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服务跨系统协同组织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推进

信息服务跨系统协同组织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推进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SOA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构架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选择。这种跨系统的平台要素包括信息系统资源、用户和SOA体系架构。图5-11基于SOA架构的信息服务组织面向知识创新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围绕信息资源的描述、组织、服务和长期保存的周期来规划和设计。环境支持是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主要是网络服务及管理硬件平台支持。

信息服务跨系统协同组织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推进

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以现代数字网络技术为支持,其基本要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各种信息资源以及根据需求研制的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信息服务用户。平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组织协调,构建一个跨系统、跨行业、跨机构的信息资源处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对多种类型数据的整合,为一定范围内知识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支持与服务。

图5-10 跨系统平台架构的概念模型

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于,以各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资源为中心,以为知识创新提供跨系统信息服务为目的,通过信息资源的跨系统整合,实现面向用户的深层次保障服务。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一定形式进行信息集成和服务共享,它不仅要解决各系统之间的融合,而且要解决应用平台与异构资源和服务的集成。

基于SOA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构架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选择。这种跨系统的平台要素包括信息系统资源、用户和SOA体系架构。具体如图5-11所示[7]

图5-11 基于SOA架构的信息服务组织

面向知识创新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围绕信息资源的描述、组织、服务和长期保存的周期来规划和设计。根据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各组成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将技术平台的总体框架分为6个层次:环境保障层、资源管理层、技术支持层、接口处理层、功能实现层和用户服务层。其中环境保障层是提供整个平台的底层技术保障和组织协调保障;资源管理层、技术支持层、功能实现层是平台资源整合加工的关键;用户服务层是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的窗口,如图5-12所示。

①环境保障层。环境支持是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主要是网络服务及管理硬件平台支持。平台构建的首要环节是以网络信息设施为基础,构建覆盖相关信息服务系统与网络的平台。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开展信息资源和服务共享的。我国支持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中国计算机公用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金桥网(ChinaGBN)、中国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不断完善。同时,信息机构协调管理平台,从中央到地方、系统、部门和行业,已趋于完整。

图5-12 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结构图

②资源管理层。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运行所依托的信息资源体系是一个覆盖相对完整、结构相对合理,且具有互补性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建设中已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基于网络的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最主要的就是基于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加工形成的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如CNKI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核心资源就由专门数据库、互联网整合数据库、商业加盟数据库和各类机构数据库组成,核心资源层的资源在知识网格环境中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虚拟的“知识资源总库”[8]

③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提供信息整合与集成、知识应用与服务支持技术。平台涉及的主要技术有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数字化信息生成、处理与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信息内容可视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动标引,分类互操作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技术和规范等。依靠技术支持,平台才可以方便地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服务、可靠的安全保证和平台系统的自动升级服务。(www.xing528.com)

④接口处理层。接口层是各信息服务系统与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接口,在于搭建系统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提供各种数据导入导出和数据查询。特别是对异构资源的查询和获取,接口层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主要的接口技术有Z39.50、OAI、Web Service等。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协议的采用和基于协议的系统之间的链接和互操作接口的应科学设计与合理安排,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应有完整的实现方案。

⑤功能实现层。功能层面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原文提供、个性化服务、研究学习、参考咨询、决策支持等多种服务功能。其中,信息服务人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解决特定问题的需要,运用知识挖掘、个性化服务、知识可视化等手段和技术,从平台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在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中得到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增值。从功能实现上看,平台服务是资源建设、技术发展和应用相互融合的结果。

⑥用户服务层。用户层是用户与信息服务人员的交互平台和信息服务的协作平台,汇集和集成分布异构资源,在深度挖掘基础上,建立基于信息内容的知识网络,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资源利用和个性化的服务环境。通过集成应用和服务等技术手段,用户层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提供开放、及时、准确、便捷、主动、智能的知识服务接口。当前,在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服务推进上,应注重用户参与和服务嵌入的实现。

在总体架构中,平台通过对包括异构信息在内的各系统数字资源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使用界面或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的、安全可靠的服务。用户也可以主动获取由系统推送的信息。

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互通系统,其结构决定功能。通过平台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及业务流程集成起来,从而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在平台上,可以实现信息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之间的服务沟通、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按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平台的基本服务功能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9]

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功能。用户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登录、认证、计费、统计等内容,信息平台可以根据完整的用户权限管理方案提供全面管理工具,包括对信息服务利用过程中的用户权限管理,对用户访问和使用信息资源进行许可、控制和监督,以及保护资源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相关利益等。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可以允许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以组合方式显示在统一的页面上,从而在服务平台之间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认证。

信息动态发布功能。网络时代的信息发布,作为互联网服务的一部分,其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要求具备自动地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化及深层开发的结果,动态发布相关信息的功能,从而及时地向外提供信息资源。平台除了支持信息服务机构在服务平台上发布信息外,还应支持用户发布信息,支持包括传统的C/S到B/S在内的多种信息发布,使系统做到对用户透明。

信息内容管理功能。集成服务平台不仅要管理本部门信息资源,同时要动态集成利用各种异地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功能包括信息资源的发现与采集功能、信息资源的存储与管理功能和信息资源的加工与整合功能。应能将指定格式的资源文件批量装入资源数据库,如将导航数据、元数据、全文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数据库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复制、导入等技术聚合起来,建立联合资源仓储,从而不断完善基于集成服务平台的数据库系统,以便向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

集成化的信息服务功能。平台应具有强大的访问控制以及信息查询功能,包括文本和图像分析工具以及数字化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查询工具,提供全文检索、基于声音和图像的检索以及自然语言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同时,提供基于服务平台的信息定制、网络搜索和增值服务。这就要求平台不仅要将各服务应用模块集成在一起,而且要实现服务平台与其他门户间的互操作。

用户交流功能。用户应能通过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一方面,用户之间的交流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另一方面,相关用户还可以在交流中提高服务利用水平,从而体现以用户为本的服务原则。

用户反馈信息处理功能。平台的全部工作应围绕用户展开,因而用户反馈信息的处理,既是平台与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又是考核服务平台成效的关键指标。通过对用户的反馈信息的处理,可以动态地调整用户的个人数据库,从而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来组织和开发信息资源。

集成服务的协调功能。任何一个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都很难满足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但通过平台可以与其他信息机构进行协作,共同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跨系统信息服务平台还要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用户需求和服务业务,应能及时处理用户意见,能根据用户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平台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