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正确指导,助力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正确指导,助力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而言,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理念,合理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有效组织学生实施课程。领悟的课程就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这直接决定着教师所持有的指导理念,并影响教师的课程实施和指导行为。只有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观念,从而引领学生体悟价值与意义。教师指导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教师多种指导能力的完善。

教师正确指导,助力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称为“指导”或许更为确切,即在生态化的教育环境中,在体现教育意义的设计与组织下,以问题解决的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教师引领学生建构经验。在引领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和教育教学理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而言,尤其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理念,合理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有效组织学生实施课程。

(一)深化理解,转变观念

根据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层次理论,教师要想将正式的课程转变为实施的课程和学生体验的课程,首先要经过教师领悟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就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这直接决定着教师所持有的指导理念,并影响教师的课程实施和指导行为。

教师在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转变自己的指导观念,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要求。只有教师转变自身观念,才意味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理解。如果教师坚持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么就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相违背,指导出现问题和偏差也是必然的。

首先,教师要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理解。只有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观念,从而引领学生体悟价值与意义。新纲要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课程的实践转向,以实践育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主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在新纲要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

其次,教师应该明确指导目的,转变教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其实际生活为背景,通过问题的创设与解决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与学科课程在课堂中教学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在深度体验和实践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包括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创意物化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其中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两个方面与培养学生品格、形成正确价值观紧密相连。因此,教师指导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三是推动学生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第三点目的在新纲要背景之下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最后,教师要把理论与实际遇到的情况相结合,继而转化为自己的指导理念。很多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他们学习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以后,对于理论知识的不理解使得他们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仍然无从下手,因而未形成正确的指导观念。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寻找对应的理论,如此才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清楚课程对学生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明确自己的指导目的和指导方法,才能将自身的理解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师生间的共同理解。前面提出教师指导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师生形成共同理解,而形成共同理解的要求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师指导的过程本质是师生交往,是师生双方作为课程的主体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依据实际情况,形成自身独特的指导理念。

(二)加强学习,提高水平

1.指导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课程,它聚焦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强调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学科的逻辑结构,因此不仅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是巨大挑战,也是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考验。教师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的不同指导需求。

第一,教师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由于主题不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跨越了多个学科,学生选择主题内容时具有开放性,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知识储备就会不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冲破学科壁垒,广泛吸收各个学科的知识,主动学习跨学科知识。就初中阶段而言,教师一般所运用的知识多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两类知识。教师在学生选定主题以后,依据主题所需知识,学习跨学科知识,如人文学科教师多学习自然学科知识。教师在面对跨学科问题时,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进行知识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相关学科教师主动探讨,不断增加自己的跨学科知识储备。(www.xing528.com)

第二,教师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对教学的研究较多,课程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在制定指导方案时,欠缺对课程的整体性把握。教师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本身进行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理念、性质、活动方式和评价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准确把握和科学指导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学习新纲要的相关精神和理念,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形成正确的课程理解和指导观念。

第三,教师要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所积累的教育实践的经验。实践性知识应当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中心进行组织,在日常的教学情境中形成,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再经过总结和反思形成知识。

2.教师提高综合指导水平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在加强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提高综合指导水平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

教师指导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教师多种指导能力的完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有预设与生成能力。由于活动主题的丰富性和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学生在活动课程中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有相应的预设和判断能力。教师既要按照课程目标做好指导方案的规划设计,又要根据实际生成问题做出弹性调整,会随机应变地安排活动过程。二是教师要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意味着在其实施过程中涉及众多因素,教师需要在指导的各个环节与多方面的人员和组织进行沟通与合作。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合作教师、家长和相关社会人员各方面的关系,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三是教师要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的主题之下又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涉及的信息量巨大。学生往往对这些信息和资料处理的不是很准确。作为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这项能力,如此才能指导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课程开发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实践分析能力等也非常重要。

此外,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逐步培养各类实践能力。

第一,教师进行个案观摩学习。观摩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强化学习中的感性认识,有助于观摩者获得整体性感悟。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和参观学习他人经验,总结一些在指导中特定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手教师比较适用。个案观摩可以通过校内观摩和校外观摩两种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貌似个案观摩技术层面的东西较多,教师需要进行交流与分享,深入到理念层面。

第二,教师进行模仿操作。教师在个案观摩中学习经验与方法,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模仿和再创作,是探索性实践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自己实践增长的关键一步。例如,F校H教师在观摩其他学校的剪纸课程后,模仿设计了剪纸课程,但是与学校的枣文化结合创新,设计和实施了枣文化剪纸课程。

第三,教师进行合作参与。当教师觉得自身指导水平不足以独立进行课程指导时,可以积极寻求与资深教师的合作,组成实践共同体。教师逐渐从观察者的身份转变为充分发挥作用的参与者,一方面积极发文,另一方面主动配合有经验的教师开展探索性活动。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实践智慧的过程。教师需要明确指导过程中的各种实践能力,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能力和提高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