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艺术教学实施导航:探索和培养艺术能力

高中艺术教学实施导航:探索和培养艺术能力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艺术能力的构成成分中,艺术的感知与体验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主要是指对自然和艺术形式体现的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艺术规律的感知和体验。艺术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是人的综合艺术能力的核心所在,是体现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就在这个时候,他拿起炭笔,在纸上为路德·金画了一幅强劲有力的肖像,用艺术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使悲痛得到缓解。

高中艺术教学实施导航:探索和培养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的构成成分中,艺术的感知与体验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主要是指对自然和艺术形式体现的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艺术规律的感知和体验。艺术课程把培养学生的这种审美感知和体验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在一个片面追求理性发展的时代,人很容易变成单向度的人,也许在数理逻辑语言等智力层面得到很大发展,但感觉下降、情感缺失,原本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许多人眼里变得抽象化、概念化,许多人无暇观看、体验自然的美景,面对优秀的艺术品不会欣赏和评价。当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被拿出来展览时,现代观众在每件作品前平均停留很短的时间,人们不再细细品味、研究这些作品,而是浮光掠影地一扫而过,成为经典艺术面前的匆匆过客。更为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讲究效率、注重科学理性,渗透各种高科技媒体的现代教育中,孩子被剥夺了真实感觉世界的机会。比如说,过去当人们学习农作物小麦时,可以亲自观察和感受其“播种、育苗、开花、抽穗、成熟、收割”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这种植物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闻到风雨到来的气息,可以感受到麦子成熟时的清香。但在现代课堂上,由于电视教学取代了真实的情景教学,小麦生长和成熟的全过程几分钟就教完了。学生掌握了这种知识,再也闻不到小麦成熟时的清香,再也不能在麦浪中翻滚。很明显,这种教育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感受力。

某少年军校的教官发现,现在的孩子与10年前的孩子已大不一样了,他们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令人吃惊的“退化”,比如在野外行进中,孩子缺乏空间方位感,分不清东西南北;夜间训练时,孩子表现出听觉迟钝,视觉低下,交往能力弱,群体适应性差等缺陷。

面对工业社会对人的感觉的剥夺和损害,教育必须有所作为,变革自身,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培育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受与体验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艺术课程就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及美的事物,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比较与互动中获得新的感受与认识。要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与体验能力,还应不断扩大学生接触艺术作品的范围,如感受歌、舞、剧、画、文学影视等多种艺术类型,通过感受与了解不同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恢复学生的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艺术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是人的综合艺术能力的核心所在,是体现艺术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其含义是指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或表演,迅速生成艺术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有对生活的大量观察和感情的体验,还必须认识和掌握艺术的材料、元素、法则、规律。而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一旦形成,又能促使人们利用各种艺术媒介表现、解释、交流内心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艺术活动作为情感表达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人的理智尚未发展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幼儿在逻辑思维、言语表达还不太发展的时候,绘画就成了他们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在马丁·路德·金被害后,一个上二年级的男孩焦虑不安地来到学校,脸上闷闷不乐,眼泪欲滴。就在这个时候,他拿起炭笔,在纸上为路德·金画了一幅强劲有力的肖像,用艺术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使悲痛得到缓解。无数例子证明,当孩子思绪纷乱、情绪激动时,如果引导他们创造一幅抒发感情的作品,就会起到很好的抚慰作用,这比语言的安慰和表达更迅速、更有效。此外,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人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为艺术活动涉及到的各种构思、设计、制作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人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将会使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更有色彩和情趣,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与快乐。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除了使学生掌握和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外,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运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式或手段(线条、色彩、声音或乐器、形体动作等)积极表现对生活美的感受,获得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于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想象力的丰富与情感的活跃,是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应当特别注意经常启发学生把以往积累起来的记忆表象加以联系,通过给学生提供艺术活动的特定情境,激发学生探求艺术的兴趣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欲望,以促进学生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艺术的反思与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对艺术品的形式意味、情感内涵、文化精神以及审美意识等认识、理解及评价的能力。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前提是,他应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具备较丰富的审美表现与创造性体验的能力,能够认识与把握艺术中的社会意义与问题,洞察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事实证明,缺乏艺术的反思与评价能力的人,很难真正地理解和领悟艺术,因此也难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类的一种永恒追求,艺术教育之所以有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重要作用,其原因不仅在于艺术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方式,更在于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考人生、关照现实、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指出,一切艺术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意思是说,艺术是蕴涵某种“终极实在”的形式符号。而这种“终极实在”表达的是人类“深刻而普遍的情感”。艺术家正是通过声音、色彩、形体、动作等手段,真实表现出自己体验到的人类的普遍而永恒的情感。艺术欣赏者所以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就在于他把握或观照到艺术形式背后的意味,在欣赏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所以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就是因为它以高亢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人与命运的顽强抗争,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西西弗斯,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直面人生,正视滚滚而下的命运巨石,不断地把它推上山顶。要发展学生的艺术的反思与评价能力,不仅需要对各类艺术表现技巧的理解,对各种艺术符号的象征意味的理解和对艺术中的民族深层意识、时代精神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培养学生的美学哲学的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水平与对艺术作品直观性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完善,是学生人格成熟的基本标志,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