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工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政策工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策工具理论是公共政策科学中晚近兴起的研究领域。目前,政策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发展路径来看,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源于对政策执行研究。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如萨瓦斯将政策工具划分为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契约、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市场、自我服务、用户付费和志愿服务等。在政策工具理论的指导下,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多元化将得到凸显,政策完善的范畴和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强。

政策工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政策工具理论是公共政策科学中晚近兴起的研究领域。目前,政策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发展路径来看,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源于对政策执行研究。由于政策工具承担着连接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之间的桥梁,是政策执行的具体对象,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和交叉自然产生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胡德(Hood)、彼得斯(Peters)、萨瓦斯(Sawas)等政策工具研究专家对公共政策工具均做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了定义和划分。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如萨瓦斯将政策工具划分为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契约、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市场、自我服务、用户付费和志愿服务等。[33]利特(Howlett)和拉米什(Ramish)构建了一个普适性的政策工具图谱,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公共政策、混合型公共政策和强制性政策工具3类。[34]目前,该理论已经广泛用于公共政策的实践领域,为具体的政策细分和丰富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需要回答的第六个问题是:可以采用哪些合理、合法的政策工具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政策工具理论的指导下,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多元化将得到凸显,政策完善的范畴和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强。当然,在回溯以往政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国的公共政策发展和完善的范式存在许多和其他国家不尽相同的地方,尤其是我国“摸着石头过河”渐进改革的政策实验范式也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在“中国模式”这一概念呼之欲出的讨论中,本书也意识到我国任何一个改革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共性的特征和规律。在不同的政策试点城市结合当地情况所做的各式各样的改革探索中,已经形成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模式”,这些针对政策环节中具体问题而提出的政策路径对于未来改革的推进和完善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系统总结的当前部分典型政策试点的经验也将在本书结尾部分的政策建议中得到呈现。

【注释】

[1]刘慧侠.健康不平等:走向可持续、和谐增长的羁绊--转型期中国健康不平等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3-15.

[2]侯剑平,邱长溶.健康公平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动态,2006(7):97-102.

[3]Evans T,Whitehead M,Diderichsen F,et al.挑战健康不公平--从理念到行动[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p.25.

[4]Whitehead M.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quity and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1992,22(3):429-445.

[5]王欢.全民医保目标下医疗保障制度底线公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3-15.

[6]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0-123.

[7]董黎明.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6.

[8]李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9-20.

[9]陈瑞华.信息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3-14.

[10]李琼.中国全民医疗保障实现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

[11]徐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以镇江、昆山为例[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38.

[12]郭有德.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123.

[13]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

[14]Arrow K 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941-973.

[15]Mcguire T G.Physician agency[M].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2000:463-536.

[16]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www.xing528.com)

[17]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马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7.

[18]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3-114.

[19]李华.理性政府与理性农民的简单博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机制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7(4):124-127.

[20]毛克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公立医院薪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8-15.

[21]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11):386-405.

[2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

[23]Brennan R.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the markets-as-networks approach[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7):829-838.

[24]孙良.中国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2):50-52.

[25]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孙兰芝,胡启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8-19.

[26]赵德余.权利、危机与公共政策:一个比较政治的视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141.

[27]迈克·希尔,彼特·休普.执行公共政策[M].黄健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

[28]杰伊·沙夫里茨,卡伦·莱恩,克里斯托弗·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M].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

[29]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3-15.

[30]胡善联.循证决策研究方法的进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6(8):39-40.

[31]胡善联.循证卫生决策研究方法介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2):142-146.

[32]李幼平,王莉,文进,等.注重证据,循证决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3.

[33]杰伊·沙夫里茨,卡伦·莱恩,克里斯托弗·博里克.公共政策经典[M].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

[34]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