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行当解析:生、旦、净、丑以及武生、旦行当详解

京剧行当解析:生、旦、净、丑以及武生、旦行当详解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剧的“行当”就是京剧演员按表演角色而分工的类别。不过,京剧行当是依剧中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等主观因素来划分的。按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此外,京剧中的一些角色的表演以武打为主,像《武松打虎》中的武松、《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长坂坡》中的赵云等,属于武生行当。旦扮演女性角色,是京剧中几乎可以与老生并列的重要行当。

京剧行当解析:生、旦、净、丑以及武生、旦行当详解

京剧的“行当”就是京剧演员按表演角色而分工的类别。歌曲的演唱不是也有分工吗?有男声、女声,有高音、中音、低音,有美声、流行、民族等多种唱法,这大致如同京剧的行当。不过,京剧行当是依剧中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等主观因素来划分的。

京剧的行当过去分工很多,近些年来在不断地简化、同化。按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扮演男性角色,按年纪又分为老生、小生。老生最基本的特征是要在嘴上挂上胡须,表示他是有了一把年纪的成年人。老生是京剧中最主要的行当。前面说过的“四海一人谭鑫培”就是老生行当的泰斗级人物。老生扮演的角色很多,像《借东风》中的诸葛亮、《徐策跑城》中的徐策、《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等。青少年角色多属于小生。如同“老生”中的“老”字显示角色年长一样,“小生”中的“小”字则代表了角色年纪还小。演出中,老生使用真声,小生则真假声兼用,借此表示人物还带有一部分童音,还没有完全度过变声期。这与我们生活是一致的。小生扮演的角色有《群英会》中的周瑜、《罗成叫关》中的罗成、《梁山伯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等。此外,京剧中的一些角色的表演以武打为主,像《武松打虎》中的武松、《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长坂坡》中的赵云等,属于武生行当。一个“武”字,展现了这个行当的特色。一些刚刚接触京剧的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特别喜欢看武生戏。此外,我们的京剧走出国门,外国朋友也特别欣赏京剧的武戏。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武戏多了技巧,少了语言的隔阂。

○故事

1956 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还不被世界认识,特别是美洲国家,大多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洲与中国相隔万里,绝少往来,互不了解。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国家派出了中国京剧艺术团出访拉丁美洲。京剧艺术家一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来到阿根廷,被当局安排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哥伦布大剧院演出,这是最高的礼遇。哥伦布大剧院有座席2000 个,站席1000个,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剧院。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都以在这里演出为光荣。中国京剧艺术团在这里演出了京剧《闹天宫》,由著名艺术家李少春扮演孙悟空。演出当天,布宜诺斯艾利斯万人空巷,大剧院里里外外,挤满来自各国的观众。初来时,人们是想看看中国人,满足好奇心,可是当锣鼓响起,李少春扮演的孙悟空出场后,奇妙的扮相、震天的锣鼓、诙谐的剧情、惊险的武打让全场欢呼起来,他们不但没有见过中国人,更没有见过这样高超的技艺。演出结束,观众欢呼、鼓掌、喝彩,不肯离开。为了答谢热情的观众,艺术团决定,请李少春脱下孙悟空的一双猴靴,把它送给阿根廷人民。这双靴子被大剧院放在陈列室,永久保存,成了中阿友谊的一个象征。前几年,中国的一个艺术团体去阿根廷访问,专门来到哥伦布大剧院,又看到了这双保存了六十年的靴子,翻开靴子的内面,上面清楚地写着一个“李”字,这是当年李少春自己留下的记号。

旦扮演女性角色,是京剧中几乎可以与老生并列的重要行当。我们知道,“生”在古汉语中就代表男性,在书籍文字中,姓李的男性,可以代称“李生”,姓张的男性,可以代称“张生”。用“生”来泛指男性,并不费解。可为什么京剧甚至很多戏曲中,用“旦”来代表女性,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几百年来,用“旦”泛指女性角色成了戏曲也包括京剧界一致的共识。旦角按性格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其中,大家闺秀,文静典雅的女子归于青衣,如《窦娥冤》中的窦娥、《三娘教子》中的三娘、《桑园会》中的罗敷等,其表演特点是以唱为主。小家碧玉、天真活泼的少女大多属于花旦,如《红娘》中的红娘、《卖水》中的梅英、《花田错》中的春兰等,其表演特点是以念白、做表为主。武艺高强,本领出众的女子属于武旦,如《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虹桥赠珠》中的凌波仙子、《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其表演特点是以武打为主。此外,老年女性归于老旦行当,如《钓金龟》中的康氏、《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等,其表演特点是以唱为主。与青衣、花旦、武旦不同的是,老旦的演唱用本嗓真声,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女性年纪大了、嗓音变粗的生活现象是相吻合的。

净扮演男性角色。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脸”,他最大的特征是要用“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净行演员用油彩在脸上画可不是随意涂抹的,而是有严格的规矩,这个规矩就叫“脸谱”。“谱”字本身就带有规范、标准的意思,脸谱,就是角色应该在脸上画出的色彩、图案。戏曲的脸谱博大精深,而京剧的脸谱也十分考究。京剧上千个剧目中有上万个角色,光是净行角色怕也有不止上千个,这么多的花脸角色,每个角色的画法都不一样。想一想,我们的京剧艺术家有多么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当今社会中,京剧的脸谱几乎成了京剧的代表性标志。人们望着那好看、生动、奇特、灵动的脸谱,在赞叹之余,也常有不明就里、高深莫测的感想。其实,脸谱千变万化,仍是有规律可循的。脸谱的图样太复杂了,不是在这里用简短的语言就可以介绍清楚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脸谱的着色和其表达的意象向大家说明白。

红色:代表忠义、耿直。我们赞扬某个人时,常说“这是个红脸汉子”,就是说他忠厚、耿直的意思。比如三国题材戏《单刀会》中的关羽,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红脸汉子。

白色:代表奸诈多疑、冷漠刚愎。比如三国题材戏《群英会》中的曹操、《吕布貂蝉》中的董卓等。

黑色:象征刚直公正、勇猛鲁莽。如大家熟知的《铡美案》中的包拯水浒题材戏《黑旋风》中的李逵,还有“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都是以黑为主色的。

蓝色:大多用于凶猛、武勇的草莽人物。比如《盗御马》中的窦尔敦、《锁五龙》中的单雄信、《刘唐下书》中的刘唐等。

绿色:大多用于性情急躁、脾气暴戾的人物。比如《贾家楼》中的程咬金、《打渔杀家》中的倪荣、《闹龙宫》中的龙王等。

黄色:多用来描画残暴、狠毒的人物。比如《战宛城》中的典韦、《刺王僚》中的姬僚等。

金银色:金色或者银色其本身并不是脸谱的主色,它们多是与其他颜色搭配画在人物的脸上,其中以神仙、妖魔居多。像《闹天宫》中的托塔李天王、《金钱豹》中的金钱豹等都用金色勾画。(www.xing528.com)

除去这几种常用主要颜色之外,京剧脸谱中还有一些偶然使用的颜色。一段京剧脸谱颜色口诀可以帮我们记忆脸谱颜色的使用方法:

红忠紫孝,黑正粉老,黄狠灰贪,蓝凶绿暴,水白奸邪,油白狂傲,神佛妖怪,金银普照。

净行亦即花脸都有脸谱。从表演上划分,花脸有三个分支。以唱为主的,叫铜锤花脸,这是因为其代表人物《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怀里总是抱着一个象征权力的铜锤而得名。演铜锤花脸的,必须嗓音高亢嘹亮。外国友人称赞我们的铜锤花脸是“中国歌剧的男高音”。铜锤花脸的代表人物有《赤桑镇》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姚期》中的姚期等。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包拯这个角色外,铜锤花脸在传统戏中扮演的都是武将。另一个分支叫架子花脸,这是以念白、做表、功架为主的花脸角色。如《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李逵探母》中的李逵、《九江口》中的张定边等。架子花脸要有很强的表演能力。再有一个分支叫武花脸,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以武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行当。其代表人物如《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打瓜园》中的郑子明、《打焦赞》中的焦赞等。武花脸大多有高强的翻跌技巧。

记住:京剧的花脸尽管千人千面,脸谱也各色各样,但终究不会跳出铜锤、架子、武花脸这三个分支。

丑就是在戏中脸上涂有白色“豆腐块”的人物。如果望文生义,以为“丑”就是京剧舞台上搞笑的小人物,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丑行在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地位最高。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演戏是要化装的,演员走入后台,谁先化装呢?谁来得早谁先化?不对!谁是主演、谁是一号人物谁先化?不对!必须是丑行先开笔,哪怕丑行演员只在脸上随便地抹上一笔都行。这是京剧后台古老的规矩。至今,仍有不少剧团遵守着这个规矩。

○拓展

关于丑行的地位,旧时戏班还有一个传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而唐明皇就是戏曲界的祖师爷。唐明皇不但爱看戏,而且常粉墨登场,他喜欢扮演丑行角色,这使得丑行拥有了崇高的地位。唐明皇当皇帝时,在皇宫不远的一个地方培养演戏的人才,这个地方名叫“梨园”。此后,“梨园”就成了戏曲界的代称,人们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丑行在京剧舞台上最“横行无忌”,丑行可以扮演任何角色。男女老幼、文武忠奸、高官显贵、贩夫走卒,都在丑行的势力范围之内。

京剧培养人才最多,举办时间最长,培养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等名家的学校(当时叫科班)是富连成开办的。富连成的总教习,也就是后来的教务长是萧长华,他就是开宗创业的丑行大师。

粗线条地划分,京剧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个类别。文丑以念白、表演为主,如《群英传》中的蒋干、《一捧雪》中的汤勤、《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等。武丑以武功为主,如《七侠五义》中的蒋平、《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时迁偷鸡》中的时迁等。

京剧为什么要分行当?这是很多刚刚接触京剧的朋友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京剧艺术中一个并不深奥的美学问题。京剧演员选择行当是关乎他艺术生命的一个重大抉择。选得得当,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潜能、特长,成为优秀的人才;反之,很可能就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大家知道在《红灯记》中扮演鸠山、在《赤壁之战》中扮演曹操的花脸艺术家袁世海吗?他刚开始学戏时,学的是老生行当。当时教戏的总教习萧长华先生看袁世海生得虎头虎脑,就让他改学花脸,后来袁世海果然成为架子花脸的一代宗师,萧长华先生的伯乐眼光功不可没。影视演员不是也有“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的说法吗?如同每个人、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长一样,每个人、每个演员也都有自己的短板。你如果让一位出生于农村,熟悉农村,长相纯朴厚道的演员冒昧地出演一个上流社会的金融大亨,怕是费力不讨好。同理,身体轻捷、腿脚利索的演员,适合唱武生;身躯伟岸、嗓音粗犷的,适合唱花脸;活泼伶俐、眼睛都会说话的小姑娘,天生就是花旦的苗子——量才使用,是行当最朴素、最科学的用人规则。其次,行当的划分给了演员学习、进修、研究、探索艺术的一个大致范围。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你学什么?不可能全学。行当的表演范畴,就是你应当努力的学科。当然,行当不是故步自封的,不是不能学习行当以外的本领。比如说你是学英语的,你首先要把英语学好,同时,你还可以学习法语、希伯来语甚至是唐诗、宋词、计算机、乒乓球。“艺多不压身”,这是戏曲界鼓励多学本事的一句谚语。

记住,如果有人问你京剧有多少行当?你就回答四个,“生旦净丑”。他再让你说详细一点,你就告诉他:生有老生、小生、武生,旦有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净有铜锤、架子、武花脸,丑有文丑、武丑。他要求你更详细地介绍,你就告诉他:这已经是中等水平的答卷了,再详细就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啦。要不,请他向这套丛书的编者讨教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