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高中学习品质的30个关键

提高高中学习品质的30个关键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认为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良好的,事实并不尽然;即使这样,高中学习的新特点也需要学生培养相应的良好习惯。因此,高中生仍有良好习惯培养的重任。因此,养成高中学习生活必需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成绩,而且能促使自己学习品格的更快提升。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早日养成善于抽象思维的学习习惯。直接记忆概念原理的学习习惯是不适合高中的知识特点的。

提高高中学习品质的30个关键

《汉语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社会风尚。学者们对习惯的解释有:习惯是身体的一个自主条件反射,习惯就是把行为巩固为强烈的惯性,习惯是一种有效简化的自动化反应。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有5%是非习惯性的,有95%是习惯性的。当然,这其中有积极的习惯和消极的习惯之分;有适应的习惯和不适应的习惯之分。纵观高中学生每天紧张、快节奏的学习也基本上表现为一定的习惯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是由其习惯决定的。

有人认为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良好的,事实并不尽然;即使这样,高中学习的新特点也需要学生培养相应的良好习惯。因此,高中生仍有良好习惯培养的重任。

一、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你如果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家张岑汐说:“不是一个人优秀了才有好的习惯,而是养成了好习惯,人才变得越来越优秀。”

2017年版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每一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并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学科的教学目标。从近两年的高中教学实践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之间构成了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因此,养成高中学习生活必需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成绩,而且能促使自己学习品格的更快提升。

1.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之母

(1)养成良好作息的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因为精神饱满,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保证学习有良好的效率和效果。

(2)养成学习、生活用品整齐有序的习惯。

学习用品整齐有序,可以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因为高中的书本、资料、作业本、练习册、笔记本达上百本,若能从入学起就养成整齐有序摆放的习惯,到用时马上就能找到,就可以迅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养成课桌桌面、地面干净整洁的习惯。

课桌的桌面和座位的地面整洁,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环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4)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

雷厉风行的作风,不仅集合、就餐、作息的动作快速规范、省时间,而且奠定了看书、写作业、答卷等快节奏学习习惯的基础。

(5)养成沟通交流的习惯。

沟通交流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密切老师、家长、同学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及时、快速地得以解决。

(6)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遵规守纪的习惯,不仅能促使学生规规矩矩地做人,而且奠定了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独立考试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2.有良好思想动机习惯的高中生更容易成人成才

(1)养成感恩的习惯。

有良好感恩习惯的学生,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容易被老师、同学、家长信任。

(2)养成诚信正直的习惯。

诚信正直的学生,不仅做人、做事专注,而且学习动力强烈、持久,学习上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3)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

有积极向上习惯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自我塑造力,而且能在日常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带动他人共同去创优争先。

3.良好习惯是学生学习能量最可靠的来源

(1)良好习惯是持久自然的行为。

根据“情绪递减法则”,激情、士气、好奇心和意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唯有习惯是持久自然的行为。

(2)良好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

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了。因此,良好的习惯是学习能量更可靠的来源。

(3)良好习惯具有稳定长期的积极作用。

习惯是长期练习形成的,一旦养成不仅能把行为巩固为一种强烈的惯性,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简化的自动化反应。所以,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必然要反应并发挥出稳定而长期的积极作用。

二、高中生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1.主动学习的习惯是高中生全部学习习惯的基础

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比初中老师要粗放、快捷、抽象,不仅要求学生课上积极主动地听课,而且要求学生课下深入地理解、消化。如果课上被动地听讲,课下消极地看书、做作业,那所学知识肯定达不到学懂、弄通。因此,学生要有课上主动参与的习惯,课下要有主动复习、解惑、反思的习惯。

主动学习的习惯是高中全部学习习惯的基础。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养成课上主动参与的习惯、课下主动复习和主动预习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课下主动整理错题、归纳知识体系、总结反思的习惯。

2.快节奏的学习是高中生首先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高中课程不仅科目多,每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多,而且课业多,不好答的题多。中等学生每天要想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完成作业都有实际的困难,何况各科都要赶进度,争取提前进入高考复习。因此,只有养成快节奏的学习习惯,才能适应高中学习知识量大的特点,并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

快节奏的学习习惯包括快节奏记听课记录的习惯、快节奏做作业的习惯、快节奏阅读课本的习惯、快节奏记忆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技能、方法)的习惯、快节奏预习的习惯、快节奏复习的习惯等。

学习的节奏快了,就可相对缩短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时间,节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用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掌握;学习的节奏快了,学习的注意力就集中,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单位时间内掌握的知识、解答的习题就会更多。所以,高中生首先要养成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3.抽象思维的习惯是高中生最核心的学习习惯

相对于初中知识,高中知识以抽象的理性思维为主,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主。这些就是人们常说高中知识难学的原因,而难学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早日养成善于抽象思维的学习习惯。

(1)概念原理的形成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只有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才能弄清概念原理的来龙去脉,才能达到概念原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直接记忆概念原理的学习习惯是不适合高中的知识特点的。

(2)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概念原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靠抽象思维去想象、判断、推理、证明。如果没有抽象思维的习惯,知识之间的体系性、综合性是把握不了的。若缺乏抽象思维而建立起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综合,充其量是课本上现成的原话或老师在讲课中补充知识的再现。这种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知识体系、知识综合,只能是干巴巴的教条。

高中知识综合性、体系性,不仅表现为每堂课知识点之间的环环相扣和每一学科内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综合,而且表现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这就更需要运用抽象思维的习惯、能力、方法来学习和把握知识。

(3)习题、考题的解答始终都离不开抽象思维。

①一道题从审题到调运知识,再到写出答案,每一步都是抽象思维的过程;一道错题的整理,从发现症结到改正错误,再到举一反三,也都离不开抽象思维的习惯。

②高考突出考察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高考的每一道试题,从内容到形式,考察的都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高考在日益突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考察。

4.养成复习考试的习惯是适应高中备考性学习的需要

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虽然都具有备考性,但高中备考的难度远远大于初中。高中备考训练题的综合性、开放性越来越明显;周考和月考的密度、力度在不断被强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考的特点,确保理想大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学生必须适应学校高考备考的措施和要求,养成考试前复习的习惯,考试中答题规范的习惯,考试过后总结反思、整理错题和查漏补缺等考试习惯。

5.五官齐动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效率提高的根源(www.xing528.com)

五官齐动就是眼、耳、口、手、脑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参与。学生五官齐动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有利于良好的听课、作业、看书、知识积累等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抽象思维习惯的形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便能养成习惯。”

实践告诉我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没有时间的早晚,即使已经养成了的习惯也没有分数标准,但好习惯早养成,早受益。

1.习惯的类型和形成阶段

(1)习惯的类型。

①依据习惯的性质,可分为良好习惯(积极习惯)、不良习惯(消极习惯)。

良好习惯(积极习惯)就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积极作用,对人生具有正向价值的习惯。反之则是不良习惯或消极习惯。

②依据习惯的层次水平,可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动作性习惯主要是指自动化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它具有简单、形成时间短、容易训练等特点。智慧性习惯主要是指具有层次高、抽象性强、复杂性强、训练时间长等特点的习惯。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等方面。例如,整理错题的习惯,解答开放型试题的习惯,归纳知识体系的习惯。智慧性习惯尽管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但它是高中学习必需的,也是高中生习惯培养的重点。

③根据习惯内容可分为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

④根据习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外显的行为习惯和内隐的思维习惯、道德习惯等。

(2)习惯养成的阶段。

①被动阶段,表现为新习惯要有较强外力支持、监督。

②自发阶段,表现为新习惯的内力明显提升,但仍然要借助外力。

③自觉阶段,新习惯已基本养成,但仍有波动。

④自动阶段,新习惯已成为自然、自动的行为。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习惯要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锻炼,才能在行为方式上形成自动化的学习习惯。一种优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身。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习惯比聪明更重要。

(1)从微习惯培养做起。

微习惯就是培养小的、单一的新习惯。

①建立微习惯养成记分卡。

从自己选定并确立下来的那一刻起,每一天都要给该习惯的锻炼记分。一方面通过该卡督促自己坚持,另一方面有利于把微习惯提升到有意识加以确认的程度。

②每项微习惯的培养以一个星期为周期。

由于微习惯比较单一、简单、直接,一般坚持一周就可加以确认。当然,在一周之内也可以选择培养多个微习惯。

从第二周起,可以继续深入该习惯的锻炼或扩大该习惯的范围,也可以尝试其他微习惯的锻炼,如每天早晨用一分钟背3个英语单词的习惯养成后,可以尝试用两分钟背6个英语单词的习惯养成,也可以尝试每分钟背2句古诗。

富兰克林曾经对自己制订的十三条道德标准,采取每周选出一项进行专门训练。他把每天与不良习惯搏斗的输赢做成记录。下周他再挑出另一个与自己道德标准相悖的坏习惯进行搏斗,以此类推,坚持下去。最终,因他每个星期改掉了一个坏习惯,而确立了自己的十三条道德标准。他善于每天使用最简单的办法,对自我进行打分,不断地给自己反馈,进而实现良好习惯的自我更迭,最终他的头像被印在了百元美钞之上。

(2)坚持“21天养成一种习惯”。

“21天养成一种习惯”是美国医生马尔茨博士于1960年发现的一个规律。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规律。具体的养成过程大致如下:

①约3天的冲劲起跑期。

由于习惯的培养是自己内心的主动追求,一般前3天会比较顺利,但也离不开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

②约6天的放缓艰难期。

第四天起,由于困难和阻力增多,出现内心追求下降和冲劲放缓的现象。此时需要自己和外部力量的不断打气、鼓劲、微调,以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象的延续。

③约5天的过渡期。

一般来说,坚持到第10天,已经有了习惯养成的收获,对习惯锻炼的坚持比较平稳,但要防止对困难估计的不足或盲目乐观。

④约5天的波动期。

习惯养成坚持到15天的时候,因对重复出现的困难重视、处理不够,容易引发习惯养成的起伏、颠簸。自己必须要再咬牙坚持。

⑤约21天后的基本稳定期。

当波动基本趋于稳定,习惯养成就基本成功,也就步入了成熟期。

从上述对“21天养成一种习惯”的过程分析看,一种新习惯养成的关键是随时保持自信心和坚持不放弃。

(3)智慧性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锻炼。

由于智慧性习惯的层次高、抽象性强、复杂性强,所以培养训练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较复杂的智慧性习惯平均需要66天才能养成。因此,智慧性习惯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

四、良好习惯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良好习惯的培养,除去坚定自信心和坚持不放弃这两个关键点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内在和外在机制的共同作用

(1)在显性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结对竞赛、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等方法,以使内在动力不断得到激励、提升。

(2)在隐性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我奖励、自我暗示的方法。例如,在座位、床沿、笔记本封面粘贴座右铭的方法,增强有意识的行动控制和身体器官的自主条件反射。

(3)要注意构建有利于触发好习惯养成的环境。

环境是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无形之手,每一种良好习惯都与特定的环境相联系。例如,提前准备好几种不同颜色的笔,就有助于做标注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习安静有助于静心思考习惯的养成。

2.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收益越大

有人做过实验,大学生在学习时间表现出来的习惯多数是重复出现的。所以,好习惯早养成早受益。

(1)学习是不会等你具备了相应的良好习惯再开始的。

例如,我们高中考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绝不会等你形成了这种题型的答题习惯才在试卷中出现。

(2)学习习惯的今日拖欠都会成为明日考试的债务。

许多学生对试卷中的连续失分题,虽早已察觉到不良答题习惯的原因,但就是没有坚持有针对性地去培养相应的良好习惯或一再拖延,才致使同一不良习惯的失分出现恶性循环。

3.要在抵制诱惑中坚持并放大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良好习惯随时受到诱惑、欲望、及时行乐等坏习惯和迷茫、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干扰;又由于高中学习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脑力劳动,每一个抽象思维习惯养成的难度都比较大,复杂的、难度大的思维习惯,不止21天或66天就可以养成,所以要做好长期坚持培养锻炼的精神准备,要在坚持中去探索、去逐步养成,并不断寻找各种良好习惯的结合点,以使它们之间产生互相帮助、互相推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