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减负:行使不知情权带来的成果

社交减负:行使不知情权带来的成果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希望人们都可以学着使用不知情权,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社交。所以我们要行使不知情权,对垃圾信息说“不”,实现极简社交,给自己留出空间。为此我得罪过一个客户,一次他在晚上10点左右打来电话,问我是否知晓南方突降大雪、高速封路的消息,我直接回答:“我不知道。”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呢?当你确实不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你对它确实不感兴趣时,这一点不是不言而喻的吗?”

社交减负:行使不知情权带来的成果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是一位俄罗斯作家,他在思想研究中注意到了另一种自由并做了解释,那就是不知情权的自由:

除了知情权,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我希望人们都可以学着使用不知情权,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社交。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思去收集信息,因为我们的手机会向我们推送各种各样的资讯:求职、招聘、购物、投资理财……应有尽有。你不用出门,不用看电视,不用看新闻,不用买报纸,只要有一部手机(保证联网),就能了解世 界上发生的所有事。

其实,社交也一样。有的人想让你知道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事情,让你去给他点赞,让你给他出主意。如果你不关心他,他就会不高兴,这很考验你们的“友情”。办公室的八卦新闻,邻里之间的纠纷,只要你愿意去看、去听,到处都有新鲜事儿。但这些和我们有关系吗?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要行使不知情权,对垃圾信息说“不”,实现极简社交,给自己留出空间。

我有一个朋友叫安德烈斯,他住在洛杉矶的一个社区,是当地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他只关注自己的领域,对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过问。值得一提的是,他已经有两年多没有登录过自己的推特账号了,甚至连登录密码都忘记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每当有人打电话想告诉他一些私密的事情时,他就会说:“停,我不关心,跟我没关系,请不要告诉我,谢谢。”然后立刻挂断电话。通过这种方式节约出的时间,让他写出了很多深受欢迎的文章。他说:“什么都想知道,并不能让你变得睿智。拒绝那些不相关的信息,反而能让你变得更智慧。”

那么,行使不知情权的原则是什么?

(1)我们对信息有选择权;我们可以主动了解想关注的信息,也有权拒绝不想关注的信息;

(2)主动屏蔽大部分资讯,当你需要的时候再去搜集它们;

(3)如果你不想关注,请在第一时间拒绝;

(4)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

一位美国妈妈这样忠告自己的孩子:“不要总盯着你的手机,抬起头来,看看窗外,听听鸟叫,出去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对未知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要总通过网络寻找答案。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像,你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 存。”

那些每天从手机和别人口中得来的信息,比如娱乐明星的绯闻、自杀袭击、金融丑闻等,很多都与我们毫不相干。但这些消息几乎每分每秒在更新,它们不断地出现在你眼前,逼迫你去浏览。能随时获得任何信息的互联网,其实也在扰乱我们的生活。

学会说“我不知道”

我有一个惯用的“日常聊天模式”:

“哎,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

聊天结束。就这么简单。为此我得罪过一个客户,一次他在晚上10点左右打来电话,问我是否知晓南方突降大雪、高速封路的消息,我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便挂断了电话。5秒钟后他又打了过来,很生气地 说:

“您为何挂我电话?”

“您在说我不感兴趣的事。”

“我是想问是否耽误行程。”

“那您应该在第一句便说明。”

“哦,明白了。”

尽管他非常不爽,但我仍然不准备改变这种聊天模式,因为这是对双方时间和精力的尊重。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呢?当你确实不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你对它确实不感兴趣时,这一点不是不言而喻的吗?”养成这个习惯,会让你的专注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你的注意力终于有机会能集中到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了。(www.xing528.com)

别再“转发”和“点赞”了

2013年,《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随后他写了一篇报道。报道中说:虽然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但 24 小时随时待命的状态是有害的,它会导致人体过度疲劳,并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这篇报道当时引起了业界的轰动,很多公司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立即展开了纠正行动,并规定下班后不再用手机联系员工。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也发现,强迫员工关注、转发公司产品的新闻并不是一种有效的举措。人们对这些东西缺乏兴趣,就算执行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转发”和“点赞”充斥于我们的指尖,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损耗了我们的精力。很多人使用手机是泡在微信朋友圈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或心情,与朋友做毫无意义的交流。为了获得“存在感”,他们在微信朋友圈晒幸福、晒心声,越晒越浮躁,这样做对维护友情没有帮助,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做到以下两点非常重 要:

(1)戒掉转发,你可以拒绝别人发来的转发请求;

(2)戒掉点赞,你只需减少刷微信朋友圈的次数。

这两个原则可能会伤害到向你发出请求的人,他们也许会不高兴。但在我看来,凡是“不高兴”的人都不算是你的朋友。因此,我们事实上是建立了一个“朋友过滤器”,把不是朋友的人过滤掉,留下来的人才是你要好好珍惜的。

每月做一次“断舍离”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在数量上要做减法,质量上要做加法,和自己拥有的东西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与美好相伴。”这句话用于社交,就是告诫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提高自己圈层的质量。

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得定期对社交关系进行“断舍离”。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反复、艰难的过程。对此我的建议是,每月对朋友圈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清理掉那些过期、失效的联系人的信息,把空间腾出来,留给新的朋友。

知识点回顾

独处能力是个体情绪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调查发现:善于独处的人情绪管理能力更强。他们往往不害怕孤独,他们在独处中静心思考、认真学习,让自己变得成熟理性、积极向上。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善于独处的人。

学会识别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不会盲目参加每一次聚会,更不会给遇到的每一个人都递上名片,而是会有选择地交朋友。我们要学会判断对方是否是高效能人士,从而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值得的人身上。

学会让社交“渐进式脱敏”。

“渐进式脱敏”简单来说,就是不急躁,给自己足够长的时间,让自己从浮躁功利、盲目无效的“过敏状态”中抽离出来。

交比较少的朋友,但做比较多的交流。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有时候朋友也会损耗我们的时间,这时就要学会“断舍离”,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真正的朋友。和这样的朋友成为知己,哪怕数量再少也是值得的。

除了知情权,我们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

不知情是一种智慧,不要让那些琐碎的事情浪费你的时间。吸纳过多、过杂的信息是一种折磨。如果你打算过一种充实的生活,建议你行使不知情权,抛弃那些不必要的负担。

戒掉不必要的“转发”和“点赞”。

不必要的“转发”和“点赞”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浪费着我们的时间。“转发”和“点赞”或许会让你在社交软件上很有存在感,但这对于你的现实生活意义不大,因此要尽可能戒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