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征服自然与生态正义

教育:征服自然与生态正义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改善人类面前的环境危机刻不容缓。人类要免受自然的劫难,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秉持生态正义理念,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教育保留了促进正义的人文主义使命,新使命是通过教育,培养负责任地在地球上共同生存的意识,促进生态正义。

教育:征服自然与生态正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儒家智、仁、勇文化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这与中国的地理历史有着深厚渊源。在约一万年前中国人由采集狩猎开始步入黄河长江流域从事农业畜牧业,自此肥沃的神州大地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稳定的农耕畜牧,让每个中华儿女心安故土,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流荡和渔猎民族那样漂泊。或许,正是中国人这种安于故土和勤耕乐种的情怀,让大家明白我们的生长地方是不能随意变动的,一定要靠自己立足现实生存环境,通过与自然抗争才能改变生活现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这致使中国人在不变中求变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深入骨髓。甚至,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钻木取火”等故事,更是深刻诠释着中国人民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这些神话传说远比希腊神话中,人类的火种是普罗米修斯在奥林匹斯山偷来的更具创造性和主动性。此外,中国人深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以苦为乐思想的影响,使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成为中国人推崇的一种奋斗文化。故此,中华民族为世界奉献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在物质文化方面创造了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等世界宏伟的建筑瑰宝,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人的勇于创造和征服自然的气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持续攀升,年均增长9%以上。2006年,中国经济GDP总量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增速为13%,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仅3年之后的2010年,中国GDP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直至今天中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12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曾公开表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银行、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曾经分别做过研究,“环境损失(财产性损失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少则为3%至4%,多则达到11%左右。”这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完全是靠高消耗换来高增长。或许,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必经之路,英国、美国、日本也先后出现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破坏环境的事例。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全面推动经济复苏,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出现熊本县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富山县痛痛病等危及国民生命的公害病。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均GDP低于3000美元的时候,经济发展方式相对滞后,普遍都是以通过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激烈,大家都希望对自然资源尽量地开采和利用,以满足生活物质需求。进入唯GDP的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从依赖自然发展到利用自然,进而演变为对自然的征服和豪夺。诚然,我们过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换来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但是,我们对生态环境持续发展欠缺全面考虑,导致环境矛盾激化和原有平衡被打破,使得在发展新的平衡中衍生出前所未有的自然生态危机,例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等。归根结底,这些自然公害的出现与人类过去的工业超常发展和蔑视自然分不开,也是自然对人类过去失当行为的报复,令人类逐渐从噩梦中觉醒。

展望今天,中国人均GDP早已超过了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审辩思考,积极探索高效能、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进入后工业时代,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反思。人是自然之子,人是自然进化的过程,科学实验证明:人体中各元素的比例与地壳中各元素的比例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是地球与人千百万年来长期共同相处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改善人类面前的环境危机刻不容缓。人类要免受自然的劫难,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秉持生态正义理念,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面对生态环境,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未来环境的创造者和受益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领青少年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贯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代代相传。2021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学会融入世界: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的报告,呼吁围绕地球未来的生存来重构教育。在人类时代的关键时刻,人类的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地理和生物圈系统,引发了一连串的生态危机,威胁到地球生命的未来,包括我们自己。面对多重生存威胁,我们需要重构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根本上重新调整教育的作用。为此,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七个教育宣言,勾勒出2050年及以后的教育。

这些教育宣言来自三个前提。首先,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性是一体的,我们是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类不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分离。最后,教育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这是一个完整的范式转变,从学习世界到做出行动,再到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地球未来的生存正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出这种转变。

教科文组织的七个2050年教育宣言如下:

第一,到2050年,教育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被批判性重构。教育保留了促进正义的人文主义使命,新使命是通过教育,培养负责任地在地球上共同生存的意识,促进生态正义。(www.xing528.com)

第二,到2050年,人类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的观念将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已经没有界限,所有课程和教学法都牢固地建立在生态意识的基础上。

第三,到2050年,教育不再一味宣称人类至上主义。我们不再只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学习如何将人类作为地球上众多生命参与者、创造者和塑造者之一。

第四,到2050年,个人主义的自我文化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围绕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原则重新配置教育,培养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成为地球生态社区的一部分。

第五,到2050年,教育学不再把世界定位为学习的对象。教育最基本的主客体二元结构受到了挑战,一种生态意识将所有人类重新定位为生态圈内的人,嵌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第六,到2050年,宇宙政治教育成为主流。教育远远超出了人道主义和以人为中心的主张,教育家完全接受宇宙政治的原则,承认多元性以及不同世界的共存。

第七,到2050年,未来生存教育的目标从人道主义转变为生态正义。我们不再把教育当作一种纯粹的人类活动,重新调整了世界的教育实践,寻求代际和多物种正义。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为了共筑美好家园,促进孩子与自然和立共生,拥抱美好生活,生态正义已经成为时代呼唤。每位孩子必备情怀和实践能力,更是每位教育者肩负立德树人的应有职责和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