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我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媒体相对于之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而言,又称为新媒体或第四媒体。人民网在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开通的第一家国家级重点新闻媒体宣传网站。1997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首次全国电子报刊研讨会,这也是出现最早的新媒体研讨会议。图7-1CNKI近16年关于新媒体的文献数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互联网形成的新传播和悄然崛起的新媒体迅速展开理论和应用研究。

我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科技馆与科普信息化

互联网媒体又称网络媒体,互联网媒体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智能手机等为应用终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种媒体融合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媒体相对于之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而言,又称为新媒体或第四媒体。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所谓互联网媒体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互联网媒体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普通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的渠道,逐渐成为延伸个人价值和影响力的一个宣传平台,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它更可能成为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力量。

中国从1994年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时开始依托互联网传播作用,我国新媒体应运而生。伴随中国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研究也从观察起步到全面探索,再到理论建构,研究的范围、水平和层次不断跃升,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维度多领域的繁荣景象。

人民网在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成为中国开通的第一家国家级重点新闻媒体宣传网站。此后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似的一些研讨会和学术会也如期而至。1997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首次全国电子报刊研讨会,这也是出现最早的新媒体研讨会议

2000年,新闻网站建设热度很高,同时带动了网络传播研究的深入。2000年6月中旬在上海举办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上百家媒体网站负责人及相关人士,围绕媒体网站的自我成长、网络新闻的采编发规律、大型新闻网的运营、与商业门户网站的关系、网络知识版权保护、网络新闻人才培养及媒体网站的技术发展七大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之后,网络传播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

中国网络媒体蓬勃发展10年后,到2003年,博客在中国开始兴起,博客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它以互联网络为载体,快速、简易地发布自己的见解、心得和研究成果,及时、便捷、轻松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是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博客上的文章通常以图文网页形式出现,并根据发布时间以倒序排列。两年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加入博客竞争阵营,博客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并掀起了一股新闻与传媒领域的研究热潮。研究博客和新媒体成为当时的热点问题,相关成果不断出现,知网收录的与新媒体有关的研究文献突破100篇,被引用超过5次的文献篇数破二十。此时,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Web2.0由用户主导生成网站内容,发展了以分享为特征的内容实时更新网络,访问网站的体验感更加愉悦,各大门户网站设计和运营创意活动,并确保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来吸引访客增加流量,新媒体发展掀起了一个小热潮。

2006年,录入知网的新媒体研究文献为500余篇,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五倍,此后逐年增加,新媒体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为8000多篇,新媒体扩展查询达到8万篇以上。新媒体研究也在新闻学领域展开,与此同时,传播学也开始对新媒体传播展开研究。2016年新增文献1.16万篇,新媒体主题多达3392条,新媒体时代主题1082条。到2017年文献新增1.63万篇,比上年净增加4700篇。2018年文献累加增加2.01万篇,社科类应用研究占比90%以上。2019年,新媒体主题研究新增2.52万条,比上年净增加5100篇以上。截至2020年9月,新媒体主题词扩展查询达到惊人的20万篇。图7-1为CNKI近16年关于新媒体的文献数。

图7-1 CNKI近16年关于新媒体的文献数(www.xing528.com)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互联网形成的新传播和悄然崛起的新媒体迅速展开理论和应用研究。从对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新媒体等新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到Web2.0、微内容等新技术新形态的分析;从对全媒体等新业态的热捧,到对关系、平台等热词的关注,再到对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前瞻性探讨,我国新媒体研究群体已逐步形成并不断壮大。

2008年,网络媒体开始跻身进入主流媒体。2009年8月,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开始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微博也逐渐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各种网络新名词、热词迅速走红网络。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起步被称为媒介融合年,微博改变了传播形态,“三网融合”则改变了传媒业态。

2010年,微博特别火热,互联网发展成为一种涵盖全人类的关系型宏观网络结构,而“微博”在本质上是一种联系网民的关系型微观运用。微博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从根本上与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技术性质、发展趋势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轻易地在互联网聚集,从而撬动和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产生庞大资源,这也是微博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2012年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上线,自媒体开始在手机移动端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加快了自媒体的传播速度,提升了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在移动端观看和发布自媒体信息。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快速、有效的自媒体信息极大地满足了更多的人碎片化阅读的需求;而微信公众号上线是新媒体由活动运营到内容运营的转折点。

从2012—2015年,商业网站、短视频、各大电商平台等纷纷涉足自媒体领域,平台开始多元化发展,2015—2017年,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自媒体内容创业新热点。直播和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是网民对于自媒体内容广泛性、真实性需求欲望强烈之时演进而来的,人们对于短视频的内容趣味性、实用性、猎奇性、独特性有了更深更广的需要。

2019年底,移动网络用户规模增长到近达8亿,同时,短视频和在线直播用户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为新媒体营销创造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新媒体主要覆盖人群为消费能力较强的中青年群体,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手段将主要加大产品在中青年人群中的曝光度,新媒体用户年龄分布情况如图7-2所示。

图7-2 2019年新媒体用户年龄分布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