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人类向何处去”时代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出了有力的回答,这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对人类未来生存境遇的关切,既体现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也指出了个体依托于共同体必然选择,而这样一个判断的理论依据就在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理论。这说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仅是指向人的生存方式,也蕴含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整体的说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面对“人类向何处去”时代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出了有力的回答,这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对人类未来生存境遇的关切,既体现了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也指出了个体依托于共同体必然选择,而这样一个判断的理论依据就在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反复被我们所引用,学术界耳熟能详,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六条:“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确定为脱离历史进程的一种宗教感情,马克思把人放在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定位,肯定了人的客观的社会本质。在费尔巴哈的视野中人都是单个人,社会不过是个人的简单相加,而不是通过人的实践形成的共同体。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核心是人的“社会关系”,这表明了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现实的处于具体的实践中的人,因而也是处于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关系是在实践中结成的人的多方面的关系和交往,它是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关系,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人的社会关系内生出人与人的依存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相互扶持,共同体成为人发展各种关系的活动的基地。这说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仅是指向人的生存方式,也蕴含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整体的说明。

1844年马克思在《前进报》上发表了《评一个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反驳了卢格关于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错误观点,在谈到卢格认为“人们不幸脱离了共同体”时,他说道:“工人自己的劳动使工人离开的那个共同体是生活本身,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共同体。”[4]而且他在之后的阐述中,明确指出产业工人的起义就是要脱离旧的共同体,要建立一个属于本阶级的共同体,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因为人的本质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从而揭示了人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关系。他认为,只有每一个单个人的需要和本质在共同体中彻底实现,这种共同体才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共同体。所以他说:“那个脱离了个人就引起个人反抗的共同体,是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的本质。”[5]共同体的功能就在于它能够创造条件,去充分现实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才能。这个思想使其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人才能获得个人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个观点把人的本质与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马克思对人的共同体的重视。(www.xing528.com)

人生活在共同体中,不能脱离共同体而存在。人为什么要生活在共同体中?这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生活的整体,尽管个人、民族、国家的区分仍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已经跨越各种界限,人类的生存日益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当前受疫情打击,全球的流动性受到影响,但这只是临时的反应,随着疫情减弱,正常的联系正在慢慢复苏中。从更长远来看,人与人之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个领域的互动只能更多更强,而不是被削弱,因为只要人类的生产生活的进程继续前行,社会联系就会继续向前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中以往束缚人的联系方式会逐渐被新的、更开放自由的方式所代替,这种新的方式蕴含着实现人的需要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而能更好地实现人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