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遇见影视艺术: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遇见影视艺术: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叙事蒙太奇主要包括平行蒙太奇、交替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几种类型。这种表现手法是叙述蒙太奇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表现蒙太奇包括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音响蒙太奇等几种类型。

遇见影视艺术: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是一个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用在影视作品方面,蒙太奇指的是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和时间、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一个个分散镜头,按照导演创作意图,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形成有组织有关联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叙述故事的独特的结构方法,是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影视美学的重要元素。它贯穿于影视创作(包括技术制作)的全过程,体现着导演的形象化思维与声画化语汇的艺术功力。

(一) 基本内容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其实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作为影视作品创作的艺术方法,即蒙太奇思维;二是作为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镜头和画面、场面和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三是作为影视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手法。

从总体上看,蒙太奇的基本内容是导演对影视作品结构的全面安排,包括叙述方式、表现角度、时空结构、场景和段落的布局等;从横向上看,包括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画面与声音的组合关系,以及上述三种组合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从纵向上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场面和段落的组接及转换等。

(二) 表现形式

蒙太奇能够在镜头与镜头之间产生一种审美现象,或者是生理、视觉的反应效果。但是蒙太奇也不局限在镜头与画面之中,实际上蒙太奇也存在于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色彩、场面调度等所有组成影片的元素里,是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的一种艺术方法与技巧。因此,蒙太奇又衍生出很多的表现种类,常见的大致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大种类。

1. 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也称为叙述性蒙太奇。它是影视作品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事件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叙事蒙太奇主要包括平行蒙太奇、交替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几种类型。

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并列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用以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情节。它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依次分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交替分叙的方式。

电影《误杀》中,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在吃饭的时候,用叉子在桌上刮出了一些划痕,与之相对应的画面就是坟墓被挖出后,棺材板上面的一道道血痕。电影将不同时空的两条情节线进行平行表现,在一个完整的情节框架中,通过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印证了素察不是被打死的事实,造成了悬疑气氛的 陡增。

交替蒙太奇,又称交叉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着其他线索的走势,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惊险片、恐怖片战争片常用此法表现追逐和惊险的场面。

图3—24 《摔跤吧!爸爸》剧照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就大量采用了交叉蒙太奇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叙事和剪辑技巧。比如,将世锦赛赛场上教练让吉塔一味防守的画面,与全国联赛决赛赛场上父亲巴比塔全力进攻的镜头交替剪接在一起,既营造出姐妹各自参赛的激烈、紧张气氛,又含有对姐妹俩不同教练及其战术部署和专业精神的鲜明对比,编导的褒贬态度也尽在其中了。

而重复蒙太奇则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www.xing528.com)

图3—25 《罗拉快跑》剧照

比如影片《罗拉快跑》中,罗拉三次奔跑的场景就采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第一次奔跑,由于男友曼尼欠下巨款,罗拉向父亲借钱失败,不得已之下,罗拉和曼尼一起去抢劫银行,一出超市就被警察绳之以法。第二次循环叙事中,罗拉在银行抢到了钱,但因为救护车司机在打电话时分了神,意外撞死了曼尼。而这两次结局显然都不是罗拉想要的,所以影片情节“倒带”,让人物再重新来过。第三次奔跑时,罗拉善待了路人,然后选择去赌场孤注一掷,却意外赢回了巨钞,曼尼也找回了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最终成了富人。影片通过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强化了罗拉的三次奔跑,虽然街道场景都相同,但因她不同的抉择决定了人物的不同命运,三次轮回对应了三种主观选择,三种主观选择又对应了三种结局。就这样,该片故事在戏谑色彩中显得不那么沉重,该片风格在看似荒诞里引发关于人生选择的严肃 思考。

2.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以凸显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以镜头以及声音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的画面与声效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让单个画面本身不具有强烈的内涵意味,通过几个相关镜头、声音的叠加组合而表现得更为丰富、更加突出,以强化某种情感、心理,加深观众的印象和感受。这种表现手法是叙述蒙太奇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表现蒙太奇包括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音响蒙太奇等几种类型。

隐喻蒙太奇主要是通过镜头的对列或交替,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者对某个事件的主观情绪。它往往是将类比的事物之间具有的某种相似的特征表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创作者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主观情绪色彩。

在电影《钢的琴》中,隐喻蒙太奇的运用就有很多,比如影片中的两根烟囱是钢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东北重工业时代的繁华和这一代人的记忆,而烟囱的被爆破,则象征着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破碎。另外一个贯穿始终的隐喻就是钢琴,而且有着多重隐喻。第一层隐喻,即用钢做的琴,表面荒诞不经,其实象征着父爱如山;第二层隐喻,是陈桂林这群工人们,将钢琴赋予了自我救赎的意义,他们通过造钢琴,缅怀那段已消逝的岁月,在不堪的生活中得到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慰藉。从画钢琴、偷钢琴到造钢琴,钢琴这条线贯穿影片始末,多处黑色幽默的桥段,给整体叙事平添了一份且悲且喜的色彩,这何尝不是苦中带甜、甘苦自知的真实生活之喻义体现呢?

对比蒙太奇则是通过镜头之间在内容上(比如贫和富、生和死、苦和乐等)或形式上(比如景别的大小、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声音的强弱等)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强大的反差感,从而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者凸显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和 思想。

图3—26 《钢的琴》剧照

在电影《Hello!树先生》结尾处,疯了的树先生独自一人在村的后山坡漫步,他看到了扔到地上的卖房契,背景是破败的村庄。突然人潮涌动,树先生看着村民们都欢天喜地地往新区方向去了,只剩下他孑然一身、怅然若失。此时银幕上的天空变成了赤色,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红色里。村民们感受到的或许是红红火火的生活和未来,而在树先生的眼里,则红得有些惨烈、凄楚。村民们的群欢、闹腾与树先生的孤独、迷茫,恰好形成鲜明对照——一个落魄的农民城市化进程到来的时刻,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不知何去何从,他疯了,却更像是一位思想者,在一大批村民沉浸于盛典狂欢之时,树先生反而是唯一的清醒者。这样的对比蒙太奇,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巨大反差,流露出编导的深沉思考,也让观众看得五味杂陈,一时难以释怀。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包括拟人化的动物内心世界的外化造型,是影片中心理描述与展示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镜头组接,直接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所思所想、精神状态,如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以及想象等,甚至是潜意识的活动。

图3—27 《Hello!树先生》剧照

同样是在电影《Hello!树先生》中,由于哥哥被父亲误杀的阴影太大,这份亲情不仅没能让树先生过得更好,反而让他心生恐惧。每每感到开心或幸福即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有阴影窜出来。比如在入洞房的时候,树先生把小梅错当成了父亲,仿佛看见表情严肃的父亲正掐着自己的脖子。这些闪回,就是心理蒙太奇的典型手法。它将树先生精神世界里挥之不去的黑暗记忆及其内心恐慌一一勾画了出来,让观众直接、逼真地感受到了树先生的压抑心态和扭曲人生的根源所在。

音响蒙太奇是通过人类和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及其带来的声效等来连接镜头的一种蒙太奇手法,通过声画相连产生拨人心弦、引人联想的感染力量。许多影视片中会用声音不同而节奏相似的音响来过渡场景、连接镜头,也有许多影视片会用对话声、哭声、笑声和电话声、广播声、电报声以及种种自然音响来连接镜头,常见的是将上一个场景中的音响作为连接下一个场景的媒介。音响突破了“画框”,延伸、扩展到了画面以外的含义,不再只是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而成为创作的有机、活跃的一 分子。

如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大转折》中,上一个镜头是蒋介石怒不可遏地说:“难道还想让张灵甫的惨剧在六十六师重演吗?” 紧接着的下一个镜头是:一声冲天而起的爆炸巨响,敌人碉堡被炸飞——六十六师已经陷入我军的天罗地网。由此,上一句说话声与下一个爆炸声的衔接,带来了呼应效果和联想空间,巨响的爆炸声给了蒋介石最直接、最有力的回答,宣告着六十六师正在重演着张灵甫部队被一锅端的那一幕。这是“一语成谶”形象化、音像化的彰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