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题策略与逻辑推理的有效工具

选题策略与逻辑推理的有效工具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逻辑推理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这种思维策略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的“工具”。后来,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倡导者逆向思考,从“新三中心”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角度来看问题,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一系列很有

选题策略与逻辑推理的有效工具

选择研究课题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排除思维定势的障碍,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消除从众心理的影响,从人云亦云中摆脱出来;此外还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敢于质疑他们的论断。在教育科研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分析的策略

分析着重于对教育现象各个方面性质的认识,是综合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综合程度较高的整体,需要对各个要素予以描述和剖析,把握各种子课题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研究者需要把自己对各方面的认识重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对教育现象整体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课题。同时,通过对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将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所分析的教育现状来说,可以是综合性、宏观性的,也可以是典型性的,还可以是微观性的。因此,需要研究者具有敏锐、深刻的思维品质,能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现象,发现深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如,有位教师针对小学生计算容易出错的状况,分析导致出错的原因有:(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2)强信息产生的思维干扰;(3)知识技能缺陷引起的失误;(4)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5)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正的策略有:(1)加强口算训练,切实打好基础;(2)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排除干扰因素;(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正确灵活运用;(4)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计算效率;(5)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撰写了一篇《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与矫正策略》的文章。

(二)归纳的策略

一般来说,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可以归纳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归纳的策略需要以科学理论的分析作指导,来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有位教师通过实践,总结出“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管理方法上要变经验型的管理为科学型的管理,要扩大自身非权力因素的影响,除去自身的不客观的、片面的判断”等等的经验,撰写了《班主任的“加减乘除”》一文。有位教师针对成功课堂中的一些现象,撰写了一篇文章《成功的课堂总是相似的》,归纳出成功课堂的特点是:(1)成功的课堂总是自主课堂;(2)成功的课堂总是活动课堂;(3)成功的课堂总是情感课堂;(4)成功的课堂总是力求贴近生活;(5)成功的课堂总是趣味课堂;(6)成功的课堂总是艺术课堂。

(三)怀疑的策略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它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重新审度,能够从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运用怀疑策略的先决条件是研究者要有批判性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勇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如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就研究了美国小学生花在拼写上的平均时间和他们拼写水平的资料。根据研究结果,他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复练习是无益的。[6]一位教师就当前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阐述,并就其反映出的一些现象指出:问题之一: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包装”——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哪般?问题之二:“桌子拼拼拼”——合作学习的实质是这样的吗?问题之三:“以学生发展为本”——自主学习就得一切迁就学生吗?问题之四:刻意“孤立”文本——用教材教就不要求品位教材吗?问题之五:随意探究“泛滥化”——接受式学习真的过时了吗?问题之六:落实“三维目标”——意味着要淡化“双基”教学吗?[7]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通过怀疑提出的课题,经过研究可能被证实或被否定。当然,怀疑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而是要有依据。一般来说,怀疑的依据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推理。当研究者所具有的事实与经验,与现有理论结论或常规不一致时,研究者就会对现有理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逻辑推理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对理论的推敲应从最基本的概念做起,即使对一度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思考。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的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一般来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可信度越低,问题也越多。

(四)类比与移植的策略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过渡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移植是将一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创造出的成果应用到另一领域去。运用到科学研究方法上来,指的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这种思维策略的特点是从别的学科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的“工具”。因此,它的关键是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善于借“他山之石”。如上海市厦门路小学等学校研究的课题“没有分数的教学实验”就是把前苏联学者的阿莫纳什维利“取消分数”的教改实验移植过来的。杜威的生活教育论的三个命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的三个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是通过类比与移植的方法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

学科教学选题也是如此。例如,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如果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经验能否移植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校长身上应具备的素质能否移植到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上来?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策略能否移植到中学学校文化的建设策略上来等等。要正确地运用类比与移植的策略,需要研究者的知识面宽,在思维品质上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概括性的特点。(www.xing528.com)

(五)换位思考的策略

换位思考,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新的认识,体现出灵活性和严密性等思维品质。它需要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实现意向转化,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例如,在教育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从“旧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角度去认识它的特点与规律的。后来,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倡导者逆向思考,从“新三中心”即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角度来看问题,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结论。现实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同样我们也需要从教与学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教学的规律。又如,对于班主任素质的要求,除了研究者进行理论分析外,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视野中的班主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

[1]苏志强:《面对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的引导策略》,载《福建教育》(小学版)2004年第10期。

[2]叶柱:《谈数学复习课的“情趣化”设计》,载《小学青年教师》205年第11期。

[3]转引自黄金南等《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

[4] 李秉德、檀仁梅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姚流齐:《完美与否,自然就好!》,载2006年7月12日《中国教师报》(文章有删节)。

[6]参见张民生金宝成主编《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7] 参见孙钰柱《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