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要求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要求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服务机构以创新主体的需求为导向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是各类创新用户利用信息的基础性工作。在创新全球化环境下,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关系日趋复杂,由此引发了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革,给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要和知识积累、更新的要求,它们迫切需要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协同组织要求

跨系统信息服务是基于信息内容发掘的全方位服务,它是以灵活的服务方式提供高智能增值服务。首先,跨系统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信息服务的范围,通过对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组织,使信息资源得到系统化、综合化、专业化的价值提升。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系统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共享性得以体现,因而服务空间得以不断拓展。从总体上看,社会化跨系统信息服务在国家创新中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和应用。信息服务行业一直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信息资源管理、服务与保障的任务。跨系统创新信息服务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业务,是国家知识创新的保证。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知识利用,从创新流程上看,知识创新不仅需要科学研究部门进行知识生产和创造,更需要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提供,目的是通过加快信息的流动带动创新成果的转移、推广和应用。

②实现信息资源的跨系统优化配置。信息服务机构以创新主体的需求为导向所进行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是各类创新用户利用信息的基础性工作。调整、改进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分布结构与配置预期,对于国家知识创新来说是重要的。目前的关键工作是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系统协调。在此基础上促进信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合理聚集、利用和扩散,从而维系创新体系的运作与发展。

③加强创新主体间的联动。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信息服务中,服务机构间为了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全程化的信息需求,需要建立以资源互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多元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信息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间也要建立资源供给关系,以便围绕知识创新活动进行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互动,在相互适应中实现联动与协同目标。

在创新全球化环境下,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关系日趋复杂,由此引发了创新主体信息需求的变革,给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云计算和知识组织等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网络传递、智能开发和集成应用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手段,使信息服务的变革成为可能。值得指出的是,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全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需求导向应专门予以重视,以求确立需求导向的服务发展要求。

跨系统知识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面向整个社会提供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服务,从而使信息服务与国家创新发展相适应。

知识创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都必须依靠信息服务提供支撑和保证。网络环境下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出于职业工作的需要和知识积累、更新的要求,它们迫切需要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的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因此,应围绕知识创新的具体环节,从知识创新源头到最终的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全程化的信息服务。

【注释】

[1]陈喜乐.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与信息传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66.

[2]李翠娟,宣国良.集群合作下的企业信息流动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5):659-662.

[3]徐仕敏.略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信息流动[J].图书情报工作,2001(4):18-20,24.(www.xing528.com)

[4]李征,冯荣凯,王伟光.基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2):22-25.

[5]Sturdy,A.,Handley,k.,Clark,T.,Fincham,R.,Robin.Rethinking Potentials for Knowledge Flow[J].Management Consultancy,2009,3(21):73-93.

[6]Agarwal,R.,Selen,W.Dynamic Capability Building in Service Value Networks for Achieving Service Innovation[J].Decision Sciences,2009,40(3):431-475.

[7]高景祥.面向创新活动的信息交流模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4):48-51.

[8]苏靖.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流动和研究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1):59-65.

[9]徐仕敏.略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信息流动[J].图书情报工作,2001(4):8-20,24.

[10]陈喜乐.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与信息传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66.

[11]Information Environment[EB/OL].[2013-04-15].http://usmilitary.about.com/od/glossarytermsi/g/i3089.htm.

[12]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ibraries.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Academic Support:A Final Report[EB/OL].[2013-03-09].http://conservancy.umn.edu/bitstream/5540/1/UMN_Multi-dimensional_Framework_Final_Report.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