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生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形态中可谓空前绝后,与教师初次会面,也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关键一点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一定要打破重结果的终结性的评价,要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尤其要评价实践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李准

新世纪伊始,新课程改革便给我国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生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之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夺目亮点。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形态中可谓空前绝后,与教师初次会面,也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苦心孤诣,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在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把音乐美术舞蹈、天文、地理、科技等带进语文课堂,赋予语文教学以动人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情感、审美、伦理道德等方面获得自然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在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有着不容置疑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价值。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关键一点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转变学生观。我们教师再也不能以教学过程的“王者”自居,再也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的“接收器”,而要转变自身角色,改变“师道尊严”的面孔,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全方位发展。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旧的教学观倡导“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机械接受和死记硬背,结果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性,也挫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世人慨叹:“语文误尽天下苍生。”我们教师必须改变陈腐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引导性的教学法,将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让学生轻松、有趣、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最后,教师要转变评价观。过去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试卷形式,用标准化的统一答案考核学生,使应试教育日益泛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一定要打破重结果的终结性的评价,要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尤其要评价实践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只要我们教师有了鲜活的思想,有了超前的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焕然一新。

二、运筹帷幄,切实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学习中切实开展,而且也要在每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引进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校内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还要在校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1.让实践活动走进语文课堂

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阵地,如果在课文教学中完全脱离实践活动,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课文教学是没有活力、没有魅力的,那么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必将功败垂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多动脑筋,将实践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朗诵擂台赛。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精美的诗文,非常适合朗诵,通过朗诵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受诗文之美,理解诗文精妙的写法。比如我在教课文《春》与《山中访友》时,便选配合适的音乐,组织学生开展配乐朗诵擂台赛,我也和学生一起参加了比赛,并分别让学生打分,既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也为学生作了示范,课堂气氛非常和谐,学生热情洋溢,教学效果非常好。

(2)角色扮演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如果能在舞台上表演出来,定能深刻感染学生,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理解,同样受到良好教育。我在教学《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和《变色龙》等课文时,都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激励他们共同钻研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品味人物性格,领会课文主旨,并制作、准备道具,合作排练。准备就绪后,我激励学生分组开展角色扮演比赛,学生兴趣浓厚,各显神通,好几出表演都非常精彩。表演结束后,我再让学生对人物性格等进行评说,学生的感受与理解都很好。这样上课,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而又有效,何乐而不为?

(3)古诗文新唱法。所谓古诗文新唱,也就是给古诗文谱曲或者借用现代歌曲的曲调,像唱歌一样演唱古诗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更好地将古诗文的情与美烘托出来,给学生良好感受。比如我在教《天净沙·秋思》时,就用歌曲《送别》的伴奏曲配乐,与学生一起演唱这首小令,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非常浓厚。唱古诗文之后再让学生谈谈这首小令的精美语言、优美意境和浓厚情感,学生的感受独特而丰富,理解深刻而准确。而且这样学古诗文也让学生背诵轻松,经久不忘,实在是事半功倍,收获甚丰。(www.xing528.com)

(4)辩论评说法。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无论在写法还是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值得学生探讨,在探讨中提升阅读、写作能力,培养思想情操。比如课文《羚羊木雕》所写的父母怎样对待孩子之间的友情,课文《伤仲永》所写的先天天赋与后天学习的关系,课文《海燕》中象征的写法与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区别等,都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评说、多比较,才能让学生透彻理解。攻克这个难关的有效途径就是辩论评说法。我在课堂上经常激励、组织学生对课文的某个方面进行辩论,学生的理解见仁见智,异彩纷呈。如果单靠教师一味说教,绝对没有这样良好的效果。

(5)师生换位法。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浅显易懂,但写得又很好,如果由语文教师像杀牛宰羊般条分缕析,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可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是否能懂,又不甚清楚,这该怎么办呢?我曾经尝试用师生换位法解决这个问题,即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下台当学生,听学生讲课;学生上台当教师,模仿教师讲课,带领大家学课文,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课文《人生寓言》《珍珠鸟》《生物入侵者》《俗世奇人》《香菱学诗》等,都可以采用师生换位法,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自主阅读,教师最后适当补充即可,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担心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6)图画再现法。图画再现法,就是让学生把课文的人物、情境等用图画画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活动将美术纳入语文课堂,既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也为学生锻炼美术技能创造了契机。比如我在教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就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插图和课文中的描写画紫藤萝;在教课文《背影》时,就激励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将父亲事迹和背影画成连环画,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读写结合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像作家写课文那样写出较好的文章,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读与写相结合,一旦有较好的写作契机,就应该适时引导学生练笔。比如教《童趣》,就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教《最后一课》,就可以激励学生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某堂课;教《背影》,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某个巧妙的角度写写自己的父母等。这样练习写作,比专门的作文课难度小得多,而效果却好得多。

◇2.把课外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进入社会后,运用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般都只在狭小的教室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活学活用语文吗?实在有闭门造车之嫌。因此,我们应适时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参加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召唤的语文高手。

(1)旅游观光法。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写大自然、说人文景观等,如果只在教室中听听、说说,学生的感受绝对不可能很深刻,绝对难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类创造力的伟大。我们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出去走走、看看,学生定会欣喜若狂,也一定能巩固和加深课堂学习。比如学习课文《春》,就可以带学生去春游;学习诗歌《秋天》,就可以带学生去秋游;学习课文《山中访友》,就可以带学生走进山林,实地感受山林的美,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写法;学习课文《苏州园林》,如果条件具备,就可以带学生去苏州园林旅游。这样开展语文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相声小品法。相声小品是幽默、诙谐的艺术,让人们在轻松的笑声中受到感染与教育。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活动方式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劳逸结合,愉快学习。比如我在教九年级上册的综合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时,就激励学生编说相声小品来表现金钱的利弊,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尤其是张帆、韩亚等同学编演的小品《钱,哪儿去了》非常精彩,后来参加我校读书节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3)戏剧表演法。这种活动能将课文形象化,或者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教课文《威尼斯商人》,我就组织学生排练话剧,边排练边与学生探讨人物个性,收到良好效果;又如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如果只是口头给学生讲一些戏曲的理论知识,是索然寡味的。我就与学生一起练唱戏曲《梁山伯祝英台》《刘三姐》《智取威虎山》等,让学生生动而轻松地领略了我国戏曲的动人魅力。

(4)采访调查法。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应变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与精神。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我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身边富有爱心的人,撰写通讯,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爱心教育。又如八年级下册三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保护环境,在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分组去调查我们广元的环境,最后各组分别写出了《广元河流环保调查》《广元空气环保调查》《广元城市环保调查》等调查报告。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而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优良品质

(5)写生雕塑法。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教《竹影》一课,我就带学生到有竹林的地方,让学生观赏竹子,用画笔画竹子,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我就带学生到有桥的地方去观看桥,并和学生一起在桥边用泥巴做桥的雕塑,开展雕塑比赛,实在是有趣极了。

(6)一试身手法。社会与生活中处处能见到语文,处处要用到语文。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发展语文能力,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社会与生活中运用语文的契机,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与生活,用语文服务于社会与生活,接受社会与生活的锻炼与检验。比如公司征名活动、产品征广告活动、各类征文比赛、纪念演讲活动、春节春联活动等,只要学生能够参与,一定会大受裨益。

21世纪召唤素质教育,21世纪召唤创造型人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学语文,正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道路是艰辛的,最后我想用一副对联与同仁共勉:“化雨春风欣喜桃李满天下,丹心碧血培育栋梁献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