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沟通孩子——《追梦》

如何有效沟通孩子——《追梦》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是最热心帮助孩子的人,为什么孩子却嫌父母啰唆?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中有20%~3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非常严重。还有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孩子们出现的心理问题,85%的原因于父母或家庭,15%在于学校。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如何有效沟通孩子——《追梦》

很感谢朋友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注亲子问题,我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恭喜朋友们已经开始了改善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首先我是小学教师,其次我是潍坊市家庭教育百名骨干教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家能够走进这间教室,与我们坐在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亲子沟通的问题,说明这会成为一些朋友们包括我们的孩子生命中的转折点。

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业问题,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但是,我们通常能够想到的已经应用的一些方法,在推动孩子们的学业进步上,有一部分已经被证明没有效果。

那么,今天我们先抛开学业不说,从探讨亲子沟通问题入手。也许,这恰恰是解决学业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很多孩子却越来越不愿与父母讲话?

父母是最热心帮助孩子的人,为什么孩子却嫌父母啰唆?

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什么孩子心中却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

亲子之间为什么总是冲突不断,家庭教育的悲剧为什么屡有发生?

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更令专家震惊的是,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有这样几个案例:

山东农村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因为老师的两记耳光而自杀。这名小学生与同桌发生矛盾,老师对两人进行了批评,并打了孩子两耳光,这个孩子跑回家后就服下了敌敌畏。(www.xing528.com)

成都一初二学生在家中悬梁自杀。据他的伯父分析,可能是因为孩子三天没交数学作业,老师让其回家叫家长到学校,孩子不敢告诉家长,思想压力过大,超过了孩子的承受力,所以采取了如此偏激的行为。

这些事件令人震惊和痛惜,究竟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在花一样的年纪结束自己的生命?除了外部环境问题,心理教育的严重缺失与他们的抗压力和挫折心理承受力较差是根本原因。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生高中生中有20%~3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非常严重。现在时有发生的高校学生自杀问题,主要是在他们的初、高中阶段就埋下了“隐患”。还有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孩子们出现的心理问题,85%的原因于父母或家庭,15%在于学校。我做了25年的班主任工作,最近几年很明显地感觉到班里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就有两个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一个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好做小动作,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不去,老师想牵着他的手走,他就像浑身长满刺,不让老师牵。另一个孩子也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好做小动作。老师说他,他拔腿就走,扬言不上学了。据我一年来跟家长的接触发现,根本原因出在家长身上:家长平时太溺爱,教育方法不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或有什么不对,一旦气急了,就狠揍一顿。可见,家庭教育的好坏、亲子沟通的成败,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都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主动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以致父母们以为已经做了家庭教育的全部,但却忽视了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信任、尊重和适当的自由和民主,以至于造成孩子心灵上的饥渴。

请在座的家长想一下:您最近一次微笑着注视自己的孩子,真正把他当作与自己血肉相连的独特的孩子,而不是那个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是在什么时候?您最近一次拥抱您的孩子是在什么时候?您最近一次和自己的孩子亲亲热热地说会儿话,不带一点点的批评和指责,只是静静地倾听和回应,是在什么时候?

我想咱们家长的回答多数是“记不清楚了”或者是“我还微笑地看着他?烦都烦死了,哪有心情对他笑。”注意到了吗?我们的负面情绪在阻止我们表达对孩子的爱。

有人说,“我也想抱抱他呀!可他把我推开了!”你们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把你们推开?

也有人说,“本来打算好好谈谈的,可是说着说着就火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家长在说,孩子在听,所以一会儿就厌烦了。而且有时候孩子脾气还挺大,对吗?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给孩子爱、安全感和尊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呢?

古人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培养孩子贵在心灵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