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四库传奇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四库传奇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称《御制十全记》,乾隆因此自称“十全老人”。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意欲并吞诸蕃”,经清朝干预后释还。乾隆为笼络人心,下诏赦免莎罗奔,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清军第二次征伐金川以来,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深陷重围,屡遭失败。为抓住战机,一举取胜,清军采取长途奔袭伊犁的作战方针。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四库传奇

“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时期的十次军事行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82岁的乾隆回忆即位后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十大武功,亲自撰写了《十全记》以纪其事:“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史称《御制十全记》,乾隆因此自称“十全老人”。细分的话,应该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两扫金川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在西南和中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土司、土官,授予他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对所辖地区进行统治的权力,官职世袭,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国家的政策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在边境地区,朝廷甚至允许土司保有军队。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朝廷叛服无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改土归流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朝廷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土归流的政策,在云南和贵州取得很大成效,但在四川却只实行于与云、贵接壤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川西藏区,就发生了大小金川事件。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劫夺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意欲并吞诸蕃”,经清朝预后释还。次年,莎罗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弹压”,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遭到莎罗奔的抵抗。乾隆调张广泗任川陕总督,自小金川进兵大金川征伐。莎罗奔率众奋力反抗,清军多次失利。十三年四月,乾隆又命讷亲督师前往增援。莎罗奔构筑碉卡,严密防备。张广泗与讷亲互不协力,莎罗奔大破清军。十二月,乾隆以贻误军机罪斩张广泗,讷亲亦赐死,改用傅恒为统帅。起用已废黜还籍的名将岳钟琪率军自党坝大破金川军。因莎罗奔曾于康熙六十一年跟从岳钟琪用兵于川西北羊峒(今南坪)藏族地区,雍正元年,岳钟琪又奏请授予莎罗奔“金川安抚司”印信,所以莎罗奔听闻岳钟琪率军攻入,遂在乾隆十四年正月请降。乾隆为笼络人心,下诏赦免莎罗奔,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廷的关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再次发动反清叛乱,乾隆命温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和打箭炉(今四川康定)进攻小金川,索诺木派兵帮助僧格桑抗击清军。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败被免职,乾隆以阿桂代替桂林。十二月,清军攻占小金川美诺官寨,僧格桑逃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反攻清军,收复美诺,清军死三千人,主帅温福战死。当时乾隆在热河,闻报后,决定以阿桂为定西将军,加派健锐营、火器营兵两千,黑龙江及吉林兵两千入川增援。十月,再次攻占美诺。清军第二次征伐金川以来,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坚决反抗,深陷重围,屡遭失败。乾隆恼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讨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为抵抗清军的进犯,大金川增垒设险,严阵以待,坚持反抗长达两年,终以寡不敌众而失败。四十年七月,索诺木鸩杀僧格桑,献尸请降,清廷不准。八月,清军攻破大金川勒乌围官寨。次年正月,攻破索诺木最后据守的堡寨噶尔崖,索诺木投降。清军第二次出兵大、小金川,历时5年,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耗费白银七千万两,官兵死伤数以万计。事平后,清朝在大、小金川设立懋功、章谷、抚边、绥靖、崇化等五屯,驻军屯垦,以防再次发生反叛事件。乾隆对这次战役极为关注和重视,当平定的露布飞马送达北京紫禁城后,乾隆亲诣东陵、西陵,礼泰岱,告阙里,受俘庙社,上皇太后徽号,勒碑太学和大小金川,文武官员依次封赏。大小金川之役的结束标志着从明朝中期开始的“改土归流”政策终于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明清两代耗费200年付出惨烈代价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使得华夏民族在南方的经营终于取得了成功,基本上划定了今日中国的南方边界。

大小金川之役

两平准噶尔

乾隆十年(1745年)九月,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因病去世,其部落因争夺汗位大乱。十七年冬,阿睦尔撒纳助达瓦齐袭杀喇嘛达尔札,达瓦齐于伊犁(今新疆伊宁西)夺取汗位。十八年秋,杜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因不堪达瓦齐的压迫,归附清廷。阿睦尔撒纳与达瓦齐发生火并,被击败,为借助清军之力剪除政敌,十九年秋,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硕特台吉班珠尔、杜尔伯特台吉纳默库等,率所部两万余人,归附清廷,封为亲王。达瓦齐的骁将玛木特见其势孤,也脱身来归。达瓦齐众叛亲离,正与哈萨克部交战,为清军征讨创造了良好战机。为出其不意,快速行动,乾隆接受了熟悉准噶尔内情的阿睦尔撒纳和玛木特的建议,将出兵时间定于乾隆二十年春,并预先派出l万兵力,于额尔齐斯河地区(今蒙古福海、富蕴一带)屯田备饷,防止准噶尔来犯。二十年二月,清军两路出师:定北将军班第、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北路,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郡王成兖札布、内大臣玛木特为参赞,于二月十二日由乌里雅苏台(今属蒙古)出发。定西将军永常、定边右副将军萨赖尔率领西路,郡王班珠尔、贝勒札拉丰阿、内大臣鄂容安为参赞,于二月二十五日由新疆巴里坤出发。其中,阿睦尔撒纳和萨赖尔各率先锋部队先行出发,主力随后。为抓住战机,一举取胜,清军采取长途奔袭伊犁的作战方针。五月初,两路清军骑兵5万于博罗塔拉(今新疆博乐)会师,稍作整顿,便进军伊犁。清军突至,达瓦齐措手不及,率领宿卫亲兵1万人,退往伊犁以南180里处的格登山,布阵防守。格登山居高临下,面前有沼泽为障,且空旷无际,便于骑兵机动。五月初五,清军占领伊犁,随即兵分两路,渡过伊犁河,向格登山挺进。十四日,清军秘密接近格登山。当夜,副将军阿睦尔撒纳派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察哈什等22名骑兵,前往侦察。发现达瓦齐叛军毫无戒备,便当机立断,突然发起进攻,达瓦齐慌忙带领2000余人逃跑。次日晨,清军主力赶到,收降准噶尔兵7000人。六月,达瓦齐被乌什城首领霍吉斯抓获,献给清军。

清政府将准噶尔分治,晋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他归附清朝是想借助清廷之手消灭对手达瓦齐,自己当可汗。攻占伊犁后,他广结党羽,欲挟清廷封其为厄鲁特四部总汗。清廷以“行饮至礼”为名,准备召回处置。阿睦尔撒纳在前往热河途中,借口暂归治装,逃回塔尔巴哈台,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唆使同伙乘机抢掠清军台站,袭击伊犁,并击溃清军留守部队。清将班第兵败自杀,天山南北变乱复起。次年三月,在清军追击下,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俄国遣使携信与其密谋,表示支持。同年冬,他潜回塔尔巴哈台,收集残部,自立为汗。同时,派达瓦使团向俄国求援,以永远臣服俄国为条件,要求俄国承认他为厄鲁特总汗,并在额尔齐斯河与斋桑泊之间修建要塞,以防清军进攻。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派蒙古人成兖札布、满族人兆惠领兵进攻,恰逢准噶尔遭受天花瘟疫,死者无数。七月,阿睦尔撒纳被清军击溃,借道哈萨克投奔沙俄,受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包庇,后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剩余的准噶尔人仍坚持抵抗,于是乾隆下令杀尽抵抗者,准噶尔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后灭绝。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

定回部

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新疆喀什噶尔人,祖先是中亚纳格什班迪教派的领袖玛赫杜米·阿札木。玛赫杜米·阿札木据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的后裔,其子孙号称“和卓”,和卓是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圣裔”,专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子孙,后用来称呼伊斯兰教学者和大阿訇。大和卓是波罗尼都,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是霍集占,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幼子。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在位时,任用黑山派和卓达涅尔管理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地事务。大小和卓被囚禁于伊犁东北的额林哈毕尔噶(今依连哈比尔尕山),由当地准噶尔宰桑阿巴噶斯、哈丹兄弟看管。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定北将军班第派遣侍卫托伦泰护送波罗尼都南下招抚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天山南路各城。霍集占则仍留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次年二月,定西将军策楞率西路清军收复伊犁,霍集占反清自立,称“巴图尔汗”,接收了库车、拜城,控制了喀喇沙尔(今焉耆)以南、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大部分地方。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小和卓霍集占令人杀死库车城内的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公开举兵反叛。乾隆下谕征讨霍集占,定边将军兆惠率兵南下。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阿克苏、乌什、和阗等地叛军望风而降,霍集占兄弟由于清军的进攻和维吾尔群众的背离,整个陷入了困境。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擒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军,叛乱遂平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庚子,乾隆以平定回部宣谕中外。十一月,下令于叶尔羌城内、伊西洱库尔淖尔湖畔立碑,勒石纪录平定回部之功,并撰写碑文

平定大小和卓后,清王朝统一了西域,命名为“新疆”。乾隆二十七年,设伊犁将军,作为管理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加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完全归入清朝版图。西域平定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邻近新疆的浩罕、布哈尔、安集延、巴达克山、爱乌罕(阿富汗)、博洛尔、乾竺特等部落遣使入贡,臣属于清王朝。

中国与西亚、南亚的陆路贸易也因回部平定而重新打通,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羊毛在叶尔羌、喀什噶尔经浩罕进入波斯和俄国;经拉达克进入英属印度并贩往欧洲。俄国的皮革、火器,英国的鸦片则经叶尔羌流入中国。

征缅甸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事实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并派出小股部队以军事威胁向中国管辖的内地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贡赋钱粮)。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乾隆三十年,骚扰规模不断升级,缅兵进入车里土司(今西双版纳)多处地方勒索钱粮和掳掠民众。十月,缅兵再次以数千人的军队入侵车里,占领了车里土司衙署所在的橄榄坝,其兵锋甚至深入思茅,并发文中国,宣布车里为缅甸领土。云贵总督刘藻兵败却谎报大捷,后自杀。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收复边境失地,贪功冒进遭到挫败,却谎报大捷,后被逮捕进京令自尽。

乾隆三十二年,明瑞接替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军务,继续主持对缅战事,率清军分两路出境攻缅,由于轻敌,率兵深入。缅甸坚壁清野,主动后撤,在清军粮尽、马疲、人乏时大举反攻。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后撤途中,身受重伤,被数万缅军包围在象孔,除少数清军突出重围,明瑞与将士大部阵亡。明瑞的灵柩归京后,乾隆亲临吊唁,谥号果烈。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清廷任命傅恒为经略,调集精兵强将,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沿途未遇缅军主力,却因热带雨林中的瘴气而损失惨重。此时,缅甸东部新征服的暹罗(今泰国)爆发起义,缅军为避免两线作战,首先提出议和,此时傅恒率领出关的3万多清军因中瘴气仅剩1.3万人,战局陷入僵持的局面,双方打得筋疲力尽,都有厌战情绪。初九日,缅兵来信要求停战。初十日,傅恒回信缅兵,同意停战。并且上奏乾隆,“奈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几经交涉后,双方于十一月十六日正式议和,缅军14名将领与清军12名将领为双方代表,谈判定议画押,互赠礼物,正式停战。二十一日,老官屯清兵全部撤走。这场延续多年、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中缅边境(www.xing528.com)

中缅暹边境

清缅战争爆发时,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清朝军队进攻。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军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打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

乾隆80岁生日时,缅甸国王因担心清朝与暹罗夹击,主动派使者祝寿进贡,要求恢复通商和册封,乾隆即册封其为缅甸国王,恢复正常贸易。中缅纠纷遂以缅甸纳贡投诚,正式成为清朝属国而完结,但此时距清缅战争结束已整整20年了。

靖台湾

林爽文原籍福建平和县,于乾隆三十八年随父迁居台湾彰化大里杙庄,招募百姓垦田致富。乾隆四十七年,天地会首领严烟从福建渡海至彰化传道。次年,林爽文入会,后成为北路首领。天地会迅速发展,抗拒官府,清廷令其解散。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人到彰化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以“剿除贪官,拯救万民”为号召,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起义,攻入清军营垒,全歼官兵。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攻破台湾北部众多城池,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林爽文布告安民,并申明军纪,人民痛恨清朝的腐败统治,纷纷加入,声势浩大。不久,林爽文攻克彰化,杀孙景燧等人;释放狱囚,开仓取械;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十二月初一,大家推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今台南市佳里镇)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台南天地会首领庄大田起兵响应,攻克凤山(今高雄)。嗣后,南北两路义军会攻台湾府城(今台南),久攻未克。起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仅诸罗、彰化两县就有数十万人参加,起义军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称。对贪官污吏坚决镇压,没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给起义群众耕种,攻占台湾一府四县三厅大部。

闽浙总督常青闻变,急派福州将军恒瑞、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福建陆师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征台,先后收回诸罗县城、凤山县城,形成拉锯战,双方僵持五个月。

乾隆五十二年,清廷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率绿营兵8000人,渡台镇压,自鹿港登台后再招台兵6000人,共14000兵力。福康安到达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先后收复彰化、诸罗。林爽文败走集集、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起义军,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等军事要地。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押往北京被凌迟处死。庄大田率余部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不久也负伤被俘,就地斩首,起义遂告失败。

降安南

安南(今越南),古称交趾,自明英宗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后,黎氏世代在安南为王,并与明、清二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广南王国(今越南南部)亲王阮惠领兵攻入黎城,安南国王黎维祁逃到广西,请求清政府干涉。清廷根据奏报,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妥善安置黎氏眷属及随从人员,优给廪膳,勿使失所。并派兵保护其生命安全。

第二,调兵驻守各关隘,整饬兵马、器械,朝夕操练,造成清朝不日即将出兵的声势,以此威慑阮惠,声援黎维祁,希望黎维祁借此声援,召集义兵,徐图恢复。

第三,檄谕安南高平、谅山等处镇目,应拥戴旧主。广发檄文,发动政治攻势,对阮惠营垒予以分化瓦解。

第四,阮氏逐主乱常,不许其进贡纳款,于镇南关对其贡使“大声呵斥,并谕以天朝已调大兵,分路进讨”,同时令进贡夷官归谕阮惠迅速悔罪自新,迎还故主。对阮氏政权不予承认,施加政治压力等等。

乾隆命两广总督孙士毅驰赴广西龙州,军事部署为:两路出击,两广总督孙士毅、广西提督许世亨率兵1万出镇南关为正兵,担任主攻;云南提督乌大经率兵八千出白马关为偏师,配合作战。两路皆听孙士毅节制。十月二十八日,孙士毅统兵出关,一路势如破竹,各守隘军队望风逃遁,阮惠惟扼三江(寿昌江、市球江、富良江)之险,以拒清军,不到一个月,黎城不攻自溃,阮惠遁还广南。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一,清军喝酒庆贺新年,当天夜里忽报阮惠倾巢而至,清军仓促御敌。阮军人数众多,将清兵四面密围,且以大象驮载大炮猛攻,清兵寡不敌众,乱作一团,黑夜中自相践踏,孙士毅逃回镇南关,收容逃回的官兵,不到清军总额的一半,大量的粮械火药丢失殆尽,清军兵败而归。自正月二十二日开始,阮惠多次遣使乞求与清朝和解,想得到清朝皇帝的册封,取得合法地位,以号召国人,巩固在国内的统治。清廷决定放弃黎氏,与阮氏讲和,提出了四项乞降请封的条件:(一)必须将散落安南的清朝官兵先行送出;(二)戕害清朝提、镇大员之人,其罪深重,在所难赦,须缚献军前正法示众;(三)阮惠在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乾隆八旬万寿节到来之际,“亲自赴京吁恳”;(四)在安南为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阮惠因急于得到清朝的承认与支持,稳定国内政局,全部接受清方条件,并陆续付诸实施。至六月初,复遣人上表、进呈贡物。乾隆册封阮惠为安南国王,将所进贡物收纳,并派礼部员外郎成林恭捧敕谕启程赴安南主持册封,阮惠受封为安南国王,于乾隆五十五年农历三月自安南启程,赴京恭祝乾隆八十大寿,七月到达热河,受到乾隆的隆重接见。八月抵达北京,参加乾隆八旬庆典,乾隆承认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二次受降廓尔喀

廓尔喀是统治尼泊尔的部族,廓尔喀与后藏交界,贸易关系密切。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藏廓发生贸易纠纷,适逢六世班禅之弟沙玛尔巴与其兄仲巴呼图克图发生内争,沙玛尔巴请求廓尔喀出兵相助。于是,廓尔喀兵3000人以“西藏运往之食盐掺土”为借口,乘机进攻西藏,先后占领西藏南部边境之聂拉木、济咙宗(今西藏吉隆东南)、宗喀宗(今吉隆)等地,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乾隆遣御前侍卫巴忠为钦差大臣,赴藏主持用兵,随即调兵进剿。次年初,驻藏大臣、噶伦等官员私自与廓尔喀议和,由西藏噶布伦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作为聂拉木、济咙宗、宗喀宗三地的赎金,廓尔喀退兵。巴忠等隐瞒不报,并向朝廷谎报失地收复,奏凯班师。

乾隆五十五年,廓尔喀派人入藏讨要赎地钱财,西藏僧俗官员不与。次年六月,廓尔喀人以藏方未按约付足银元为由,出兵千余,再次进攻西藏,夺占聂拉木。七世班禅丹贝尼玛退居拉萨,全藏震动,达赖、班禅飞奏朝廷告急,巴忠闻变畏罪自杀。十一月初二,乾隆派两广总督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统兵经青海入藏作战。

乾隆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福康安率领清军抵达前藏。时西藏境内清军和藏兵已收复拍甲岭、聂拉木等地,廓尔喀国王遣使求和。乾隆希望借此机会,灭亡廓尔喀,故拒绝和议,于三月十五日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统领精兵进攻廓尔喀,清军一路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企图直捣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清军在雍雅山受阻,前后受敌,损失严重,且不服水土,粮饷不济。阳布以北尚有重山大河,防范森严。六七月间,廓尔喀遣使求和,许诺永不侵犯藏境。福康安于七月初八日奉旨与廓尔喀议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制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此战之后,廓尔喀遣使赴北京朝觐,成为中国的属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