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民俗:龙柱传说的角色与母题

城市民俗:龙柱传说的角色与母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说是新近出现的,但它的角色和母题都是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老套的。为了剖析龙柱传说的传统性,有必要对其中的角色加以讨论。传说的配角是龙,是中国古老的信仰对象。在龙柱传说中,龙被描述成潜藏于地下的神物,是上海风水龙脉的化身。这个南京筑城传说与上海龙柱传说高度相似。上海龙柱传说是新产生的当代故事,但人物角色和故事母题跟其他民间故事一样,都有其历史继承性。

城市民俗:龙柱传说的角色与母题

上海的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建设是当年的重大市政工程,也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果,但是,在龙柱传说中,时代背景、市政建设蓝图、施工过程、工人的艰辛劳动等都被淡化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被提及,而原本不存在的和尚道破天机的故事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市民普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其中近1/4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人们没有用科学理论或美学原理来描述这座建筑,而是把它纳入到“生活世界”,用“前科学”的经验和观念加以阐释,(18)用传奇故事来描述建设过程,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立交桥墩因为有了雕塑作品而被称作龙柱,它作为记忆形象(figure of memory)成为凝结传统文化记忆的标志物。传说是新近出现的,但它的角色和母题都是传统的,甚至可以说是老套的。

为了剖析龙柱传说的传统性,有必要对其中的角色加以讨论。传说的主角不是工程师、工人或领导干部,而是在当代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和尚(或道士)。经过近现代的科学启蒙,以及当代破除迷信运动的洗礼,佛道二教遭受严厉的批判和否定,僧道人物的社会身份也大受质疑。然而受佛道二教和民间信仰影响的市民仍然很多,高僧、高道作为佛道二教的化身,也经常被当作神佛在人间的代表,他们身上的神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龙柱传说中的主角,不管是玉佛寺的真禅,龙华寺的明旸,或是某位不具姓名的高僧、高道、风水先生,具体是谁、从哪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宗教身份和角色完成的“功能”,即神性人物完成的救世活动。按照普罗普的说法:“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19)出现哪个人物以及他们如何破解迷局都是可变的,关键是神性角色完成的“功能”没有改变。这个传说体现了市民对宗教人物的记忆依旧存在,在当代生活中它还会被激活,用于阐释一些社会现象。

传说的配角是龙,是中国古老的信仰对象。在龙柱传说中,龙被描述成潜藏于地下的神物,是上海风水龙脉的化身。按照风水理论的定义:“龙脉是指地表(外形上)连绵起伏,地中生气相贯通的山脉。”(20)风水术中的龙脉并非真龙,传说显然误解了龙脉的本义,把龙脉与龙等同起来,说立交桥桩正好打在龙脉上,也就是龙身上,这样就把龙信仰与风水信仰叠合起来了。在跟龙打交道时,做法事让它挪位,或趁它暂离时施工,从而顺利打下桩子,但这也对龙造成了侵扰,为防止它返回后有破坏性行为,要在桥墩上雕饰金龙以为安抚或压镇。传说中透露出市民对龙的敬仰和恐惧,龙的行为取向无法确定,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潜在的危险性,并因此引起人们的焦虑。可以看出,龙信仰仍在微妙地影响着当代市民的宗教心理和命运意识。

龙柱传说的基本母题是神人救世。这种母题可以概括为:人们遇到怪物陷入困境,神人破解危局,社会秩序回归正常。这类故事十分古老,历史上被神化的吕太公、老子东方朔、郭璞等人,都曾充当这种神人角色。佛道二教流行以后,很多高僧、高道也成为这样的神人。神人在变换,怪物也在改变,如江西流传的许逊斩蛟故事,神人变成了许逊,而为害的怪物则是老蛟。明代传说中指点迷津的是晏公,除掉的怪物则是猪婆龙。(21)蛟龙、猪婆龙都是危害一方的怪物,虽不是正宗的龙,却是龙的近亲。在下面的传说中,神人是皇帝朱元璋,怪物则是阻碍建城的龙:(www.xing528.com)

明初沈万三聚宝盆,凡金银珠宝纳其中,过夜皆满。太祖筑陵南门,下有龙潭,深不可测,以土石投之,决填不满;太祖取盆投之,下石即满,且诳龙以五更即还。今南门不打五更,至四更即天亮。(22)

这个南京筑城传说与上海龙柱传说高度相似。明太祖朱元璋在修筑南京城南门时,因地下有深不可测的龙潭,土石永远都填不满。后来朱元璋劝老龙暂时离开,并诳骗它说五更以后就可以返回了。趁着老龙暂离的机会,朱元璋把沈万山的聚宝盆投入龙潭,然后填入土石,聚宝盆又生出大量土石,龙潭很快被填满。老龙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巢穴不复存在。南门修好后,士卒打更只打到四更,不打五更,以防老龙听到报五更时出来讨要龙潭,威胁城池安全。两个传说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见下表:

两个传说的角色变化和情节差异,都不影响它们的整体相似性。上海龙柱传说是新产生的当代故事,但人物角色和故事母题跟其他民间故事一样,都有其历史继承性。南京人通过筑城传说解释了南城门难建的原因,上海市民通过龙柱传说表达对高架路立交桥建设过程的理解。同样的母题,相似的故事情节,在不同时代被讲述,都用于阐释人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