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前景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前景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影视在市场的需求管理、营销战略、交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等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教训和经验。中国影视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与关怀。新媒体互动传播——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环境下,中国影视的全球化技术通道显然不是问题。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效应,让集结于影视的中国本土化思想和文化流行在互联网、手机、数字终端指日可待。中国影视在本土化基础上走出去、全球化,在经济效益、

中国影视:全球化与后全球化前景

左芳

影视面向大众传播,与其说是单纯的接受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智能交互对话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解释、推理作品意义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其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放大传递。

电影理论家波德维尔认为,一些推理过程原则上是自下而上的,结论之得出是以感觉输入为前提的;另一些过程是自上而下运作的,例如观众辨认出一张熟悉的明星的面孔。其中,感觉材料的组织,首先是由期待、背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等认知作用决定的。不管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过程,都是推理性的。这种推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观众自己往往没有意识到它;视觉感知中的推理是理性的。[1]

本土化,是中国影视存在的根基;全球化,是中国影视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那么,本土化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与价值追求,是中国影视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基本资源,一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如何把它们变成全世界都看得懂、理解得了的语言和表述方式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纪录片《天梯:蔡国强艺术》,无论是跨国跨界合作的影片本身,还是传主蔡国强的火药艺术成就,以及那个终于升起来500米天梯实现祖孙对话和天人交流的福建渔村,都是成功的案例,也是有力的证明。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影视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基础是什么?答案是人,中国人,活在当下酸甜苦辣的现实和历史纠缠中的具体的、真实的、有深度的人;是高尚与卑微、自我与他者、苦难与欢乐;是那些活生生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是通过影视艺术从乌泱乌泱的群氓中成为追光灯照亮的“这一个”。今天的中国人,“更像是橡树的种子,每一颗都蕴藏着可以成长为参天橡树的潜质。我们需要汲取营养、鼓励和阳光,而那颗橡树的本质特征已然在我们体内”[2]

20世纪以来,中国影视在市场的需求管理、营销战略、交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等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教训和经验。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银幕数量和社会投资机会暴涨,推动影视资源无限流通,形成了目前公认的量的繁荣。数以亿计的票房、现象级电影不时出现;电视综艺的模式引进步伐飞也似的席卷全球,国际化元素在影视生产中屡见不鲜。走出去、全球化的呼声与民族主义的激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陡然“暴富”的亢奋,尤其是一众影视工作者的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和传媒技术的跟进,在一起酝酿发酵,一个自由言说、爆发式成长的中国影视时代即将到来。

本土化是根本,是起点,也是可以撬动地球的支点。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括本土市场营销、产品价值、持续盈利的产业系统正向运营,而不是一枝独秀、个别作品偶然爆红一时,更不是把一些中国元素简单化、符号化、标签化自欺欺人。一部分人耍小聪明、炒概念、见风使舵、急功近利,没有底线、失去尊严,恬不知耻地把影视当作摇钱树、洗钱工具或者敲门砖的自杀行为,极大地损耗了影视行业和市场的元气,败坏了公众对国产片本能的满腔热情和信心。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一点,自觉探寻民族影视的生存之道,在本土化建设中脚踏实地地努力,走出坚实的、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大批优秀导演张艺谋、李安、宁瀛、张元、许鞍华、王家卫、贾樟柯、张扬、张以庆、王兵、刁亦男等扬名国际,一大批优秀影片令人深思——《有话好好说》的城市摇滚黑色幽默、《归来》戴着镣铐舞蹈与温情,在中西合璧的纵横捭阖中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坚挺和韧性;《无穷动》对于深宅大院中国新女性灵魂更新的敏锐发现,《疯狂英语》直面商人的躁狂膨胀和操纵民众的非理性狂热跟风的投机技巧,《桃姐》娓娓道来逐渐远去的曾经的主仆文明和美好温馨的世道人心;《花样年华》对于信誓旦旦的道德狂的颠覆与反讽,“小武”系列在导演镜头中自我桎梏的山河故人;《昨天》的扭曲与残暴,《幼儿园》哭声中不断钙化的分离焦虑与社会化成长都在国内外留下了隽永的影响。

中国影视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与关怀。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梦,制作发行中国优秀作品,是中国影视全球化的意义所在。

新媒体互动传播——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环境下,中国影视的全球化技术通道显然不是问题。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效应,让集结于影视的中国本土化思想和文化流行在互联网手机、数字终端指日可待。关键是,中国影视业界和决策者的管理层准备好了吗?海量的、多样化的、具有建设性与亲和力的影视作品在哪里?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集合,尤其是它们能否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需求?

仅仅凭借某一个或者几个导演、某一部或者几部作品单打独斗,没有基本的规模效应,结果的尴尬可想而知。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平等对话、彼此拥抱、满足需求,不仅拥抱物理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拥抱有价值的信息、有意义的灵魂。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游戏,弄一堆简单化、符号化没有营养的东西连篇累牍,只能给予世界负面的指引。影视如梦,绝不等于小我的空虚、自我放弃、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中国影视全球化,必须倾听广大范围公众的困惑和反对意见,了解、体谅他们失望的原因,最终创作生产出克服那些问题的作品,在一种独特而又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下,呈现生命的秘密与奇迹。

影视书写人,为人服务,为观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提供眼前的参照和启示,提供诗和远方。影视经验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因素,给影视经验以特殊的形式;每种因素的功能,因循一套自己的评论系统。社会政治的因素强调实用的社会应用功能,倾向于伦理的、政治的评价系统;心理学因素强调表现的功能,导向精神分析的评论系统,更多关注作品与作者、与受众的关系;技术因素保障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功能,在美学、形式方面积极推陈出新;经济因素,决定影视是流水线上的职业化产品,文本、产业、受众基于作品而结构化成为一个经纬交互的织体。

结构化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有机组合而成,指把一个复杂故事的揭秘过程分阶段进行,自上而下,逐层分解,使得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全球化意味着内容、方法、表述的普适性,意味着本土化固有边界的松动与融合,意味着在变化、取舍、结构中的重建与平衡。(www.xing528.com)

中国影视在本土化基础上走出去、全球化,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双赢,需要提高境界、内涵,尤其是广阔的、扎实的容纳性。

鸦片战争以来,伤痕累累的历史造成的民族心理疾患,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中逐渐疗愈、修复。中国人不再那么易激惹,有了更加深厚的胸怀、宽阔的视野,逐渐学会接纳不完美而有特色的自己,并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与国际舞台上的多样化角色良性互动,让和而不同的哲学精神历久弥新。中国影视是一个容器,承载着悠久的文明,也承受着巨变的压力和挣扎。

中国影视审美情感,需要对超越性存在有所领会,书写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当下的生存情感,以他们的感觉、情感为审美对象,从存在者、在场者的中国人出发,关心其在现代性、后现代性危机中的生存问题。影视创作与观赏,都是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动的价值整体赋予和体验;直接体现出当事人对美的体验和态度,人类的高级情感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中国影视全球化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观照人如何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心怀天下。

世界影视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打造优秀影视作品的关键,是始于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待创作,主创人员对于人类基本的抱持、容纳和善意,永远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品质。受众调查研究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可以确定观众需要作品具备什么重要的特性,确定哪些质量特性最能影响观众的购买行为和接受效果。一眼就能引起观众兴趣的作品,显然比平庸的普通作品更具优势。

影视可以从多方面增加公司的赢利能力、社会的正性价值,可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民族口碑。在全球化时代的环境中,中国影视的挑战是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影视市场上,相似的电影铺天盖地,成功的作品差异化因素非常重要。影视在本土化阶段、在基础部分就要夯实,要经得起竞争和比拼。追求低价、免费赠送等打价格战的做法,是最悲催可怜的自毁行为,也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模仿的,会让生存空间更加萎缩,与资金回笼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全球化意味着消费者特权建构,中国影视必须获得众口难调的公众的信任,让挑剔的观众愿意接受催眠。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营销,建立相应的组织——组织能够为中国影视建立品牌识别,可以在处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特点时尊重一定程度的自治,在纵向管理和横向连接中保持平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变了、形象变了,角色和定位也在发生变化。这种连锁反应的快速变化,波及国内外的方方面面,影视工作者、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者和实践者们真的做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需求的准备了吗?如何接纳并且表达不完美而活色生香的自己?如何在千变万化的动态发展中,战胜焦虑、恐慌、饥不择食的浮躁,保持基本的恒定的建设性信念和求同存异的大爱之心?这种新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是中国影视与世界打交道、对话、博弈的基础。

新旧时代交替,世界发展重心大挪移,电影《百鸟朝凤》中英年早逝的焦三爷的性格悲剧、思维悲剧,《战狼2》中男主人公在生死关头顶天立地、率领男人们保护妇女儿童,《桃姐》中每个人恪守本分、知恩图报的相濡以沫,《无穷动》中成熟长大走出传统男权桎梏的女性群体,现实生活中沉溺于各种牢骚抱怨的文人墨客,成千上万埋头苦干、无名无分的新时代的建设者们,都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先于本质,中国和他们、和我们同在。

荒谬、痛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一种普遍的常态。即便如此,人们从古至今依然可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使再不济,主体还可以自由选择面对现实的态度和视角,按照个人意志,由自己的存在中找出意义和责任感。温和含蓄、壮怀激烈的多样化笔法,对于真实的中国人、具体的个别的中国人的描述和刻画,是大连接时代的需求、互联互动的世界的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手合作,中国影视借助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全球性、开放性等,得到信心和滋养。“如果艺术家进行了真实的表达,艺术作品就会让我们感动,成为艺术。而大多数时候,这种真实的表达包含了一种对立面的整合。最普遍的对立面整合是融合与分离,就如同在生命初期我们既希望和母亲融合在一起,又希望分离成独立的个体所经历的挣扎一样,两方面对立又辩证地整合在一起。融合与分离的主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重复,交替出现。”[3]

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地化。中国人口是数量世界之最、上网人数是世界之最,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匹配度很高。知识、信息之间的鸿沟迅速窄化,国民、网民素质在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和社会公共空间中明显改善提升,偏激和非理性盲从与冲动得到前所未有的整合,自我管理、自律能力和自我拓展都在成长。这一切,都为未来的中国影视创作、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社会条件;中国影视作品的能量和意义是其生命力所在,支撑它冲破故步自封的藩篱,鼓舞大众的潜力与热情。有计划地创造深入人心的形象,呈现让广大观众欲罢不能的文化魅力,中国影视的美学意义及其触及和表达的真正的民族性、生命线条,借助通信技术如互联网、卫星、手机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影视国际贸易流动性,成为世界文化创意的珍稀产品。这是目标,也是期待。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传媒艺术系教授]

[1] 张爱宁.观影疗心——影视作品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20.

[2] 惠特莫.高绩效教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

[3] 罗宾斯.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