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审批程序法治化——(五)放权成果

行政审批程序法治化——(五)放权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中“放权”指的是第一种。但是,职权本来是法定的,行政权具有不可处分性,不得随意抛弃,随意转移。因此,权力下放也须于法有据,遵守法定的程序。下放权力的机关应当及时指导、监督接受权力的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运作状况,及时评估,对下放权力效果不佳的及时收回权力。

行政审批程序法治化——(五)放权成果

放权有两种理解:狭义的“放权”是指上级机关下放权力到下级机关;广义的“放权”,除此之外,还包括放权于社会,还权于本来的权力主体,将权力回归为权利。本文中“放权”指的是第一种。权力下放使得权力下移,使得审批权的行使更接地气,更加符合地方管理的需要,也方便了申请人。但是,职权本来是法定的,行政权具有不可处分性,不得随意抛弃,随意转移。因此,权力下放也须于法有据,遵守法定的程序。《行政许可法》第24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权力下放是否属于“委托”?如果属于委托,委托除了公告以外,还需要什么程序?委托机关与被委托机关是否需要签署协议?现实生活中接受下放审批权的单位是以自己的名义审批的,是否合法?权力下放之后能不能再下放?笔者以为,权力下放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关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应当做出法律解释或者制定新的法律,明确权力下放的程序和性质。还应该明确权力下放的标准,何种权力可以下放,何种权力不能下放?权力下放之后,接受权力的机关到底应该以谁的名义审批?权力下放之后能否再次下放?权力下放必须保证接受机关“接得住,管得好”。下放权力的机关应当及时指导、监督接受权力的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运作状况,及时评估,对下放权力效果不佳的及时收回权力。日本规制改革机构是根据特定的法律设定的,确保规制改革有相关法律条款的约束;此外,改革的从属方案,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结构特区改革法》《市场化实验改革法》。规制机构是先有法律,再有职权,规制机构的行为依法进行,并接受公众监督。我国改革中也要改变思路,权力下放的决策公布之前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没有法律依据的,在下放权力之前先建议修改法律再下放,而不是相反,先下放权力再修改法律,除非权力下放得到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行政许可改革应当更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寻找新途径,确保改革于法有据,完善参与机制,畅通参与路径,变“自我革命”为社会共治。应当实现行政范式的转换,从国家行政转向公共行政,由管理走向治理。

[1]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改革研究”(编号:2019SJZDA017)阶段性成果。原文发表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2]曾祥华 河南商城人,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食品安全法学研究。

[3]北京市场监管原质监.2018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EB/OL].(2019-05-10)[2019-09-15].https://www.sohu.com/a/313051018_120026901.

[4]周云英.卫生行政许可实施的告知承诺制[J].职业与健康,2006(18):1499。

[5]吴小芹.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7):329-330.

[6]俞幼达.谈卫生行政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弊端[J].中国卫生法制,2004(1):28.

[7]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28-131.

[8]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7-78.

[9]王克稳.论行政审批的分类改革与替代性制度建设[J].中国法学,2015(2):5-28.

[10]徐继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价值与路径分析[J].清华法学,2011(2):79-81.

[11]殷飞,申海平.组织法下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6(4):19-22;王克稳.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基本问题[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7(6):44-51.

[12]殷飞,申海平.组织法下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6(4):19-22.

[13]江凌,张水海.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发展历程、实施情况与基本经验[J].行政法学研究,2008(4):13-18.

[14]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72,75-76.(www.xing528.com)

[15]王克稳.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基本问题[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7(6):44-51.

[16]徐继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价值与路径分析[J].清华法学,2011(2):79-81.

[17]王克稳.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基本问题[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7(6):44-51.

[18]方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与破解——以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08(9):63-69.

[19]王建军.英国食品安全规制改革中的善治原则——规制改革机构简介[J].太平洋学报,2008(7):23-24.

[20]张敏,林志刚.打造小而有效的政府——日本规制改革的回顾与评析[J].日本现代经济,2019(1):9-22.

[21]吴英慧,高静学.从规制数量到规制质量——韩国规制改革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9(1):58-61.

[22]黄锡生,谢玲.论环境标准制度中“日落条款”的设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1):153.

[23]Kysar R M.The sun also rise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unset provisions in the Tax Code[J].Georgia Law Review,2006,40(2):335-405.

[24]黄伯平.整合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建立行政审批的动态调整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68-73.

[25]黄伯平.整合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建立行政审批的动态调整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68-73.

[26]张敏,林志刚.打造小而有效的政府——日本规制改革的回顾与评析[J].日本现代经济,2019(1):9-22.

[27]吴英慧,高静学.从规制数量到规制质量——韩国规制改革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09(1):58-61.

[28]Peekhaus W.South Africa's promotion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an analysis of relevant jurisprudenc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Policy,2014(4):581.

[29]曾祥华.较大的市立法评估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