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学前教育学》研究成果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学前教育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政治对学前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变迁主要分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学前教育制度随政治的变革而不断变化。研究表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与学前教育带给社会和家庭的回报呈现正相关。我国暂未实施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但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财政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学前教育学》研究成果

纵观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该国政府权力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一)政治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以本国的发展为根本,制订出利于本国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利用立法权,颁布一系列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为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利用组织人事权,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通过政府行政部门,严格控制教师等公职人员的选拔录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教育的发展方向,保证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

【资料链接】

英国学前教育的国家政策

1998年英国政府推行国家儿童看护战略,为16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全面的看护支持。该计划中政府与私人、志愿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区资源。政府开展的儿童看护项目包括确保开端项目、优秀早教中心计划、放学后儿童看护、教育行动区和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等。英国政府为居家的儿童和儿童家庭提供的财政资助项目有家庭便利就业、家庭识字战略、幼儿家庭教育和服务指导、工作和残疾人家庭税费抵扣等。但是英国政府对儿童家庭活动的财政支持主要是政策支持,这是一种规制形式的儿童补贴。尽管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财政拨款和政策项目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取向的财政拨款与政策,另一类是对幼儿教育服务的财政支出和政策。这二者相互搭配,共同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适宜的学前教育与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充分地发展,并为幼儿母亲就业提供便利。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制度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变迁主要分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学前教育制度随政治的变革而不断变化。1949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学前教育方针;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颁布施行,正式将幼儿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级教育列入学制。之后的几十年,国家先后颁发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国务院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指导我国学前教育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刻影响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三)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www.xing528.com)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与学前教育带给社会和家庭的回报呈现正相关

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份额的多少影响,二是对学前教育经费的筹措影响。从世界范围看,逐步扩大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覆盖面,普及免费学前教育,已成为不少国家已经实现或正在实践的目标:法国《学校法》明确规定,幼儿园为教育机构,幼儿学校实行免费教育[1];英国对3~6岁幼儿学前教育服务的投入达人均8452美元,高居所有OECD国家之首[2]。我国暂未实施学前教育免费政策,但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财政支持。我国“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致力于支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以及东部困难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并安排了500亿元的财政资金[3],幼儿园数量、教职员工数量、在园幼儿数量都大幅度增长。

【资料链接】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摘录)

(教基二〔2014〕9号文件)

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办民办并举,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标准,破解发展难题。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发挥中央财政引导激励作用。

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增长。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

主要措施: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

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综合改革、强化资金监管、加强督导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