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精要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精要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包含知识产权法律管理制度体系及知识产权风险日常管理和执行两部分内容。 分析和评价——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实施的内部定期审核,结合日常信息收集和检查结果,评价风险管理控制结果相对系统要求的实现程度,评估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向决策层的汇报及向相关部门通报评价结果。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公司法律顾问服务精要

同样,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包含知识产权法律管理制度体系及知识产权风险日常管理和执行两部分内容。

(一) 知识产权法律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制度通常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

(1) 公司经营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其作用、意义——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商号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2)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内容——如知识产权的申请、使用、许可使用、权利归属等内容。

(3) 知识产权管理文件体系——建立从知识产权申请开始的一整套法律文件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体系、函件体系、表格体系等。

(4) 内部控制制度构成——知识产权申请、维护和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员工发明创造奖励制度等。

2.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机构与职责

(1) 建立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指定法务部门负责管理,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2) 公司决策层的职责——重大决策中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实施,管理机构的指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负责人的任命、授权等;

(3)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机构 (人员) 的职责——组织制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制度、工作计划,执行公司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直接负责并指导、监督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公司知识产权的获取、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获得、使用与权利转让、许可等合同管理,负责防范和应对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负责与公司相关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利用,并承担公司内部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向决策层提供相关的知识产权 (法律) 信息工作等。

3. 涉及知识产权资源的风险管理

(1) 权利创造和取得——明确公司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种类、取得方式和途径,知识产权创造或 (以其他方式) 取得过程中的背景调查、权利检索和过程跟踪,自主研发过程的有效记录。

(2) 权利管理——知识产权权利的整理分类、档案建立,知识产权权利维持 (续展、缴费等)、权利的变更、权利的状态、价值的评估机制。

(3) 权利运用——从公司经营需要出发的知识产权运营活动和价值实现,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投资行为中的程序问题。

(4) 权利保护——建立公司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制定知识产权纠纷应对预案,对公司知识产权采取合法保护措施,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监控。

4. 涉及知识产权相关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

(1) 研究与开发——研发前期,实施研发计划的制订,相关知识产权文献和其他信息的全面检索,现有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状况的分析、评价,合法借鉴、利用现有技术和知识产权信息的可行性研究等; 研发过程中,注意研发活动形成的信息记录、文件归档及管理,对相关技术、市场信息的持续跟踪,研发策略、计划、内容的及时调整,规避侵权风险; 研究完成后,跟进对成果的评估、确认,取得知识产权权利及采取保护措施; 研发全阶段的信息管理和保密等。

(2) 采购——对涉及标识性知识产权的产品,根据需要审查相对方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或其他权利信息,保存合法进货的证明; 供货信息、进货渠道、进价策略等信息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的,执行相应的保密措施; 相关合同中应明确相对方行为的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3) 生产——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技术的改进、创新,可能形成发明创造成果的,应进行评估,确定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能性及处理方法; 接受委托加工等形式的生产活动中,审查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来源和涉及知识产权许可的状况,明确产生的知识产权权属和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承担等; 生产过程涉及知识产权的应形成系统的合法手续和程序记录,根据相对方要求和实际需要,采取保密措施。(www.xing528.com)

(4) 销售——产品进入流通渠道前应对其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综合审查、评估,避免出现损害自身知识产权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如有必要,应就销售行为提出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 在市场营销环节中,对产品相关信息发布,展览、广告、宣传等行为采取合理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对销售环节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被侵害情况进行监控和跟踪调查,取得和保存相关证据,采取初步应对措施。

(5) 知识产权投资、许可及其他合作——权利价值的评估及合理确定,相关合同的签订,知识产权许可及其他合作中的权利内容及权属界定,知识产权投资中的权利变更,保密措施的约定和执行等。

(6) 涉外贸易及合作——对所涉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知识产权状况和背景的信息收集、分析和风险评估; 审查相关合同中有关所涉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交易或合作方式及范围、法律责任的承担等约定; 满足涉外贸易及合作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要求。

5. 知识产权合同法律风险管理

(1) 内部合同——公司与相关内部人员签订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知识产权保护等合同,可能以独立合同形式出现,也可能作为其他合同中的独立章节或条款,应明确权利归属原则及相关的报酬、奖励,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责任,法律责任的承担等。

(2) 对外合同——与交易或合作相对方的知识产权保密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涉及知识产权许可或保护内容的投资、融资、买卖、展览展销合同等,进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审查,根据合同的内容和性质,明确知识产权权属和相应的保护要求、法律责任等。

6.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改进

(1) 检查——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记录及监控,重要控制节点的定期检查,临时矫正措施的实施。

(2) 分析和评价——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实施的内部定期审核,结合日常信息收集和检查结果,评价风险管理控制结果相对系统要求的实现程度,评估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向决策层的汇报及向相关部门通报评价结果。

(3) 改进——在上述基础上提出管理体系目标和操作方式的更新或改进方案。

(二) 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及执行

根据上一小节列出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内容提要,不难发现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几个特点:

1. 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众多

知识产权本身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现实中不但几乎没有完全与知识产权风险绝缘的公司,甚至只面临少数几类知识产权风险的公司也极少,多数公司都需要应对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既有合同风险,也有侵权风险,既有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也有被他人侵权的风险。

2. 各类权利的管理要求和相应管理环节繁杂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本身就比较复杂,有些重要权利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并经法定程序才能取得,部分权利类型 (如专利权) 因与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当的专业特殊性。各种因素导致知识产权的管理活动本身需满足复杂的技术性要求。

3.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空间和时间跨度极大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不但无处不在,而且无时不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劳动用工、合同订立和履行……公司可能随时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的威胁,负有知识产权控制责任者涉及公司机构的各个部门和岗位

上述特点共同造成的后果是: 知识产权管理是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中非常复杂的子系统,由这种复杂性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最大难点在于,公司的很多 (可能是多数) 职能部门和决策者都必须参与到风险控制活动中,且实施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理念和行动必须贯穿于各部门职务行为的全部过程。其实这些看似抽象的描述,完全可以从前一小节列举的制度内容中看出端倪,这里可以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公司的劳动 (人力资源) 管理部门在员工进入公司时就应当与其订立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保密等协议,关于公司规章制度的培训或说明中也应包含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员工违反协议或公司制度侵害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应给予相关的处分和责任追究; 公司研发部门,在技术开发方案策划形成阶段,就应按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检索分析相关的知识产权信息及其他技术信息,充分合法利用现有技术以节约成本,并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重复开发造成浪费,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还应当按制度要求管理保密信息,做好研发过程记录和资料存档; 公司的市场或营销部门,应注意监控市场中他人侵害本公司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在广告宣传等活动中按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权利审查和合同订立,避免侵害他人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总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与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另一重要子系统——合同风险管理——相似,都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综合控制,但前者涉及的部门和环节更多,控制要求更复杂。然而在现实中,合同风险管理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但还较少有公司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复杂性。随着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深化,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公司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就在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高度重视和整体协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