成功举办了首届渭水文化旅游节。创编了普法宣传现代戏《公民张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2329.4 万元的渭河源景区二期环线提升工程、总投资1378.9 万元的首阳山景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和总投资30.6 亿元的渭河源水镇等项目进展顺利。五竹镇渭河源村、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战略品牌进一步提升。年内接待游客1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亿元。

(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4 万亩,新建果蔬储藏库7 座,仓储能力7023 吨。建成食用菌大棚101座。优质鲜切花试验示范产业园建成增效,金丝皇菊等花卉试种成功。电商产业不断壮大,全县累计建成网店685 家,发展网销企业51 家,引进、组建电商服务公司4 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 亿元。光伏产业方面,新建总投资2.06 亿元建设装机规模29.112 兆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5 个,全县总装机规模达到47.249 兆瓦,实现109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累计带动贫困户9051 户。深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全年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1.3 万人次,输转劳动力6.04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99 亿元。向新疆建设兵团转移就业安置168户309人。

(五)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县城建设方面,完成《渭源县城乡统筹规划(2018—2035)》纲要编制。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3 项,北环路东段(操场路至鸡咀段)、关中路、文化场馆道路建设工程全面贯通。渭河风情线夜景亮化4.4 公里。一中东侧、一中南侧、北环路、清源路北侧、南门西侧等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良好,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2222 户。启动实施了苗圃路、县城区33栋住宅楼(1001套)的城市危房改造和渭水源旅游接待中心等工程。投资9150万元实施了县供热中心、渭水源东区供热站扩容改造,供热质量持续改善。小城镇建设方面,五竹、路园、新寨、庆坪等镇区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莲峰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投入使用,会川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莲峰、北寨、祁家庙等镇区道路及管网改造进展顺利。在上湾、秦祁等乡镇新建生活垃圾低温热解磁化处理站13座。交通运输方面,渭(源)武(都)高速国道310 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定渭公路建成通车,完成2018年“畅返不畅”道路建设。渭河源景区旅游公路、省道229 线渭源段和沈峡公路有序推进。全县境内建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291.1 公里,公路密度为62.79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654.46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到2357.85 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25023.89 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85023.87 万吨公里。水利建设方面,实施水利工程项目12项,总投资2.13亿元,其中西南部农村供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8 项竣工使用,县城区供水工程等4 项正在建设。年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 万亩。防汛抗旱工作有效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进。

(六)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完成生态绿化8.43万亩,道路绿化521公里,群众义务植树3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5.71%。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淤地坝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1 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5.3%。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水污染防治等23个问题已经全面完成整改任务。深入开展全县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投资2300万元实施了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项目。年内审批建设用地2 个批次56.8 亩。投资2863 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 个,新增耕地95.6 亩。全县耕地保有量129.26万亩。

(七)工业规模发展壮大。出台了《渭源县工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了全国中药材精制饮片加工示范基地规划,争取到中医药产业园集中供热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全县现有中小微企业480 家,其中工业企业176 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新增规上企业3 家,累计达到11 家。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GMP 认证的企业28 家。续建的兰州佛慈制药万吨中药饮片加工项目、渭康药业中药材高能辐照项目进展顺利。引进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天津红日集团与佛慈药业合作建设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项目落地建设。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326万元。

(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教育体育方面,投资1.3 亿元,建设和改建校舍4.3 万平方米,硬化运动场地16.18 万平方米。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上督导评估和国家认定,在全省接受评估的12个县(区)中名列第一。渭源一中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认定。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考二本上线率分别达到95.15%、97.18%、94.5%、40.7%。卫生计生方面,投资678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43 万元的县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6.99%。每千人拥有病床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4.41 张和2.24 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3‰。社会保障方面,2018年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802.7 万元、临时救助金518.8 万元、各类优抚资金789.3 万元、孤儿生活保障金58.6 万元、城镇低保金887.8 万元、农村低保金10474.7 万元、农村特困供养救助金1125.3 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4%、98.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4%。

各位代表,2018 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上虽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不高,产业收入占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够高。二是工业企业仍以农副产品初级加工为主,规模小、数量少、层次低、实力弱、发展慢,对财政的贡献率低。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项目少、投资总量小,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用地、资金保障压力依然很大。四是基础设施欠账大,民生保障任务重,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