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离风口:消费品投资的爆发性增长

远离风口:消费品投资的爆发性增长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的时候,加多宝的销售额只有四五亿元,但它随后就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销售额迅速飙升至200亿元。强有力的团队是保证其快速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消费品公司的成长路径大同小异,其成长曲线总是先平稳然后极速上升。消费品行业想要成功,必须要有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量变之后,才能达到质变,实现爆发式增长。消费品牌要深入人心,需要的是不断地在品牌上投入。

远离风口:消费品投资的爆发性增长

I:消费品领域是完全竞争行业,怎么样选取、发现一个真正的好公司?

L:打造一个消费品品牌非常累。做消费品品牌人家放假你还要干活,而且要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从投资的角度很容易观察到一个品牌的成长背后,它的管理团队到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像加多宝,我们是深圳第一个做它代理的公司,1997年就开始做它的代理。当时它没有做广告,2000年之前它都没有做广告,推广完全依靠渠道、团队。加多宝团队的执行力相当强,业务员十年如一日,每天贴五十张海报,天天贴,没有一天错过;慢慢地,它的团队就带出来了。价格管控也是这样,一分钱都不能动,只要经销商敢乱价就马上把它换掉。

尽管没有打广告,但只要熟悉它的人心里就清楚,这家公司一定会做起来。2000年的时候,加多宝的销售额只有四五亿元,但它随后就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销售额迅速飙升至200亿元。强有力的团队是保证其快速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消费品公司的成长路径大同小异,其成长曲线总是先平稳然后极速上升。过去二十年,格力、加多宝、娃哈哈都是如此。

I: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竞争,将来会不会出现逆转?

L:可能性很小,白云山既做药,又做消费品。而云南白药就是努力做一件事情,在白药上进行延伸;上海家化也是,就在化妆品上做延伸。白云山不像同仁堂就干中药一件事,广药还兼做药和快消品等,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I:资本市场对王老吉的销售超预期期待很高。

L:超预期的前提让消费者购买它的产品。我天天看到的都是加多宝的广告,加多宝的品牌策划能力很强,它的广告很多,它还不亏本。而且它还没有到需要做殊死一搏的地步,它有这个利润支撑,还可以继续发力。王老吉呢?它还要面临新加入对手的竞争,这几个因素决定了广药做王老吉成功的难度很大。消费品行业想要成功,必须要有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量变之后,才能达到质变,实现爆发式增长。

I:消费品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它的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L:团队执行力,包括品牌的定位要准确,要持续增强品牌的影响力,持续在这个品牌上做投资。老说一件事,你开始可能不相信,说多了,你就相信了。消费品牌要深入人心,需要的是不断地在品牌上投入。

I:未来究竟是大众消费品空间更大,还是高端消费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会更好?

L:应该还是高端的,因为高端产品毛利高。在同等销量规模下,它的投资力度会比大众消费品大,大众消费品的门槛相对低一些,竞争压力要更大一些。另外,产品的定价水平很关键,定价相对高的有优势。

I:对红酒和啤酒,你有什么看法?

L:国外红酒品牌对国内品牌的冲击很大,消费者没有理由喝国内的。法国的红酒产量很大,各种档次的红酒都有,也很便宜。这样一来,我为什么不喝法国的而要喝中国的红酒呢?照这个逻辑来看,国内红酒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是很难的。啤酒也是,它是纯粹工业化的产品,这个行业需要整合,得把那些小酒厂消灭光,到啤酒行业最后剩下两家公司的时候,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I:有一个说法,奶制品行业类似于啤酒,它的销售收入特别大,但是毛利率很低,一旦它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可能就到了爆发的时候。

L:奶业还比不上啤酒,它基本没有差异化,不同品牌一个味道,而很难像啤酒那样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化生产。白酒你还可以说自己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窖酿酒酿了几百年等。奶业呢?没什么文化好说。消费者就是谁做促销买谁的,这是铁的规律。

I:您怎么样看待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消费行业的影响?

L: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就像发明了汽车,用汽车运货比马车运货快,以前用马车运货,现在要习惯用汽车送。快消品也是一样,今天说不定一个凉茶突然在互联网上火了,可能就把加多宝和王老吉一下子都灭掉了,这都有可能,这个要很小心。

消费品公司一定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工具,去适应这个工具,让这个工具为我所用,调整渠道,调整商业模式,而且要快。互联网来势汹汹,千万别被竞争对手超过。而且新加入者全是抄后路的,会迅速拿掉你的份额。小米现在有200亿元的销售额,之前你哪想得到?

I:在A股市场,我们是以产业资本的角度做价值投资,还是以十年以上为周期来做投资,还是说做三五年的大价差的机会?

L:长期会好一点,长期的确定性大。周期类公司的波动性是很强的,而且什么时候起来也很难控制。这种公司靠产品驱动,就像保健品一样,一旦研发成功,它的利润不得了,根本跟不上这个行情。消费品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它的未来,但前提是你要非常熟悉消费品。房地产企业纯粹是一个类金融的企业,跟随着通胀的增长,它也有很好的盈利模式,这种行业也不错。

I:您对国内的企业和股权投资文化怎么看?

L:中国出好企业的机会比较少。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创新意味着冒险,基本上10个创新9个死,只有1个成功,那么那9个死掉的谁来买单?现在的机制就是要企业掏钱。如果有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上市了,投资者会一起承担,要有促进创新的机制。

I:从您的经验来看,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L:我们做投资,从来不允诺别人有多高的回报,即使过去有高回报,那也是过去,不代表未来也一定能帮你挣钱。中国跟美国的资本市场不一样。美国有很多企业,20世纪90年代冒出一批,然后21世纪又冒出一批,层出不穷,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环境腾讯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奇虎360、搜狐等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它们都没有在A股上市,因为缺乏创新环境,企业想要出类拔萃挺艰难。我们做投资也一样,未来的业绩很难有高增长,所以不要对投资收益寄予太大的希望。

现在很多人做实业觉得很难,都准备做投资了,放弃了自己的实业,其实很可惜。在中国实业界会有很多机会,不应该放弃实业去做投资。

我想说的是,投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现在很多人让下一代去做投资,到我们这里来实习的全是“富二代”,结果形成了这种状况——上一辈做实业,下一代却全在学做投资,这个现象并不好。

对于项目的选择,我认为,一个好的项目并不是讨论出来的。事实上,所有人都看好的项目可能是差项目,只有一个人看好的其他人都反对的那个很可能是好项目。

I:这几年资本市场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奇高,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很难赚钱,问题出在哪里?

L:目前,国内的投资渠道较窄,老百姓的钱大多放在资本市场,这就使得资本市场的定价就比较高,由此也就容易出现泡沫,只是现阶段投资者不断地往里注钱,泡沫就会撑得久一点,但最终会破,从而回到原地。从A股市场来看,能给投资者提供回报的公司很少,能够分红的公司就更少。

I:如果改革有进展的话,现在您会投哪些行业?

L:还是会投我们比较熟悉的行业,即快速消费品、房地产,同时我们也在关注金融、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

I:您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热炒创业板的投资现象?

L:这两年市场对创业板的热炒,在我看来无异于是在赌场博运气。2012年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上市规则,明确了创业板的退市制度,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放开审批,只需要报备就可上市,同时加大对公司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造假行为,不但要处罚上市公司本身,也要对相应的审计所、律师所和保荐机构等关键环节进行处罚和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I:PE投资和价值投资有什么区别,你的工作状态有什么不同?

L:PE买了就是为了卖,价值投资买了就不卖。PE是DEAL DRIVEN,价值投资是不停比较。

I:你们怎么选择团队?希望员工有哪些特质?怎么看出来他们具有这些特质?

L:我们希望员工对这份工作有激情,对价值投资哲学有充分的认定,并且不追求短期的利润。即使这样,还需要花至少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才。

I:你们怎么考核团队?(www.xing528.com)

L:我们通过员工真实的股票推荐,按复利计算它们的年复合收益率。我自己的股票推荐也会一并记录。但最后的投资决策还是我来做。

I:茅台或者招商银行,在不同的价格,怎么去做买入和卖出的决定?你们既做买入并持有,又做波段,你们的买入和卖出的依据是什么?

L:在2008年的时候,茅台的价格一直在合理的范围内。招商银行的基本面改变,竞争力下降,创新优势减弱,价格有了泡沫,当时的PB有10倍。所以做出了卖出决策。

I:中国、美国管理层的区别在哪里?

L: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管理层都很重要。管理层对公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如果遇到不好的管理层,也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I:管理层身上具有哪些特质?

L:好的管理层通常对细节非常关注。不管是TESLA的管理者还是乔布斯,还是董明珠。我从很早就开始关注乔布斯。他对细节的要求有些偏执,例如为了让iPhone只保留一个按键,他花了非常大的精力。还例如他对字体、对尺寸的执着。在他去世之前,他设计的iPhone永远都是3.5寸,iPad是9.7寸。不会出现其他尺寸的。他也曾为了让字体好看,特意到印度修习禅宗佛学

I:您是怎么发现这些管理层的?他们大多数都在科技行业,是因为科技行业才能出这样的管理层吗?

L:我通过读年报、招股说明书,还有新闻了解到的。这些人都喜欢自己写年报。从这些年报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好的管理层不止出现在科技行业。我们对传统行业也相当关注,但技术行业不可忽略。整个世界都是有联系的,互联网和科技可以改变零售和房地产,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I:您觉得看管理层见面谈重要还是看年报重要?

L:我通常是先看年报,再见人。从年报看他对未来的设想,持续的改进和执行力。这样我对管理层和公司业务有了80%~90%的了解,我们基本可以决定能不能投资这家公司。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我会见管理层,了解剩下的10%~20%。面谈有时候给你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

I:可不可能只看管理层就做投资决策呢?

L:不能只看管理层好就做投资决策。如果让乔布斯去做银行业,我想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关注这种突破性的行业对理解我们传统行业很有帮助。谁会想到,在传统的电话行业,像诺基亚这样曾占全球40%的份额的公司会倒掉。但苹果出现了,颠覆了整个行业。传统汽车行业也有这样的危险。现在的驾车体验有很大改变。TESLA的汽车,只需要4秒就能启动,只用花10万美元。而传统的汽车是从7秒降到6秒需要100万美元。因此,传统行业遇到这样的对手就很危险。

I:您觉得管理层的人和商业模式哪个更重要?

L:商业模式更重要。我可能会很钦佩一个人,但不一定会投资这家公司。不好的管理层会给企业带来坏的影响。不好的商业模式,例如诺基亚、柯达可能让企业垮掉。

I:您在做投资决策中,怎么得出您所说的安全感?

L:这是个综合的感性结论。安全感来自于价格和价值的差。对价值的估算,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对不熟悉的行业,我会要求更高的折现率。如果对生意本身不确定,那么会再打一个折扣。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预留一个对其他不确定因素的空间,在买价上再打一个折扣。

I:您在商业模式中最看重什么?

L:我们投资的商业模式都是极其简单的,传统行业。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我们能理解的,什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们偏向投资在我们能够理解的企业范围内。现在我们能理解的行业极其有限,所以标的也极其有限。总的来说,我所理解的商业模式在未来20年以内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巨大的成长空间也意味着安全,所以还是回到安全性这个问题。护城河也很重要,对投资的安全性很重要。

I:护城河哪几个更重要?

L:护城河是相对的和动态的。CEO对护城河的影响很大。护城河是过去管理层的积累。不同行业的竞争状态不同,固有的护城河的价值属性不同。

I:我们虽然关注的广泛,但为什么只在中国投资?

L:我们更懂中国。我们了解美国的生意,但不知道这个商业模式在美国能不能行得通。例如AMAZON,我们了解它的商业模式,也跟踪了很多年。但我们不了解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这样的商业环境中能不能行得通。

I:银行行业的资金成本不是自己控制的,怎么判断未来的安全性?

L: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储户。银监局控制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存贷比控制投放。银行的竞争相当激烈。但和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受到重点保护,包括定价和行业准入,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银行是稳定发展的行业,因为货币发行量还在不断扩大,但同时银行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当时选择招商银行,和它的成长性有关,招商银行的成长性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卡通、网上银行、IT系统的改造,都是走在银行业前列。我们从2005年进入,2007~2008年卖出,差不多取得20倍的收益。

I:银行是高杠杆行业,您怎么看银行的风险?

L:银行业的风险巨大,尤其在中国。现在很多人都很乐观。对银行业的理解,美国人和中国人是不一样的。国外人觉得这是高风险的行业,但中国银行业的增长和支撑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密不可分。在中国,太多的企业渴望资金的支撑,这和整个经济的活力相关。银行业在中国目前的利润并不代表银行的经营水平。虽然所有银行都在挣钱,但不代表银行经营能力强。这里面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包括政府的平台贷款房地产业贷款。我判断房地产在未来不会出大问题。银行也出不了大的问题,但增长已经到了极限。还有一个重要的巨大的风险在制造业,比房地产业的风险还要大。大家都以为,有一套设备和土地,就可以贷款了。很多东西可以靠人力来发展,但现在不靠人力了。富士康用100万台机器人生产手机,24小时上班。这样的话,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放在美国呢?美国有大量的土地供应,甚至比中国还便宜。所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风险比房地产业还大。因此,现在不是介入的最好时候。最好是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风险才能释放。

I:投资最差的公司是什么?

L:好百年。好百年的模式很简单,是把厂房改造,再做成家具大卖场出租给商户。后来CEO去做投资,导致了生意的失败。

I:在护城河中,您觉得网络效应、品牌、成本、规模效应,哪些是最有持续性的?

L:护城河是动态的和相对的。护城河是管理层之前对企业贡献的积累。品牌是最有持续性的。CEO对护城河的加强有决定性作用。不好的CEO会毁掉护城河,但也需要时间。网络平台是高科技企业,新的竞争对手可能使巨大的平台一夜之间倒掉。以腾讯为例,马化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99%的创新和细节的改变都是马化腾提出来的。如果马化腾离开,腾讯可能很危险。所以综上所述,品牌,对护城河有持续的影响力。例如茅台,因为客户的忠诚度很高,在营销上也不断强化这种理念,一直加高企业的护城河。

I:我们企业的文化?

L:我们的企业文化有4点:人是核心竞争力、最高道德标准、领导力、全市场价值投资。

I:你们寻找什么特质的合伙人?

L:这个要回到我们做资产管理的初衷。我们的投资风格,很难让合伙人完全理解。我们营销很困难。寻找合伙人和盈利不是我们的目的。我看不惯这个行业欺骗投资人的现象,管理费很高,但亏损和投资人无关,所以我们希望投资人能对我们有足够的信任。

I:十年后,公司想做到什么样?

L:十年后,希望我们已有十年的好的投资业绩,强大的团队,流程健全,是被社会认可的价值投资者。投资人像巴菲特年会的时候那样一起讨论每年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