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观的转向: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教育观的转向: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面对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教育观的转向: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现实问题。

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中,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它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其中,“学会认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往;“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由此来看,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席卷全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各国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地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learning)”;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我国台湾省的课程改革也规定了要开设“综合学习活动”课。可见,面对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历次课程改革都重视课外活动、活动课的实施,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实施“活动课”以来,许多中小学创造了实施活动课的优秀经验,促进了学生素质发展。但是,普遍来看,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小学现行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难以充分发挥其课程价值,难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尚存在薄弱环节。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贯彻落实“全教会”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www.xing528.com)

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开设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活动课,以及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究竟有何本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的课程内容?中小学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总结“活动课”经验的基础上,对“活动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特别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果,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本人在总结自1994年开始在有关中小学开展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在湖南、湖北等地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研究,并于2000年7月开始,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研究与制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研究工作。为了推动我国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本书将近些年来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有关成果,奉献给有志于探索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界与各界的朋友们。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本身需要每一位课程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造和实施,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