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谏君之马谋,赵王错重用色受宠的建信君

古代忠臣谏君之马谋,赵王错重用色受宠的建信君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颜回谏定公,借驭马论使民。帝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所以无失民无失马。 赵王懂得买马须寻求相马之士,却不懂治国要任用贤能之士,而把行政治国的大权交给一个以色受宠幸的建信君。后来马因肥胖而死,楚庄王令.全体大臣致意,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

古代忠臣谏君之马谋,赵王错重用色受宠的建信君

   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不幸被仆人喂养死了,仆人被投到牢里。

   晏子对景公说:“那人这样被抓进牢里,一定感到莫名其妙,下狱之前先让我数说他的罪名吧!”景公答应了。晏子把看管马的人叫到面前说:“你仔细听着,你犯了三条重罪:第一条是饲喂不当,连一匹马都没能看守好;第二条是使主公最心爱的马死掉;第三条是由于爱马的死,使主公不得不杀死你,这件事如果宣扬出去,所有的责难都将集中在主公身上,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也会拿此当作笑柄。你犯下这些罪,所以才被抓进牢房,现在你听明白了没有?”

   晏子这些话当然是故意说给景公听的,景公再昏庸也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他长叹一声:“算了,放了他吧,别让他使寡人背上不仁的坏名声。”马夫终于免掉了一场牢狱之灾。

   《荀子·哀公》载:鲁定公问颜回说:“东野毕的驭马术,好得很吧?”颜回对答说:“不错,是好得很。尽管如此,他的马将会逃跑。”定公不高兴了,一进宫内就对左右说:“君子原来也会诽谤人啊!”三天后,养马官来求见,说:“东野毕的两匹拉套的骖马挣脱缰绳跑掉了,只有两匹辕马回到马棚。”定公站起来说:“立刻备车,请颜回来!”颜回来了定公问他怎么知道东野毕的马将会逃跑。

   颜回对答说:“我根据政治知道的。从前帝舜特别善于使用民,而造父特别善于使用马。帝舜不让他的人民陷入困境,造父不让他的马匹陷入困境;因此,帝舜没有逃亡的人民,造父没有逃跑的马匹。如今呢,东野毕的驭马术,登上车子,握好缰绳,马嚼子和马匹的配合正常了;马的步伐节奏熟练如意,马的调教工作也做好了,历经艰险,达到很远的目的地,马的能力已经完全施展出来了。然而,他还不肯罢休,要求马匹继续效力,使之实在无法承受,我因此知道它一定会逃跑。”定公说:“好得很,您的议论可以再稍加发挥吗?”

   颜回对答说:“我听说,鸟陷入困境会急得不顾一切地啄,兽陷入困境会不顾一切地抓,人陷入困境会使用欺诈。从古到今,从来没有逼得百姓走投无路而自己不遭殃的。”

   颜回谏定公,借驭马论使民。他的基本观点是:办事要留有余地,不可促迫。帝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所以无失民无失马。

   《战国策·赵策四》载:一位宾客谒见赵王说:“臣听说大王要派人买马,有这事吗?”赵王说:“有这事。”宾客又问:“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派遣?”赵王说:“还没有找到懂相马技艺的人。”宾客回答说:“大王为什么不派遣建信君呢?”赵王说:“建信君有国事在身,又不懂相马。”宾客说:“大王何不派遣纪姬呢?”赵王说:“纪姬是妇人,不懂得相马。”宾客回答:“买马如果买得好,对国家有什么补益?”赵王说:“对国家没有危害。”宾客回答:“既然买马好或坏,都对国家没有危害、补益,可是大王买马,一定要等待熟知相马技艺的人。如今治理天下,如果举措发生偏差,国家就会变为废墟,人民灭绝,社稷之神得不到祭祀,可是大王不寻求懂得治国技艺的人,却交给建信君,这是什么道理呢?”赵王无话回答他。

   赵王懂得买马须寻求相马之士,却不懂治国要任用贤能之士,而把行政治国的大权交给一个以色受宠幸的建信君。进谏者抓住赵王的这个矛盾,借买马为由头,通过与赵王“何不遣建信君,”“何不遣纪姬”等一系列问答,一步一步将赵王引入预设圈套中,无言以对。

   《史记·滑稽列传》说到这段史实:楚庄王特别心疼一匹马,给它穿五彩鲜丽的锦衣,给它住漂亮的房屋,给它睡设有帷帐的床,给它吃切好的枣干。后来马因肥胖而死,楚庄王令.全体大臣致意,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庄王怒形于色,下了一道禁令:“谁敢再劝阻就一定杀死他!”

   优孟听说了,闯进宫殿嚎啕大哭,提出:“这匹马是楚王的心肝宝贝,像楚国这样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为它办理丧事,未免太不像话了。应当按君王的葬礼为马办理才是呀!”楚庄王点头称是,接着问道:“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当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墓坑,发动全国的男女老弱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鸣锣开道。让韩、魏两国的使节在后面扬幡招魂。再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很贱。而把马看得最贵最重。

   楚庄王听后头脑冷静下来,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优孟回答很干脆,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伙饱餐一顿。(www.xing528.com)

   在楚王面前,大概已有不少因葬马进谏而触过霉头了。优孟改用先顺后逆的规劝方式,避免直接触犯龙颜。优孟表面上极力夸大楚庄王厚葬死马的主张,迎合皇上爱马心里,骨子里是更加彻底地暴露这个主张无比荒谬,有莫大弊害,从而使楚王翻然改图。

   以马谏楚王,何止优孟一人?

   楚庄王攻打阳夏,出师很久都不罢兵,群臣想要劝谏却又不敢。一天楚庄王在云梦打猎,椒举上前劝谏说:“大王之所以能多猎获禽兽,是因为有马。如果大王的国家灭亡了,大王怎么能得到马呢?楚庄王猛然醒悟。第二天,楚庄王宴请群臣,让椒举作上客,撤回了进攻阳夏的军队。

   西汉时,“飞将军李广攻破大宛国,获百匹汗血宝马,献于朝廷,汉武帝大办喜宴庆贺。臣僚们喜之雀跃,却只见东方朔无动于衷,依然饮酒吃饭。汉武帝感到奇怪,问:“先生,众爱卿为朕获宝马百匹如此高兴,汝何无言?难道汝不知宝马飞驰如疾风?”汉武帝这一问不要紧,东方朔哇地一声哭了。汉武帝微露不悦之色,呵斥道:“今乃为朕喜庆之时,汝休得扫兴。”东方朔声泪俱下道:“陛下获得百匹汗血宝马不要紧,几百万金钱化为灰烬,几十万人头落于荒漠,何喜之有?昔日太皇景帝,以仁爱美德名扬天下,以勤俭薄赋为天下所敬仰。有一次,地方上的百姓,为报恩皇上,筹金三千买下一匹宝马献给了太上皇,可是太上皇坚辞不受,说朕乘车不过日行二十,骑马不过三十就足够了,何需千里宝马?还是让有用的人去骑吧!正因太上皇德丽于世,乃国泰民安,天下人敬。可当今陛下为获汗血马征召了天下兵民,使巨万耗尽,生灵涂炭,使天下庶民百姓负担沉重,此乃喜也,忧也?”汉武帝赞叹道:“众臣皆睡而独先生醒也。”

   宋太祖曾经面许张融升为司徒长史,可是迟迟未兑现。

   有一天,张融骑着一匹很瘦的马徘徊在皇宫,太祖见了问:“爱卿的马怎么这样瘦?你喂它多少粮食?”张融答:“每天一石粮食。”皇上说:“每天吃一石粮食会这样瘦吗?”张融说:“我答应给它一石,可是却没有照着去做。”第二天,张融升官的诏书就颁下来了。

   《宋史·岳飞传》: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被宋高宗赵构召进宫来,高宗心平气和地问岳飞:“你有好马吗?”岳飞说:“我有两匹马,一天能吃料豆几斗,喝泉水一斛,但是这些东西不干净它是不会吃喝的。披上鞍甲让它奔跑,开始并不很快,等到跑出百里时才加速,从午间到晚上不停地跑,再让它跑还可跑上二百里。这时给它解下鞍甲,一不喘息,二不流汗,像是没有跑过的样子。这就是它的特点。吃喝很多但不随便吸取,脚力很大但不逞能,可称得上是致远之材。不幸这两匹马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马,每天吃的不过几升料,而且吃起来不择食物好坏,喝起来不择水质清浊,刚上马缰绳还没握好,它就踊跃奔跑,才跑了百里,便精疲力尽,流汗喘息,像是几乎就要累死的样子。这马的特点是吃得少而又容易满足,好逞能而又容易疲劳,这就是愚笨拙劣之才。”

   高宗认为岳飞说得有道理,称赞说:“你今天这番话很精彩。”

   岳飞论马,意在言外,他劝谏宋高宗,用人如用马,任用致远之材,摒弃愚劣之才,这样方可成就大事。宋高宗虽为形势所迫,任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抗金,而终以求和为主,后以偏安可保,与宰相秦桧设计收回大将兵权,杀害岳飞,割弃秦岭、淮河以北土地。由此看来,岳飞论马,颇具警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