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周年纪念版: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之随笔

十周年纪念版: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之随笔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常常能从圈子内外的朋友那里,听到李校长对我的认可和赞赏。有关单位请她上课、做报告的,她借口工作忙,“我们的小华课上得好,他代我去吧!”这是李烈校长的座右铭。出了问题,李校长会担着责任,然后带着我们向问题学习;有了成绩,她却退居其后,成绩大家共享。我明白李校长发这样的短信给我是有心的,传达出一种期待。

十周年纪念版: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之随笔

“云中谁寄锦书来?”2008年9月9日晚上10 点37 分,我收到一位陌生朋友发来的短信——

人生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一是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提醒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朋友。二是维护你,并能在别人面前称赞你的朋友。三是和你的兴趣相近的朋友。四是能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的朋友。五是能让你全身心放松的朋友。六是能让你有机会接触新观点、新事物的朋友。七是能帮助你理清工作和生活思路的朋友。八是有了好消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与你分享喜悦的朋友。九是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

不知读者朋友可曾收到过这条短信。

现在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同一时刻,哈尔滨的朋友和海南岛的朋友会发来一条相同的、崭新的、曼妙的短信。

细细回味这条短信,我频频点头。人生确实不能缺少这“九类朋友”,拥有了这“九类朋友”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回想自己在农村教书时,袁恒美、曹德义、陆腾驹、张志友、刘卫荣、段圣祥、刘志洲、颜夕伦、陈长高、李宝喜、丁庆富、周祥、丁兆根、张法源、于昌全、陈今晨、柯恒、柳夕浪、程广友、吴瑞祥、蒋鹤林、张文祥、张英稳、苏大伟、丁锦华、张兴华等,都是我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

这“九类朋友”可能是一帮朋友,也可能是集“九类”于一身的一位朋友。也许您不信,怎么可能是一位朋友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就是其中的一位,容我慢慢道来吧——

“一是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提醒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朋友。”

全国各地来校考察的同行可能会记得李烈校长夸奖我的话语——“我们小华最大的优点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考。不管什么人、什么事,他都会质疑。他的课常常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小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功底深厚,古人的话语随手拈来,是那么的从容、自然。”

对于我的不足,李烈校长也是直言不讳。她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或严厉尖锐地批评,或语重心长地教导——“你只想着自己了,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要学会沟通,让老师们接受你”。甚至当着全体老师的面,说:“小华,你再不好好练普通话,错一个字罚50 元。”现在,我回到老家江苏南通时,昔日的同事会夸奖我普通话进步真大。

一个秉承“修行自己,善待他人,一切适度”的人,一定是能给人以成长力量的温暖而舒适的朋友。

“二是维护你,并能在别人面前称赞你的朋友。”

调进北京之后,我的人脉和教学上的影响基本归零,体贴入微的李校长帮我争取了很多展示的机会。校外,2002年,让我在西城区“金秋杯”教学大赛开幕式上上展示课。校内,每当我上完观摩课,她都会真诚地感慨:“现在我的课上不过小华了。”(李校长是全国第一届教学大赛的第一名,她的课令所有的人倾倒)然后会非常专业地条分缕析,切中肯綮,令老师们频频点头。

2009年6月21日20 点50 分,张梅玲教授发给我一则短信:“应龙,从李烈处得知你工作不错。从校长的角度看,进步很大。她对你是满意的。我为你高兴。应认真学习李烈对老师们的亲和力以及对教育的执著力。我想,人生旅途上能和她共事也应该是一种幸福,对吗?你的大作一定要抓紧,时间均是挤出来的。另外,我很希望你出一本‘华应龙教学随笔’,即把现有的短文汇集起来出一本小型口袋书。女老师包小,小型书可以随身带。书不求全,不求完美,但求真实恳切有思考。也可叫‘华应龙课堂教学散文集’。我个人认为书出得应像你这个人。”

我常常能从圈子内外的朋友那里,听到李校长对我的认可和赞赏。

“三是和你的兴趣相近的朋友。”

我坚守课堂,李烈校长酷爱三尺讲台。

李校长每学期听课均在100 节以上,每听一节她都和老师们深入地交流。她常常有“下水上课”的冲动,每学期都能让我们享受一餐课堂教学的盛宴。2005年,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细节成就完美》就是听完李校长“引领课”之后写的感悟。教育部刘兼主任看后,打电话给我:“特级教师听特级教师的课,特级教师写特级教师的课,有意思!”

对听课感兴趣、对上课有感觉,除此之外,我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

听李烈校长谈读书体会,我有时都怀疑:什么?这本书,李校长也读过啦?她哪有那么多时间的?《第五项修炼》《世界是平的》等都是李校长推荐给我的。我读了《包容的智慧》,觉得心情非常舒畅,也给李校长买了一本。“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我和李校长兴趣相近不用怀疑了吧?

“四是能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的朋友。”

李校长把我调进北京之后,便抓住每一个机会把我介绍给北京市尤其是教育部、西城区的领导和专家。她让我参加接待活动,让我主持沙龙,让我执教观摩课。有关单位请她上课、做报告的,她借口工作忙,“我们的小华课上得好,他代我去吧!”

教育部刘兼、沈白榆等专家来校,李校长把我推上前台,后来刘兼主任把我吸纳进新世纪教材组。一年之后,因编写教材的压力学校工作的压力,我有了想退出教材组的想法,李校长坚决地说:“不行,编写教材也是工作,那代表的是实验二小。”

随着邀请我去讲课的情况日渐增多,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周一到周五,绝对不外出讲课。当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说可以帮我向李校长请假时,我说:“不用的,那是我自己不准假。”大约是2004年吧,深圳市教育局邀请我周三去讲课,我不去,后来他们找到李校长,李校长接完电话跟我说:“小华,去吧,你知道自己控制就好。”

“五是能让你全身心放松的朋友。”

“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他人的内心温暖。”这是李烈校长的座右铭。

李烈校长是一个澄明的人,率真、坦诚、热情。在她手下工作,你绝对不需要费心思去揣摩她的心意,你尽可以放心、放手地工作。出了问题,李校长会担着责任,然后带着我们向问题学习;有了成绩,她却退居其后,成绩大家共享。

2007年3月5日,元宵节,我发短信问候李校长。12 点14 分,李校长给我回复了(无论多忙,李烈校长都会回复的):“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高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愿你如水般顺应万变,快乐向前!祝元宵节圆圆满满!元宵节后喜事连连!”

我明白李校长发这样的短信给我是有心的,传达出一种期待。2007年暑假后,我被提拔为副校长。

上善若水,因物赋形,与李烈校长这样的人共处,自然放松,是一种惬意。我想您看完李烈校长的专著《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后会更认同。

“六是能让你有机会接触新观点、新事物的朋友。”

2002年3月21日,我调进北京。7月,李烈校长就安排我去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八国考察,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大开眼界。(www.xing528.com)

2004年,李校长又安排我去香港参加白板教学的国际研讨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白板的神奇魅力。

李校长更是让我参加了好多国内的高层次教学、教研、科研活动,“从自己的痛开始研究”、“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陶西平先生的“跷跷板说”,等等,这些新观点都是我在参加活动时接触到的。

尤其是每一届全国教学大赛,不管活动在哪个省举行,李校长都会安排我带领学校六位以上的数学老师参加。

只有不断接触新观点、新事物的人,才能不故步自封,才能不断进步。

“七是能帮助你理清工作和生活思路的朋友。”

李烈校长欣赏我,把我调进了北京。当我融入了北京,渐渐地为同事们所接受,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之后,她又多次提醒我,要有大的志向、大的抱负,多次催促我写自己的专著。

其实,李校长不单是这么要求我,对其他老师也是如此。

每过两三年,李烈校长就让全体二小人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然后她整理成一览表,对每位老师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帮助达成。2009年春节后,在李校长办公室里,她对我说:“小华,这些老师的专著,你负责催。你的专著,我负责催。”李校长注重教师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她的领导就是服务。这一点,我体会特深。

我做事拖拉,有时误事。李校长就用她的行动“潜移默化”我。星期五,李校长会问我:下周有什么活动,准备工作落实得如何了?有时为了安排工作,李校长会让我帮她查看日程安排表。因此,现在,每逢周末,我也会学着李校长的样子,把下一周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清理、记录。

“八是有了好消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与你分享喜悦的朋友。”

二小喜事多,只要是与我有关的喜事,李烈校长总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告诉我。

2005年,经过西城区教委推荐,我被评为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入驻“首都基础教育名家”长廊,李烈校长接到会议通知后就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让我自己看完会议通知,李校长说:“小华,你是这一批中唯一的一位从外地调进北京的特级教师。”

今年,我校的“‘双主体育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申报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当李校长得知我们是一等奖之后,马上打电话告诉我,让我分享获得市政府奖的喜悦。

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把他人尊重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指使的工具时,才能像李烈校长一样在第一时间分享喜悦。

“九是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朋友。”

“谅人之难,帮人之过”是李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二小人、每个和李校长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有深切的体会。

2002年3月,我一家调进北京。“夫妇双方是教师,一般不安排在同一所学校。”我爱人被安排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从家去学校的路上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工作上也需要住校。两个月之后,李校长知道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差,于是她开始想办法将我爱人调回到我的身边。7月,我爱人从分校调进本校。

一次,我和李烈校长到郑州出差,我帮她拎大包,她帮我拎小包——一个看上去小得多的笔记本电脑包。当她感觉到我的笔记本电脑很重之后,关心地说:“小华,你这个笔记本太沉了,外出不方便,我办公室有个东芝的,小得多,回去后拿给你。”后来,学校帮我们重换了轻得多的华硕笔记本,但我还是喜欢用李校长给的小巧的旧笔记本。因为,那小巧的旧笔记本有一种温度,打开它,我会获得更多的灵感。

李烈校长是画圆高手,每一个二小人都在她画就的“圆”上,每一个二小人都感觉到李校长对自己特别好、特别亲。有了难事,李烈校长会主动帮助解决,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能让你增长见识;有了心事,李烈校长会挤出时间帮助开释,让你拨开愁云,豁然开朗。

综上所述,做出一个判断——李烈校长是我人生中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没有问题吧?一点都不牵强吧?

其实,李烈校长是每个实验二小人人生中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

李烈校长尊重每一个人,能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正像佛家主张的“人人皆有佛性”,她视人如己,让大家和谐共生,帮助每一个二小人做最好的自己。

北京市教委的一位主任曾在大会上感慨地说:“有人问我北京最好的小学是哪一所?我说那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她是小学里的清华、北大!”多年来新闻媒体组织北京市民投票评选满意的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连年第一。

李烈校长是全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先后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2005年,李烈校长成为教育部公布的“当代教育家”。2007年,李烈校长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一位校长能够一直赢得校内校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一致欣赏、高度赞誉,真的不容易。

在我心目中,李烈校长是高人,是伟人。

当我反省自己的很多不成熟,当我想到自己并不欣赏的老师却被李烈校长充分认可时,我悟出一句话:大者能容,有容乃大。

伟人,往往在书中,常常是历史上的。我能够在伟人的身边工作,耳濡目染,能够常和伟人交流,推心置腹,那真是三生有幸。

我想起一位学者说的话:要了解我思想的百分之二十,请看我的文章;要了解我思想的百分之四十,请听我的报告;要了解我思想的百分之六十,请和我聊天。

我真是太幸运了。“我的幸运,流畅得有如荷马的诗句。”(培根语)不记得读的是歌德的哪一本书了,不过,我记得那是在18岁的时候、师范毕业前夕读的,歌德说了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女性带着我们飞翔!我要说李烈校长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令人崇敬的女性。

父母、爱人、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开启蒙昧的老师、抬举厚爱的领导、陪伴引领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李烈校长是我人生中不能缺少的“九类朋友”,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