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军第九,黄帝胜周围部族酋长原因

行军第九,黄帝胜周围部族酋长原因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通过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要赶快离去,不要停留;若在此地与敌人遭遇,则应迅速占据依傍水草、背靠林木的地方,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行军安营的一般原则。掌握上述四种“处军”原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便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周围部族酋长的原因所在。根据上述原则处军,之所以对军队有利,都是由于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辅助作用所致。

行军第九,黄帝胜周围部族酋长原因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译文】

孙武说:大凡对军队的安顿处置以及对敌情的观察判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溪谷;驻扎时选择面南朝阳隆高之地;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可仰攻,这是在山地行军安营的一般原则。横渡江河,一定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敌若涉水而来,切勿在水中迎击,而要等他们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如果想同敌人交战,则不要靠近江河而迎击,以免陷于被动;在江河地带安营,也要居高面阳,不要在敌军下游驻扎而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地带行军驻扎的一般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一定要赶快离去,不要停留;若在此地与敌人遭遇,则应迅速占据依傍水草、背靠林木的地方,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行军安营的一般原则。在开阔平原地区,也必须选择平坦无坎陷之地,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驻扎安营的一般原则。掌握上述四种“处军”原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便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周围部族酋长的原因所在。

【点睛之笔】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有利于自己的实际出发;

一切从有利于自己而又有效牵制对手的实际出发。

把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掌握在自己手里,远离不利和有害的环境。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译文】

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而不喜欢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地,而避开阴暗之地;傍水草而居,以便休养人马,背高依固而处,以便军需物资供应。这样,军中将士不至于得各种疾病,必胜才有保证。如遇丘陵堤防,一定要据其南面朝阳之处,而将主要侧翼倚托于它。根据上述原则处军,之所以对军队有利,都是由于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辅助作用所致。上游下雨,水势大涨,顺流而下,要想涉渡,就需等到水势稳定以后。大凡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与“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尽快避开而不要接近。我军要远离它而让敌人靠近它;我军要面向它而让敌人背靠它。军队在山险水阻、坑坎沼泽、芦苇丛生、林木茂密、草木葱茏的地区行动,必须认真、全面、彻底地搜索,因为这都是容易隐藏敌人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点睛之笔】

占据有利条件,包括有利于生活健康的条件在内。

安全和健康既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企业员工健康快乐,就是生产效率,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曹操曾对兵战地形做过这样的说明: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低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山涧道迫狭、地形深数尺长数丈者为天隙。

通俗地讲,两岸峭壁,水流其间,就是绝涧之地;四周高峻,中间低洼,就是天井之地;山险环绕,易进难出,就是天牢之地;荆棘丛生,难以通过,就是天罗之地;地势低洼,泥泞易陷,就是天陷之地;峡谷幽深,天仅一线,就是天隙之地。

市场营销中,有些领域和业务限制重重,空间有限,不确定因素太多,干扰因素太大,就应该借鉴兵法原则,快速离开,而不要纠缠于其中。

越是在不确定因素多的情况下,越需要提高警惕,谨慎行动。

【原文】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有险可恃;离我军较远就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军前进;不据险而据平地宿营,其中必有利便和好处。林中树木摇摆,是敌人伐木开道,隐蔽来袭。草丛中设有许多障碍物,是敌人搞的疑兵之计;鸟雀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逃,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细高而锐直,是敌人的战车奔驰而来;飞尘低矮而广阔,是敌人的步卒正在开来;飞尘疏散而呈条缕状,是敌人在曳柴而走,伪装诈我;敌人稀少而往来移动,则是敌人正在以轻兵安营扎寨。敌方使者措辞谦卑,其军队却在加强战备,是敌人准备向我方进攻;敌方使者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要进攻的架势,则是要准备撤退;敌方轻车先出,部署在两翼,是在布列阵势;敌方没有预先约定,却来请求讲和,是敌人在搞阴谋;敌人急速奔走并布列战车,是在期待同我军决战;敌人欲进不进,欲退不退,是在诱我军上钩。敌兵斜倚兵杖而立,是饥饿的表现;役卒汲水而先饮,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去夺取,是疲劳的表现。敌方营地上方飞鸟群集,说明营寨已经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说明敌方军心恐惧不安;敌营军士自相扰乱,是其将帅威令不严的表现;敌营旌旗摇动不整,是军纪不严、队伍混乱的表现;敌军官吏烦躁易怒,是军队疲惫的表现;杀马而食,是军队缺乏粮食的表现;饮具悬置不用,军不归幕而露宿野外,这就是准备拼死的穷寇;敌军将士聚集在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帅不得人心;频繁赏赐,说明敌军已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一再处罚士卒,说明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对士卒先凶暴而后又害怕,那就是最不精明的了;敌方遣使者前来谈判言好,是想休兵息战。敌若逞怒而来,却迟迟不与我军交战,又不退去,就一定要谨慎观察其意图和动向。

【点睛之笔】

兵圣孙武一口气讲述了33招察敌之术,凭此足以在战场上洞悉一切。

常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是那些生动而具体的现象是否引起你高度关注。离开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就无法揭示其本质。

在市场营销中,要学会观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比如要了解一家企业,不妨:(www.xing528.com)

看门面,看环境,看形象,看面貌;

读企业手册,读招聘广告,读规章制度;

听老板说,听员工说,听客户说;

察工作态度,察办事作风,察行为倾向;

体验言谈,体验接待,体验交流,体验境界。

往往在最平凡、最直观之处能体现出最本质的东西。

【原文】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译文】

打仗并不是兵士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没有头脑、不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

【点睛之笔】

团结就是力量,但是团队行动,不一定人多力量就大。

要想取得团队行动的胜利,需要做到:

审慎而科学决策

把大家的力量和智慧汇集起来;

认真分析环境条件;

周密部署,坚决执行。

领导最忌不动脑子,缺乏远见,不做分析而盲目妄动。

【原文】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在士卒尚未亲近归附时,将帅就严刑峻法对其予以处罚,士卒一定不会心悦诚服;士卒心有不服,就难以指挥他们作战打仗。如果士卒已经亲近归附,而将帅仍不厉行军法军纪,这样的军队也不可用来作战,更不可能打胜仗。所以,将帅应以政治道义对士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使之悦服,以严格的军纪军法约束士卒,使之步调一致,这样的军队一定是能打仗并能打胜仗的军队。平时能厉行法令并勤加教育士卒,士卒就会服从命令;若平时不能厉行法令,又疏于教育士卒,士卒就不会服从命令。军纪法令总是行之有效,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点睛之笔】

团队建设,也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手用的原则,把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凝聚人心,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步调,必须强化制度约束。

抓好日常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违反规章制度一定要给予处罚,但不要拿制度规章威胁人。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无千日之养,何来一时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