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与创造性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与创造性实践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出,基于素养而展开的文学教育给我国文学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7]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层面,下面就这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中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与创造性实践

随着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提出,基于素养而展开的文学教育给我国文学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将美的鉴赏与美的创造和表达相结合,是对以往单向度感知、理解、鉴赏文学教育的超越。[17]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层面,下面就这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一)课程层面

1.课程建设研究

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审美学视域下的中学语文课程,改变传统课程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单一现状,恢复语文课的审美本色,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彻底落实新课程精神以及恢复学生人格完整的重要途径。

有研究者从操作层面探讨了审美学视域下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梳理探究教学开展的一般模式。他们提出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出发进行探究,提出诗歌应遵循初诵—寻象—探境—二诵—交流—明情—三诵—问答—散化—终诵十个步骤,散文应遵循理情节、感画面、探意蕴、品语言四个步骤,戏剧应遵循理、演、感、探四个步骤,小说应遵循理三要素、挖掘形象、引导阅读三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审美阅读教学课程。作文教学模式主要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常用文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记叙文教学可遵循酿情、寻点、现人、赏文、授法、写作、讲评七个步骤,议论文教学可遵循多维思考、情感引领、探索结构、明晰逻辑、情感析例、审美联想、深化补充七个步骤,以此建设审美作文教学课程。[18]

该审美课程的建设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应学生乃至人类的身心发展状况,关乎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培养人才理念的转变、方法的重构和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积极生活态度的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课程具体实施

随着核心素养的倡导,课程改革越来越要求考虑学生素养发展的完整性,校本课程建构已经成为中学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校本课程建设聚焦核心素养、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以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的校本课程“情怀语文”为例,该课程让学生在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里浸润美好的情感,感悟深邃的思想,积累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和作文素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情怀语文”由情怀品读、情怀写作、情怀交际、情怀实践四部分组成。课程实施分为:构建“情怀课堂”,奠定博学之基;举办“情怀语文节”,乐享语文之趣;打造“情怀社团”,展露个性风采;实施“情怀品读”活动,促进精神成长;开展“情怀实践活动”,践行知行合一

该校本课程通过“朗读者”“唐诗经典”“宋词情韵”等课程,诵读古代诗词,品味古诗文的魅力,了解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拓展知识面,夯实基础,提升素养,提高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19]

(二)教材层面

1.国家教材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出版社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基本上都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编写取向,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努力构建一个以培养语文能力为经,以文章类别为纬的教材体系。

人教版教材在“阅读鉴赏”中不仅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阅读鉴赏”中的“沟通与应用”,以精读指导略读,以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以学导用,学用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语文版通过课后练习的“理解·鉴赏”“拓展·应用”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能力,是活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文学鉴赏服务的体现。[20]部编版教材较之人教版有了很大的进步,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21]

有研究者将人教版教材和部编版教材进行比较,以八年级教材中的作业设计为例,发现两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作业系统都较好地遵循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设计原则,既能够将语言素养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同时又不忽视对学生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高。部编版针对学生审美表现目标的达成,在设计相关作业时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实用的指导。同时部编版还会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开展写作提供具体而实用的指导,这样的作业设计就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层级上进行了拔高,促使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鉴赏分析后及时将审美经验内化,以言语表达的形式展现出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是对审美素养的进一步提升。[22]

2.校本教材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眼界,改善观照心胸,培养鉴识气度与升华文化品位,校本教材的开发很有必要。校本教材针对现行教材内容、课堂教学需要进行了补足和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系列教材作为华师大二附中理科班教材出版的延续,主编是对语文教育极有研究的特级教师(教授),教材编撰思想是该校近十年语文教改之结晶。比如,通过名家精品研读,形成语文认知大厦的支持撑点;通过语文读点引导,推动阅读深化,提高解读能力;通过语文表达方式指导,扩大表达视野,形成多种类型文本表达能力。该教材包括基础阅读(14个专题)、拓展阅读(6个专题)、语文视界(11个专题)三部分,其中基础阅读包括专题导语、文本研读、深度阅读诸版块。该教材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独立阅读教材,通过研读、品读、萃读来完成众多篇目的阅读学习,对各类语言、篇章、审美、风格的内容作精细探究。[23]该教材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和改进,已经实现了改善、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与文化品位的预期,该校校本教材建设成功经验已经向外推广。(www.xing528.com)

(三)教学层面

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究。有学者认为教师可以抓住不同文体的美学特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提升审美能力。比如,从韵律美、节奏美、意象美三方面提高诗歌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从景美、情美、理美三方面提高散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从人物美、故事美、环境美三方面提高小说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从潜台词、个性化语言、矛盾冲突三方面提高戏剧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24]还有学者考察分析了目前的培养状况及其成因,提出了立足准确的教学内容,挖掘美育因素,建立高效的教学过程,创设美育环境,探索科学的评价方式,增强美育动力等培养策略。[25]有的研究者从教材内容方面着手实施美育,提出通过插图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6];有的研究者则发掘课文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资源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27]。除了从整体上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培养方式的研究,也有针对诗歌这种文体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在分析诗歌语言独特的审美角度的基础上,从文字和意境两个方面阐述美育策略,认为诗歌美感教学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学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28]还有研究者针对高中语文中古代文学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问题做了一些研究,从感知力、想象力、情感力、理解力等角度综述了古代文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价值。他们还从现状出发,客观地分析了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寻找古代文学在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古代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29]

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教学实践研究按课型分,可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种。阅读教学按文体分为散文教学、小说教学和诗歌教学。下面将按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种来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梳理。

1.阅读教学

(1)散文教学。

研究者采用“导读”“意读”“情读”“美读”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30]还有研究者提出在品字品句中感受语言美、在谋篇布局中鉴赏结构美、在文章风格中体验人情美的审美教育的策略。[31]

(2)小说教学。

有研究者在小说教学中探寻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的路径,形成了由预习准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和鉴赏品悟的具体过程。在情境创设这一环节中注重“美读”,通过诵读带动感官,通过这些感官获取不同的审美信息,使审美对象变得更加清晰,获得深刻的情感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情感体验环节中采用设计有情感的教学、移情入文、注重情感体验过程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具备情感能力。鉴赏品悟环节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揭示形象美的本质,强化体验,感悟人生意义,知人论世,增加课外积累,让学生充分进行审美观察,开拓自身的审美视野,获得美的体验,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32]

(3)诗歌教学。

研究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紧紧抓住文章语言,引领学生研讨、品味,进而体验人物情感思想意趣、风度胸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从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同时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及深,层层推进,引发学生研讨兴趣,激发审美想象,感受作品的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创新意识。[33]

除了以上文体的课例研究,也有研究者认为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不仅能诉诸理性,还能陶冶情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无论是“精辟严密的议论文,生动有趣的记叙文”,还是“条理清晰、平实或生动的说明文”都承载着光荣的审美教育的使命。[34]

2.写作教学

研究者从“生活化教育策略、美育熏陶策略、网络化策略和因材施教策略四个方面对初中写作教学进行探究”,开启了新时代下语文写作要“以笔写心”的新思路[35]

综观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实践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中教师重在研究此素养的培养路径或策略,力求寻找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某类文体或学习模块的独特教学价值,依托不同文本提升素养;大多采用课例研究的方法,探寻某种教学方式促使素养“落地”的实践路径。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还有下面几点不足:对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研究针对高中学段较多,初中学段偏少;与散文诗歌文体结合情况较多,与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结合偏少;针对文本体悟、感受、鉴赏的研究较多,针对“表现与创造”的分析偏少;对于课堂设计实施的呈现较多,对于学生素养的表现展示的偏少。

学习任务

学习了研究“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文献资料后,请摘录一些对您有启示的理论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