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0个关键,让高中生提高学习品质

30个关键,让高中生提高学习品质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地基不实,那楼建得再漂亮,甚至在盖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倒塌。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把基础知识砸牢、砸实,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那为何还出现这么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可以想象,没有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基础知识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就极有可能成为空洞的教条。

30个关键,让高中生提高学习品质

考场上很多学生因想不出、想不准解题所需的基础知识而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结果把题答得稀里哗啦。这一现象最后警醒学生:不要等到书用时方恨少,考场上基础不牢会地动山摇。

考场上做题就如同建楼,地基打得扎实,建成的楼才能坚固。如果地基不实,那楼建得再漂亮,甚至在盖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倒塌。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把基础知识砸牢、砸实,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这正是成也基础知识,败也基础知识。

其实不论是小考还是大考,考前老师都划了不少的重点,发了很多的篇子,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复习重点、篇子也进行了“狂轰炸”和“扫荡”。那为何还出现这么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从老师的试卷分析和学生的考后总结中,我们发现问题集中在两点,一是学生该怎样去把握基础知识,二是基础知识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

一、怎么把握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基础不牢,原因之一是对基础知识把握的认识上有误解。

有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其实基础知识还包括上述知识的技能及其内容反映出来的学科思想与方法。

有些学生认为基本技能指的就是基础知识应用时的答题技巧、方法,其实它还包括作图、逻辑推理、记忆、理解等能力。

有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指的是知识与能力,其实它还包括知识形成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2020版高中教材统称为学科核心素养,它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即一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若从新颁布的学科核心素养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合起来就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核心素养中的品质。可见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学科核心素养,都要求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去把握所学习的知识。

1.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把握

(1)知识目标的把握。

①知识目标的把握要准确、全面。

知识包括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及其运用的方法、学科思想等。

有的学生只把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当成基础知识,而忽略运用知识的方法、学科思想,这不是单纯的基础知识把握的漏洞问题,这些隐性知识正是解题所需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可以想象,没有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基础知识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就极有可能成为空洞的教条。

②把握概念要全面、准确。

概念不仅是抽象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和原理的细胞,而且具有定义、描述、判断、推理、计算、说明、阐述、归纳等抽象思维的功能。

可以说,任何一道题的解答都离不开概念。然而,不少的学生只习惯于背概念的内涵,忽视概念外延、思维方法的把握,导致在遇到描述、判断、推理等题目时必然会束手无策。大型考试的成绩一再证明:无论什么样的试题,解答时都首先依赖于概念的全面把握。

(2)知识能力目标的把握。

①要准确把握知识能力目标的层次。

知识能力目标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识记、理解、综合运用和探究创新。如果只知道把握记忆能力,忽视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探究创新能力,那在遇到中高档题时,肯定会出现答案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事实上,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探究创新能力,才是最难达成的能力目标,才是解答中高档题时最管用的能力。

②要准确把握能力层次的表现形式。

第一,要准确把握识记能力的表现形式。

识记能力就是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识记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列举、知道、了解、讲述、简述、掌握。有的学生认为记忆就是记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符号等,而不注重它们的讲述、简述等形式,从而造成简单试题的失分,这是绝不应该的。

第二,要准确把握理解能力的表现形式。

理解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判断、推理说明、表明等。有的学生认为理解就是把课本上有关知识点之间内在的、外在的关系表述记下来,这是片面的,因为答题时用的结论在课本中往往是没有的。

第三,要准确把握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形式。

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级别的能力,通常是中高档题要考查的能力,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得高分,就必须强化自己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第四,要准确把握探究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

高考命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问题立意,将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科技生活的热点问题、难点摆在考生面前,让考生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考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复习中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这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可惜的是,不少的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缺乏这种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③要准确把握能力层次与知识内容的统一。

首先,要从知识的内容去把握能力。

能力的层次、表现形式都是由知识的内容决定的,都是知识内容的表现形式。因此,把握知识的能力层次和形式是为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内容,它们是有机的统一,学习时决不能割裂开来。

其次,要全面把握知识的层次。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知识的能力层次如果把握得不全面、不到位、不准确,都极有可能在做题和考试时,出现因答案不完整而失分的情况。

最后,学习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新知识的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不仅是传统意义“双基”的实现,而且是新课标第一维目标的实现,即表明学生按课程标准学会了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把握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设置并达成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把握、理解知识内容与方法的来龙去脉,而且也达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注重知识结论及其记忆,不注重结论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结论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结果只知道结论,不会用结论去表述,不会用结论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类似于“叶公好龙”,这必然会在中高档题的解答中出现严重的失分;还有不少的学生在纠正错题时,只把答案改正过来就万事大吉,而不去思考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知识过程与方法的漏洞。为此,学生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把握知识形成过程的目标达成。

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与方法,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归纳概括出原理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发现原理、创建原理的过程,更是学生调运已有知识、方法、探究、创新并收获新知识的过程。

首先,全面把握新知识的内容。

新知识不仅包括新知识的内容、方法、来龙去脉等显性知识,而且包括新知识的思想等隐性知识。

其次,把握原理的形成过程。

原理形成过程是学生学会科学发现、发明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过程,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最后,把握新知识的作用。

新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解答各种试题的理论依据,是学生解答新信息、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的思维工具。

(2)把握原理形成过程的方法达标。

首先,全面把握原理的方法。

原理形成过程的方法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从原理中新学到的方法,二是在原理形成过程中调运的已有方法。因此,学习不仅要注意原有方法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运用,更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方法。

其次,要把握方法发挥作用的方式。

学习方法作为学习能力,具有抽象性、内隐性的特点。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靠思维来把握,它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解决问题。可见,不论是方法发挥作用的对象,还是原理形成过程的需要,都将方法与过程捆绑在了一起。因此,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必须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上述对过程与方法达标的分析,告诉我们:过程与方法达标的意义,在于学生运用了原有知识并获取了新知识;在于运用了原有方法并获取了新方法;在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内化,这些都有利于今后新信息、新材料、新情景题解答能力的提高和自我错题纠正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绝不能在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的达标上有丝毫的含糊。

3.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对学科、对自我、对他人的态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

从含义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属于非智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学习中必须要重视它们积极作用的发挥。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按内化过程可分为接受、反应、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因此,准确把握它们的层次更能有利于它们积极作用的发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达成的意义。

①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识与能力的达标,对过程与方法的达标都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②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提升,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成人成才,对学生考场真实水平的发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上述对三维目标达成和准确把握的分析看,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分别承担着学会、会学、乐学的重任;三者共同助推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和怎么办的递进提升,从根本上回答了基础知识应该怎么把握的问题。

二、怎么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扎实厚重的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的基础,而且是考试成绩提高的根本保证。为此,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必须坚持做到“高筑墙、广积粮”。笔者简要介绍三种强基固本的做法。

1.听课是强基固本的主渠道

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知识课本上都有,听不听差不多,这种认识必然会淡化课堂接受基础知识的注意力;还有的学生上课一味地记笔记,至于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回忆起来却是一塌糊涂。上述做法都必然会降低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

(1)听课要把握重难知识及其突破的过程和方法。

①听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不仅决定并支配着本节课的其他知识,而且是常考点。听课抓住重难点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和考试成绩优秀的主因。

②听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和经验。

老师对重难点的分析方法、体会和经验都是教材上没有的。因为,这些方法和经验是老师的多年积累,并经过了考试实践的检验。课上不能抓住上述方法去听、去记、去想,那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2)听课要把握例题分析的过程和方法。(www.xing528.com)

①例题是对当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不仅能有效检测本节课知识掌握得是否全面、准确,而且提供了本节课知识运用的方法和经验。所以,课上重视例题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②分析和解答例题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讲原理的具体运用,而且要讲方法和经验,这是最难得的分享,也是知识、方法内化的样板。有的学生一味地记解题过程,而不注重听老师解题的方法和经验,真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③例题不仅具有检验和运用当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以其知识与实际问题巧妙、灵活地结合,具有典型示范和引路作用。课上学懂弄通例题,课下才可能举一反三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3)要聚精会神听老师的当堂小结。

①小结是归纳梳理当堂的基础知识。认真听可以强化当堂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②小结要强化当堂重点难点知识的内容及其突破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认真听可以更有效地把握重点。

综上所述,听课是获得、理解和消化基础知识的主渠道,是强基固本的关键。有关听课的其他方法,请参考第十一篇和第十五篇中的“听课记录整理”板块。

2.习题是强基固本的主要手段

习题是指当堂练习、老师留的课后作业和自主选择的练习题。不论哪种练习,都是基础知识巩固、消化和能力提升的手段,目的都是强基固本。不少的学生对课下作业拖沓、应付、偷懒,更是缺乏自主练习。设想连习题这个强基固本的主要手段都不能充分利用的学生,学习成绩怎么可能达到优良?

(1)作业是巩固基础知识的主要手段。

作业一般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有的是针对同学们学习中容易含糊或忽视的内容设计的。因此,学生通过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的消化、巩固。

我们都知道认真做对一道习题胜过看题十道。这里强调的认真,是指专心致志地动笔动脑,完整正确地写出答案。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准,实际上不少的学生都不能达标。

①做题不认真,大脑的注意力就不能高度集中,思维就缓慢,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就差。可见,做题不认真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有多大。

②做题不严格,标准效果就差。例如,一道大题自己感觉会了,就把它放到了一边。可考试时相近的题,却得不到几分。如果是选择题,那就连一分都得不到,可见做题不严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多么严重。

③做题不认真就容易掩盖漏洞。做题不认真使本该检查出来的基础知识漏洞被掩盖过去,不要说对考试的影响,就是以后补起来也更费时费力。可见做题不认真的后患有多么严重。

(2)习题是检验学生基础知识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通过基本习题的练习,可以检验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可以熟悉解题的基本原理形成过程的方法、基本技巧,从而达到强基固本的目的。但要达到大型考试对高层次能力的要求,光做基本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练中高档能力的习题。

①要练抽象语言文字的习题。

抽象语言文字的习题,包括图像、图表、漫画、符号等具有抽象语言文字特点的习题。这些题不仅暗含着一定的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而且自身具有抽象性、隐蔽性。平时不练习熟了,到考场上就很难适应,进而影响实际水平的发挥。学生们务必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接受教训。

其实这类题的难度本身并不高,只是学生习惯了用语言文字来读题,平时也不常用那些抽象性强的语言来表达、表述。当然,这些抽象性的语言本身就靠思维来把握的,它体现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符合考试的要求和特点。

②要练新材料、新信息和新设问的习题。

大型考试中的新材料新信息,都是科研成果中的经典或已经定性的新事物,其可信度和价值都很高,知识点与具体实践巧妙结合的典范,是难得的学习补充。因此,学生要认真学习、思考,并尝试去自编新题。

高考题要避免基础知识死记硬背的得分,就必然要把题出得灵活、出得新颖、出得思想性强。因此,学生平时就要格外注意新题的练习,不要嫌它费时费力,不顺手,更不要有畏难的心态,这一关迟早要过的,早过比晚过要主动,要先受益。

练习新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的设计思路、考查主旨与新信息、新材料的巧妙结合,这样才能变新为陈、变生为熟。

③学生要注意新题的积累。

新题的来源除去试卷、资料,就得自己去留意收集、整理。

总之,习题做熟了,就能生巧,就能从中总结出答题的规律、技巧,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去解答新题,这样在考试中就能争取到主动。其他有关强基固本的习题训练方法,请参考第十二篇的内容。

3.复习是强基固本的保证

(1)复习的类型。

根据复习的知识范围和复习的目的,将复习分为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假期复习。

①当天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全面。

每天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其次,当天的新知识复习要达标。

重点要熟记内容和意义,基本原理、定律、公式,能论证、推导,能归纳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例题要达到能表述的地步。

最后,当天复习要与头天复习相联系。

与头天复习的知识相联系,一是要巩固头天所学的知识,二是要查找前后节课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综合理解奠定基础。

②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是在一个单元的知识学习结束后,对单元知识进行的全面复习。

单元复习不仅要整理、记忆单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查找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系统,从而达到知识的理解和综合。

③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

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④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⑤假期复习。

每个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还要对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假期复习要在对所学知识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复习自己理解、掌握、运用不理想的知识点和弱科、弱项。

(2)复习的方法。

①回忆复习法。

回忆复习法,就是先把老师上课讲的主要内容用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然后再看书将知识补齐全。

首先,边回忆边记下断片点。

如果只回忆,不及时记下断片处、破损处,那这种复习方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结果必然是不会的仍然不会。

其次,及时修补知识的断片。

按照回忆过程中的断片处、破损处,去看书、查资料,直到知识能无缝衔接为止。

最后,及时修补听课漏洞。

修补完知识断片,回忆复习法的任务并不能结束,还要修补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造成断片的主观漏洞。因为这个漏洞不及时修补,那知识断片处,就总也不能预防,学习总会处于被动的修补。

②串联复习法。

首先,知识点串联。

知识点串联复习法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都连接起来,形成知识串。知识点的串联复习法,不仅有利于把握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而且复习时按串进行既准确、全面,又节省时间还效率高。

其次,知识点和习题串联。

知识点和习题串联复习法,就是把每个知识点都和做过的习题串联起来。

知识点和习题串联复习法,不仅使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有利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最后,重点和薄弱点串联。

重点和薄弱点串联复习法就是把重点、难点知识和弱点、弱项知识串联起来复习,不仅使复习抓住知识的重点和自身要解决的重点,使复习具有了针对性,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③循环复习法。

首先,新学的知识要三天小循环。

三天小循环复习法就是在当天新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三天之后还要再复习一遍,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识的遗忘并将三天所学的知识成串衔接起来。

其次,周末巩固循环。

周末巩固循环复习法就是周末把本周所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不仅是对每周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是对每周知识的小结,确保了每周所学知识能够形成块状。

最后,每月总结循环。

每月总结循环就是每月末对当月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复习,也有人称其为过渡复习法。

每月循环复习法,既可夯实每个新知识的基础,又可保证每周、每月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条件,还可以防止因考前复习不全面、不到位而造成的成绩不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