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班级设定的必要性

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班级设定的必要性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初中班级设置上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规避教学中的一些不协调因素,如减少学生不接纳教师教学方法的人数等。

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班级设定的必要性

初中属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义务教育法》的制订与实施本是为了保障少年儿童接受原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但很多人将其误解为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应当“一刀切”,不能有差异,这制约了初中学校的特色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

一、平行分班制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实行平行分班制,也就是全年级所有班集体都按同一个标准分配和设置,一个班从成绩水平看都有优良差学生,但整体上平均起来各班成绩水平差不多,这种班级设置完全符合《义务教育法》关于班级设置的规定,对全体教师承担班级教学的工作分配及教学绩效考核显得较公平,但对于学生的发展来看其实并不科学

◇1.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班级授课制下,一节课短短的40~45分钟,教师实施同步教学最方便,效率最高,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在同一节课中对全体学生都一样。如果全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相似,那么这种同步教学对全体学生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在平行班中,各班只按成绩整体水平一致将学生组合成班集体,一个班集体有学生数十人,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各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如果短短的一节课让教师关注学生多种差异,用多种方法实施教学是不现实的,难以有效操作,只能是一种教学理想。因此平行分班制不利于教师适应学生的差异及不同的发展需求,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2.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在平行班同步教学中,教师主要按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可能对部分优秀生来说显得简单,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显得偏难;教学速度可能对优秀生来说显得太慢,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又显得太快等等。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优秀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与提升,学困生的基础与能力也没有得到夯实与提高。最终,平行分班制同步教学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发展,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歧视无处不在

在平行班同步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难以关照全体学生,尤其是难以关照少部分优秀生和学困生,部分优秀生“吃不饱”,发展停滞甚至受到阻碍,天长日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热情丧失,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教学局面对优秀生来说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甚至教育浪费的体现。教学中学困生长期“吃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自卑感越来越强,逐步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甚至有的学困生走上极端道路,比如故意破坏课堂纪律,与教师作对,甚至旷课、逃学等。平行班同步教学形成的教育歧视最多的体现在对学困生的忽视与放弃。

二、初中学生的差异召唤班级差异设置

初中学生由于先天资质、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性格、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势等都存在差异。

◇1.学生性格存在差异

学生的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通过调查与研究,华国栋教授指出:“从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意志特征结合来看,其性格有不同表现:有的有明确的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学习的目的,学习主动、积极,能自制,有毅力;有的虽有明确学习目的,但缺乏自制力与毅力;有的缺乏长远学习目的,兴趣、志向经常改变,但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当然也有的活动目的性不强,意志也薄弱。”(华国栋《差异教学论》第3页)(www.xing528.com)

学生的性格不同,会致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些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他们相应发展。在初中班级设置上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规避教学中的一些不协调因素,如减少学生不接纳教师教学方法的人数等。

◇2.学生兴趣存在差异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力求接触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而且迥异。

有的初中学生喜爱文科而不喜爱理科,有的喜欢艺术学科而不喜欢文化学科,有的喜欢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而不喜欢其他学科,有的喜欢自然科学而有的喜欢社会科学,有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操作而不喜欢听教师讲授等等。华国栋教授指出,学生的兴趣还具有特殊性:“第一,表现在兴趣的指向性上不一。有的对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兴趣,而有的对直观具体知识感兴趣,有的对体育感兴趣,而有的对文艺感兴趣。第二,表现在兴趣的广度上。有的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学,而有的兴趣面窄。第三,兴趣的差异还表现在兴趣的稳定性上。有的兴趣稳定持久,有的兴趣不稳定。第四,兴趣的差异还表现在兴趣的效能上。如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就去积极钻研,这种兴趣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而有的学生喜欢音乐,只是满足于平常听歌曲而已,这种兴趣的效能就不高。”(华国栋《差异教学论》第4页)

◇3.学生能力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能力存在众多而且重大的差异,有的记忆能力强,而有的记忆能力弱;有的表达能力强,而有的表达能力弱;有的思维能力强,而有的思维能力弱;有的想象能力强,而有的想象能力弱;有的写作能力强,而有的写作能力弱;有的表演能力强,而有的表演能力弱。学生本人自身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推算能力较弱;有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偏弱;有的学生舞蹈能力强,但歌唱能力弱。

有的学生甚至有特异才能,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远远超过其他学生,如绘画才能、音乐才能、篮球才能等,比如,我在2009届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文化学科不理想,但他美术出众,多幅作品获省、市级大奖,尤其他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展览时技惊全校师生。他的导师说他的美术水平大多数参加美术院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都难以匹敌。

◇4.学生发展潜势存在差异

发展潜势指学生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发展方向。初中学生无论身心、知识与能力、兴趣与特长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还没有定型,因此他们的发展潜势非常巨大。有的学生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强,通过教师及学生本人的努力,也许他会成为作家,也许他会成为主持人,也许他会成为影视演员,也许他会成为政坛英杰;有的学生外语学习能力强,通过教师的教育及他本人的选择,也许他会成为导游,也许他会成为外交官等。初中班级设置如果能考虑到学生发展潜势的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现代的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关注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势,促进其发展、成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这就向中学提出了一项重大职责,一个人在日后的精神发展,就要看他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得的知识如何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04页)

初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证实平行班级设置和同步教学不合理,应实行差异化班级设置和异步教学,但又不能因此而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非重点班学生产生受歧视的心理阴影。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合理的班级设置和科学有效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而且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和成长。这都告诉我们初中实行班级差异设置很有必要,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例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