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方式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13年起,深圳市福田区成立制度设计课题组,开展福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设计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方式

(一)政策引导型参与模式

1.典型案例

政府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从2013年起,深圳市福田区成立制度设计课题组,开展福田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设计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论证和专家评估,2015年出台了福田区公共文化社会建设“1+1+N”系列文件。其中第一个“1”是指《中共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一套覆盖多层次的纲领性文件,包括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范围、方式、程序等内容,对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指导;第二个“1”是指《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目的是为了规范使用用于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N”是指在公共文化若干领域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中包括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公益文化活动采购配送、群众文化团队扶持、低票价惠民工程、资助公益广告、引进文化名人等9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套政策文件,形成制度保障机制,使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程序和扶持项目均有据可考。

在2012年出台的《福田区引进世界冠军与文化名人暂行办法》扶持下,福田区通过设立名人工作室、开展名人讲座、论坛,合作举办公共文化项目等方式,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福田区政府与著名北京戏剧导演孟京辉共同推出“孟京辉戏剧福田演出季”。通过区政府专项资金实行高雅艺术低票价补贴,每年在福田区举办50余场戏剧演出,提高了文化名人投身文化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也减少了公众欣赏高雅艺术的资金负担;钢琴艺术家郎朗先后来到福田开展多场讲座和慈善音乐会,通过文化名人带来的高端资源,促进了福田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提升。

2.模式特点

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是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制度与程序设计;以税收减免、项目补助、土地优惠等方式对投资参与符合国家重点扶持方向的文化行业门类和领域的社会力量给予财政税收扶持;扶持文化类非营利组织,培育文化志愿者队伍;同时做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公私合作型参与模式

1.典型案例

2009年烟台市首开政府委托管理运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先河,将烟台大剧院委托给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烟台大剧院首创“院线演出+公益演出+社会经营”三位一体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模式,每年演出110场以上,其中公益演出20场。为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大剧院,烟台市政府每年对大剧院进行财政补贴,实行低票价制,推出“经济适用票”,使每年1500万的财政投入实现了约3500万的资金效用,平均票价比国内一线城市低40%—60%,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www.xing528.com)

2009年宁波市鄞州区推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采取“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享受”的服务外包运行方式,由和盛文化演艺公司统筹负责“天天演”节目采购、演出配送和组织实施,政府则负责采购和演出质量的监督。该模式不仅把分散的多主体采购变为全区集中的“一揽子”采购,大大降低了演出采购成本,而且在演出组织实施上充分利用了专业文化公司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变各自零散运作为集约统一运作,缓解了基层文化站人手紧、力量弱、不专业等矛盾,提高了演出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与服务效率。自实施以来已演出6724场次,观众700万余人次,深入基层比例高达96.3%,并荣获全国“项目类”群星奖[23]

2.模式特点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参与+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的参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主要途径有:利用政府购买方式购买社会主体的文化服务,将本应由政府自身完成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给有资质的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来供给,并依照合同支付相应费用,政府是投资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者,承包项目的企业或非营利组织是生产者;通过“国有民营”将公共文化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共文化服务依然由政府提供,但将经营权委托给专业的文化企业负责管理经营;政企合资,营利组织而通过投入资金的方式与政府展开合作,和政府一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者和分配者,是政府的联合供应者和合作伙伴。

(三)民间自发型参与模式

1.案例简述

2006年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联兴村39位企业家共同出资21万元,成立了“创新者之约”文化基金会,致力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这是浙江省首个村级文化建设基金会,由于村级集体组织财力有限,以前村里要举办一些文艺演出等活动,在经费上往往要临时想办法、寻资助,制约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文化基金会,目的是建立企业家支持文化事业的固定渠道,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财力保障。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必须用于文化活动,并长期接受社会捐款。该村利用基金会资金,以重要节假日和传统节日载体,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每半年有一次大型演出。另外,基金会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确保每年的资金捐赠数额以及长期规范运作[24]

2.模式特点

民间自发型参与模式是指社会力量主要依靠自发组织和参与,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中,并接受政府监管。呈现出多主体、多形式、多领域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营利组织或个人通过组建文化类基金会赞助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目的是通过无偿资助,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基金会设有专门的理事会,有自己的运作章程,程序公开透明,基金会的基金为各类文化团体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营利组织或个人通过成立、赞助各类非营利文化组织的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众通过自发组建文化艺术团体等非营利组织,正式组织如书画协会、民族交响乐团等,非正式组织如民间腰鼓队、民乐队、戏迷协会等,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捐款和赞助非营利文化组织,提供硬件设施、表演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三,营利组织和个人通过赞助政府文化公益项目或直接参与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和活动。如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新大众之夜”广场文化和展示各类才艺的“枫山大舞台”是由新大众房地产公司等营利组织赞助。得益于民间资本的支持,使以群众为主题的基层文化活动长效化、品牌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