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错能改:人生得益多

知错能改:人生得益多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知错能改看作是一种最优良的品质,一直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人谁能没有过失,知错能改,就会从中得到莫大的好处。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通过知错能改这座人生的金桥,从迷途上回返,并从此走上一条洒满阳光的人生康庄大道,奔向光明锦绣的前程。

知错能改:人生得益多

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记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这是一篇有关周处年轻时改过自新的故事——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是名将周舫之后。

周处年轻时,身材魁伟,膂力过人,并且性格粗暴,争强好胜。由于父亲早逝,母亲管教不了,所以周处凭借一身武艺,在乡里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成为乡民的一大祸害。当时,义兴人把义兴河中的巨蛟、南山上的猛虎和周处并列在一起,称他们为“三害”。而“三害”之中,最令义兴人头痛的,还是周处。

为了让“三害”只剩下一害,有些能言善道的人就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立威乡里。周处被乡里人这么一激,就真的上南山,射杀了猛虎,又下河去击蛟。巨蛟在水中时沉时浮,飘行了数十里,周处和它博斗了三昼夜,才将它杀死。

起初,人们见周处入水不归,以为他已被巨蛟所吞,非常高兴,家家户户大摆酒席,以示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这个消息,才知道人们一直把他当作祸害,恨得咬牙切齿,不禁十分羞愧,于是就有了悔改之意。

周处知错后,前去拜访当时颇著声望的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周处把自己的情况向陆云介绍一遍后,又请教道:我想改过自新,可是年龄大了,恐怕来不及了。陆云对他说:古人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为贵,你才二十岁,有什么来不及的?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志向,又何必担心名声不显著呢?周处听后,大彻大悟,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从此,周处严于律己,修身养性,勤奋学习,并勇于助人,常怀报国之志,人们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几年后,周处走上仕途,成为一位人人称道的清官。后来,他战死在沙场上,为国捐躯,成为流芳百世的忠义之士。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有了过失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他能否认识到错误,并自觉地改正错误,自觉地向着好的方面迁移和转化。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闻过知耻、改过自新,才能化害为利,点石成金

大家知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论能力大小、年龄长幼,思想和行为总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过错。人对自己的过错,无非是两种态度和做法,一种是文过饰非,即不承认也不改正;一种则是闻过知耻,折节砺行,从而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知错能改看作是一种最优良的品质,一直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论语·卫灵公》中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左传》上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能没有过失,知错能改,就会从中得到莫大的好处。

闻过知耻,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的过程,它需要人有非凡的勇气;改过自新,则是一个磨砾自我的过程,它需要人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通过知错能改这座人生的金桥,从迷途上回返,并从此走上一条洒满阳光的人生康庄大道,奔向光明锦绣的前程。

与周处同时代的皇甫谧,长到二十岁,还不懂用功读书,成日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有一天,他的嗣母任氏因管教不了他,哭着引咎自责,气得不愿再苟活人世。这番言语举动对皇甫谧刺激很大,自此他幡然悔悟,发愤读书。终成一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所作《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总结了西晋以前针灸疗法的临床经验,是我国针灸学的重要著作。

唐玄宗时名相姚崇,从小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有一个叫张憬藏的人对他说:看你的相貌、资质,是国家栋梁之才,将来可以做到宰辅,你不要自暴自弃,趁着年轻好好磨练自己吧。这番话对姚崇影响很大,他反思了自己的缺点后,决心改过从善。从此,姚崇修身养性,苦练本领,几年后,他成为一位德才兼备、见识高远名士,果真人阁拜相。他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治国方略,唐玄宗一一推行后,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www.xing528.com)

1906年诺贝尔医学获得者、西班牙的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小时候贪玩厌学,好逸恶劳,最后因偷窃学校开除。他的父亲为此气得一病不起,终于撒手人世。拉孟伊卡哈痛定思痛,决心用行动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以慰亡父在天之灵。于是,他专心向学,刻苦钻研,终成闻名世界的医学家,为人类医学作出不少创造性贡献。

无独有偶,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的维多·格利雅,青年时曾是个浪荡公子,生活极不检点。有一次,他爱上了一位纯洁美丽的姑娘,那位姑娘却因他品行低劣而断然拒绝了他的追求,并说:“我情愿得绝症而死,也决不嫁给你这种寄生虫。”这件事使格利雅深受触动,他决心洗心革面,作出一番成就,来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后来,他全力攻读,大胆实践,终于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界的泰山北斗。

从上面的这些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知错能改,使皇甫谧、姚崇、拉孟伊卡哈、格利雅这四个顽劣不堪、放荡成性的青年,变成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同样,一些为非作歹、良心泯灭的人,若能在晚年时改恶从善,也能赢得内心的平静和世人的赞扬。

美国钢铁业寡头安德鲁·卡,耐基,年轻时为聚敛财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计。他甚至忘恩负义,落井下石,坐视并操纵一个个阴谋,使昔日恩师斯科特破产。他还曾利用罢工浪潮出卖了合伙人佛里克,当佛里克遭激进分子枪击后,他恶毒地中伤佛里克“因为贪得无厌,才会遭此下场”。依靠着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卡耐基成为美国影响最大的富翁。

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沉浸在尔虞我诈、欺弱称霸的野心中,到五十岁时仍孑然一身,亲人们相继都离他而去。晚年的卡耐基对到手的一切渐渐都厌倦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自觉作恶多端,为富不仁,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将他的全部财产——约3.5亿美元捐给了慈善事业后,平静地闭上了双眼。在他生前,曾给世人留下了“人总该崇拜点什么,崇拜财富是最丑陋的行为”的至理名言。

这位被新闻界称之谓“卑劣的卡耐基”最终因改过从善的举动,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得到人们的谅解和称颂。

由此可见,古人所主张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确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为人处世原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知错能改呢?

知错能改,首先要求人要善于反省自己。“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从而发现过失。古之圣贤,都曾用这种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同别人交往,是否诚实了?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每天都要自省,有缺点错误就改,没有缺点错误就勉励自己。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和作家富兰克林,也为自己制订出13条自省内容,日日检查自己的过失。

知错能改,还要求人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别人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往往更能体察你的缺点过失。别人的批评意见像一面镜子,能使你及时发现、深刻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因为善于采纳别人的批评意见,才得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许多过失,从而及时地改正它们,成为一代明君。

知错能改,关键在一个“改”字上。唐代政治家陆贽说过:“知过非难,改之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不困难,最难的是改正它们。改变自我,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它需要人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古人云:“从善如登。”改过从善如同攀登险峻的高峰一样,长年的积习如一个个横亘于前的障碍,令人举步维艰,登山者若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若无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意志,往往会半途而废、功亏一馈。前面提到的周处、皇甫谧、格利雅等人,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过程中,不都是于痛定思痛之后,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吗?

当你历尽艰辛攀上改过自新这座高山,你的精神就等于逾越了战胜自我这条极限,从而可以俯瞰更加广阔的人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