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教育管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教育管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2014年起,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的指导下,我们立项并实施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注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这一虹口区重点课题。(三)研究目标初步建构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学会学习,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教育管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探索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认识

1.校本化课程建设与实施。

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方面是指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和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教材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二度开发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包括学校根据国家、地方和学校实际,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具有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体系。

2.思维品质

(1)思维品质的含义。

思维品质,又称智慧品质,它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而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2)思维品质的特征。

思维品质的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六个方面。

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

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人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事物,全面、客观地分析事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和因素,不要有遗漏和疏忽。

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思维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变化,从而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和自我批判的态度。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学生能指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

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它是通过探索、尝试去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思维的创造性有独特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3)思维品质的结构及分层。

按思维发展的层次,思维品质可分为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三个方面,且几种主要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谓基础性思维品质是指在解决常规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的思维的属性,如敏捷性、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等;发展性思维品质主要是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属性,包括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综合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在提出科学假设、探究问题、评价质疑、形成科学理论或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由旧到新、由无到有思维属性,是思维品质的本质和核心,主要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结构中的各要素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它们相互作用,达到均衡发展和完美结合,才构成科学智慧。

图1 思维品质的结构及分层

3.有意注意。

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注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知觉的集中;二是指一般的警觉功能,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而注意又有二类:一类叫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另一类叫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目的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有意注意,恰恰是教与学过程中所需要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诸如组织教学、旧知识复习、新课的展开、收尾小结、反馈等,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以尽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与学的信息畅通。学生按一定的意向去感知外界的事物、符号、声音等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理性认识,再经过系统化和复习使一部分知识长期保持下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里意向恰恰是学习的必要前题,即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使情感或意志协同活动,把各个感受器朝着一个方向,培养有意注意,在大脑皮层建立优势兴奋中心,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把注意称之谓“知识的门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有意注意,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有意注意;(2)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3)维持学习的内部动机和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综上,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在本课题中,我们认为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有预设、有愿望、有主动意识地去实施某项教学任务,从而成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www.xing528.com)

(二)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含有教学的全部环节,尤其是上课、作业和评价,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而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要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样的课题,一是关注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二是聚焦学生思维品质,并与当前研究方向保持一致;三是可以全员参与,各学科的教学应该渗透思维的培养;四是易于展开,因为过程的细分和思维品质的含义,都可以按学校特点定义范畴,教师易于上手。故本课题在理论上容易阐释,实践上容易操作。

再联系学校的校情。我校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其前身为虹口区重点中学,在其10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敬业、勤奋、踏实、严谨”为特征的教学风格,“学在北郊”成为20世纪末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良好口碑。在求实、求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发展的后劲不够等。为此,我们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及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入手,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2014年起,在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的指导下,我们立项并实施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注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这一虹口区重点课题。

(三)研究目标

初步建构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学会学习,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开发出若干特色课程,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并辅以经验总结法等。这几种方法相互渗透,交替使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调整。

(五)研究过程与步骤

1.规划启动阶段(2014年2月—2014年12月)。

(1)完成课题申报及研究方案的设计工作。

(2)组建课题组及参研队伍,各学科确立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2.实施推进阶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

(1)各学科按照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开展实践研究。

(2)按文科和理科的角度,通过区校合作项目的形式,分别实施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3)开发和完善若干基于校本实施的思维训练及提升的特色课程。

3.总结提升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完成相关成果(各学科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论文、课堂录像及文字教学实录等)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择机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

(2)完成课题的总结性专题报告,相关成果结集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