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拿大通史:征服后的经济发展及毛皮贸易

加拿大通史:征服后的经济发展及毛皮贸易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向远西部的毛皮贸易 英国接管加拿大初期,同法国统治时期一样,重要的经济部门就是鳕鱼贸易和毛皮贸易。此后,这项贸易由圣劳伦斯河法裔商人与英国哈德孙湾公司分割,但是仍集中到蒙特利尔。这样,在新法兰西被征服后很短的时间内,原由法国殖民当局垄断的毛皮贸易,因暂时的干扰而由法国商人个人、合股人或其松散的联合体接手,继续与英国哈德孙湾公司进行竞争。由于前者手段灵活,成为后者更可怕的对手。

加拿大通史:征服后的经济发展及毛皮贸易

英国在美国革命以前,一向视英属美洲为英国的“税收矿源”。美国的独立,他们的信心受到动摇,商业部谢尔伯恩勋爵曾担心说,丢失十三个殖民地,“大英帝国太阳”将永远沉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并不认同,而主张放弃殖民地垄断,提倡自由贸易,认为工业革命确立的英国经济霸权,可以实现贸易优势;英国资本主义会改变加拿大的经济落后状况。确实如他所料,农业木材业很快成为殖民地经济的支柱,不过英国人也没有放弃殖民地的鳕鱼和毛皮贸易的传统经济部门。

渔业与鳕鱼贸易的新发展 开始于发现时期的纽芬兰渔业是北美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到英国整合北美时,已历经两个半世纪。但是它在英国1760—1780年接管北美殖民地的早期,基本上仍保持原来季节性的传统。这时,渔业贸易从业者分为3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英格兰或爱尔兰的商人,通过在纽芬兰开店铺将北美渔业纳入国际贸易网络;第二个群体是船主,有常住居民(或是农场主),也有移民,拥有捕鱼、加工鱼的渔船和设备,将鱼卖给商人;第三个群体是雇员,同样也有长住民和移民,是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为船主或商人捕鱼和加工。

在美国革命期间,北美渔业受到匪徒或私掠船的扰乱,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后,渔业才恢复,但是大量干鳕鱼存货使价格下跌,鳕鱼贸易商损失巨大。欧洲拿破仑战争期间,季节性渔业再度受到沉重打击,有逐渐衰落之势。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才有机会重视纽芬兰殖民地,渔业开始恢复,并得到定居移民的支持。1800年永久居民占纽芬兰夏季人口的90%,生产了95%的出口鳕鱼。

圣劳伦斯湾的渔业经历了同样的艰难。海湾渔业集中在沙勒尔湾加斯佩的比亚克到布雷顿角的阿里沙特及彻蒂坎布一带,雇佣海峡群岛移民或魁北克海边有船的渔民和雇工。像在纽芬兰一样,个体渔民的船只很重要,可随时到达渔场捕捞。在这里,也是有赖于商人将鱼运送到遥远的市场,他们拥有资金和设备运输鱼品,并运来这里渔民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推向远西部的毛皮贸易 英国接管加拿大初期,同法国统治时期一样,重要的经济部门就是鳕鱼贸易和毛皮贸易。而在18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法兰西灭亡的混乱中,由蒙特利尔商人掌控的毛皮贸易停滞不前,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在七年战争的前两年即1754—1755年,英法两国已在俄亥俄谷地开战,法国在萨斯喀彻温的大部分贸易站关闭,因与圣劳伦斯河毛皮中心相隔甚远,法国毛皮商人的损失更为严重。此后,这项贸易由圣劳伦斯河法裔商人与英国哈德孙湾公司分割,但是仍集中到蒙特利尔。到七年战争结束前夕即1760年,英国哈德孙湾公司贸易商就垄断了西部毛皮贸易,不过他们的成功非常短暂。法裔的个体加拿大人船户、译员和贸易商毕竟经营西部毛皮生意历史长久,拥有更实用的技巧和经验,用白兰地酒或其他高质量的英国物品来交换毛皮,没过多久又成为英国哈德孙湾公司在西部毛皮贸易中的可怕竞争对手,严重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1755—1770年,克里人每年向约克法克里特装运20—30艘独木舟的毛皮,而在18世纪70年代早期,却让中间人捎话给哈德孙湾公司代理人安德鲁·格雷厄姆说:“你不能对他生气,因为这个冬天他喝了太多的白兰地,所以不能来了。”这是指蒙特利尔的法国毛皮商人直接跟印第安人交易,通过供给弹药、烟草和酒精饮料而抢购了头等的毛皮。这样,在新法兰西被征服后很短的时间内,原由法国殖民当局垄断的毛皮贸易,因暂时的干扰而由法国商人个人、合股人或其松散的联合体接手,继续与英国哈德孙湾公司进行竞争。由于前者手段灵活,成为后者更可怕的对手。在1776—1779年间,法国商人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共16股9个过冬合伙人的西北公司;一年之后再度组合,到1787年进一步联合成为更强的公司。18世纪90年代初,通过合作协议,最终实现联合,新的蒙特利尔商人集团与哈德孙湾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将毛皮业推向西部和远西部。

詹姆斯·库克

虽然哈德孙湾公司首先对“法国旧边疆”以外地区进行了探察,将毛皮业最终推向远西部,但是西北公司发挥了关键作用。1771年,丘吉尔堡总经纪人摩西·诺顿派遣塞缪尔·赫恩(Samuel Hearne,1745—1792年)深入西北约1 000英里,探险科珀曼河(Coppermine River),首先到达中西部地区,在萨斯喀彻温河的汇合处以外建立坎伯兰豪斯贸易站。1778年,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年)船长探察了奴特卡海湾,仅用很少的一点货物换得一船海獭皮,运到中国,发了大财。这一消息一经传出,更多的毛皮商人涌向了西海岸。塞缪尔·赫恩这次探险的7年之后,1778年来西北公司的彼得·庞德(Peter Pond,1739—1807年)探明主要的海狸产区分布在北萨斯喀彻温的阿萨帕斯卡湖以远,便在阿萨帕斯卡湖以西65公里处设立庞德堡(贸易站)。他从奇佩瓦扬人口中得知阿萨帕斯卡河流入今天的马更些河与大奴湖(Great Slave Lake),而不久之后,即在1784—1785年冬天,詹姆斯·库克船长出版了探察太平洋海岸的日记,谈到有一条河从东北流入太平洋。庞德认为马更些河就是流入太平洋的那条大河,并断定毛皮贸易很快会在西海岸繁荣起来,而如果能够证实马更些河从富产海狸的阿萨帕斯卡直通太平洋,就可以节省跨大陆的高运费,便决定探察马更些河。不过,1789年他告老回家,只得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副手亚历山大·马更些(Alexander Mackenzie,1764—1820年)去完成了。

亚历山大·马更些

西蒙·弗雷泽

1789年6月3日,马更些率队以马托纳比村落奇佩瓦扬人的“英语酋长”为向导,从奇佩瓦扬堡(Fort Chipewyan)出发,顺马更些河(他称之为奴河)而下,7月初到达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条河的三角洲。马更些发现这条河流向北冰洋,而不是太平洋,非常失望,因而将它称作“失望河”。尽管非常沮丧,马更些没有迟疑,在1792年秋天再次从奇佩瓦扬堡出发,一直向西探寻太平洋海岸,在皮斯河(Peace River)与斯莫基河(Smoky River)的汇合处建造一个小商站过冬,转年继续往西。1793年6月23日,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尽管土著人向导建议他顺弗雷泽河而下,可缩短时间,但马更些坚持径直向西,7月17日终于在位于贝拉库拉河岸的友谊村来到太平洋海岸。这就宣告自卡蒂埃开始的在今天加拿大地面上寻找太平洋的探险史结束了,历时只差一年整整260年;若从约翰·卡波特1497年6月24日在纽芬兰海岸登陆算起,只差4年零23天,整整3个世纪。

接下来,也是西北公司的西蒙·弗雷泽(Simon Fraser,1776—1862年)、戴维·汤普森(David Thompson,1770—1857年)两人,先后于1808年、1811年探查了西海岸的4条大河中的两条,即弗雷泽河与哥伦比亚河,从南方到达太平洋海岸。西北公司将这里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即今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建立了几个贸易站。这样,西北公司就将毛皮业推进到整个西海岸。

在太平洋海岸,毛皮贸易不同于加拿大中、东部内陆的贸易方式。既然马更些等人寻找从加拿大中部直通太平洋的河流落空,就意味着制约内陆与西部贸易的主要困难—长距离运输的问题没有解决;西北公司没有解决,哈德孙湾公司也没有解决。这两个公司都不可能大力开发远西部的毛皮贸易。

在太平洋海岸的毛皮贸易中,最初活跃的只有西班牙人和俄罗斯人,后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主要进行海獭皮贸易。这里的毛皮贸易使用海洋大船,比东部海狸皮贸易使用的独木舟甚至约克船要大得多,相应地,贸易量也比中、东部大得多。到世纪之交,每年有20多船海獭皮运出西海岸,与其对照,哈德孙湾公司和西北公司合在一起,好不容易每年在西北部才有不超过4船货物运回蒙特利尔。太平洋海岸的土著人用海獭皮交换欧洲贵重货物,竞争也很激烈,在1794年《杰伊条约》将英国贸易商逐出美国领土及大湖西南地区之后,尤其如此。英国商人中有一些人在1795年加入西北公司,其他人仍独立运营,在内陆地区挑战西北公司。1798年,福塞斯—理查森与利思—詹姆斯合组为新西北公司(New North West Company),因为皮毛包印有XY记号也称XY公司。不久,亚历山大·马更些及西北公司的一些不满意的越冬合伙者,也加入这个公司,竞争就更趋激烈。1804年西北公司专横跋扈的西蒙·麦克塔维什(Simon McTavish,约1750—1804年)死后,两公司才实现合并,仍称西北公司,不过,竞争并未消除。1789年,大约有100多个贸易站建立起来,几乎2/3属于西北公司,16年后又增323个,约40%属于哈德孙湾公司。竞争导致了价格上涨,毛皮资源快速消耗,蒙特利尔商人集团维持内陆贸易站的花费大增,哈德孙湾公司的开支也在上升,尽管1805年内陆永久雇员不到500名。当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期间,毛皮市场收缩,利润大幅缩水,哈德孙湾公司的红利在18世纪晚期是8%,而1809—1814年间下降为0,西部剩下100个贸易站(42个是哈德孙湾公司的),1825年仅有45个。显然,必须进一步整合,最终在1821年合并,仍称哈德孙湾公司。至今,这家公司仍是加拿大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公司大楼矗立在多伦多市中心扬街与海湾街的街角上。

蒙特利尔的麦吉尔、马更些、麦克塔维什、弗罗比舍或埃塞斯的财富和豪宅,以及哈德孙湾公司股东在英国的时髦生活,表明英属北美殖民地这个古老行业的辉煌,也见证了加拿大的成长。其实,加拿大就是从近代的毛皮贸易中孕育出来的。

木材采伐与贸易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茂密森林尽管面积广大,但是拿破仑封锁欧洲港口,殖民地的木材运不来,使英国木材的价格上涨,最终产生越洋贸易,木材成为英属北美最大的出口物质。1790年,下加拿大的主要船运货物仍为毛皮,到1810年已不到出口总量的10%,而包括船只在内的木制产品则占殖民地出口的3/4。在1830年以前,木材贸易大部分是圆方木或斧砍“木棒”,此后,锯料(7.5厘米厚)、板材(5厘米厚)和木板(2.5厘米厚)的出口额稳定增加,到1840年已占到英国从殖民地进口货物总量的1/3。起初,大部分地区伐木与农业密不可分:移居者在森林里劳作,而农场的剩余产品在伐木营地找到了市场。自1840年这两个行业开始分开发展,圣劳伦斯河的木材贸易集中在渥太华河及其发源于地盾深处的支流,甚至远至上、下加拿大的主要农耕区;新不伦瑞克农业越来越集中在北部、东部几乎尚未开垦的内地。

那时,在米拉米奇河(Miramichi River)、圣约翰河以及渥太华河各条河的流域,仅有一条支流森林还未被砍伐。上加拿大的木材(斧砍木、锯木及桶板等小木制品)经特伦特和黎塞留河运到魁北克城,再经萨格奈湾及圣劳伦斯湾运过大西洋。由于最好的松木从生长铁杉、白松的北方混生硬木林带被运出,最初木材贸易离不开河流,不过,也很快向内陆扩展。木材顺着更小支流逆流运出,有时要炸开河中障碍物,建起堤坝才能平稳放送原木,或修建“运河”穿越沼泽湍流处则修建侧水道或渡槽。在19世纪早期,密林广袤,森林还很少被大肆砍伐,而到1840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砍伐严重。火灾频繁也是一个原因,很多烧焦的林区已成为19世纪中期的风景线。1825年的著名“大火”吞噬了米拉米奇河几千平方英里的森林。

技术、气候和管理制约了早期木材业的发展。木材贸易的技术问题突出,不管是原木,还是木料,生产都依靠人、牲畜和风力、水力。从滨海区新斯科舍到加拿大地盾,无处不是用斧头砍伐,用牛(逐渐改用马)把树木拖到河边。最好的树木高达46米,安全地放倒树木要有相当的技巧。伐木和清除树枝用单刃砍斧,重约2公斤;打磨光滑用的是宽边大斧,是单刃斧的两倍重。树木锯成易于处理的长度,长达12米或15米,直径60厘米,或砍成方形,会有1/4被浪费掉。移动、放送或装船都非常艰苦和危险,在狭长河流上,用木杆或铁钩导引,绕过障碍物、短树桩,在冰冷的水中操作常有死伤。采伐在冬天会更容易,树液不再分泌,在雪冰上拖运也省力。放送木材要等到春天雪融,河水上升,然后集中在夏秋两季从魁北克城装船运过大西洋。锯木使用水力,有季节性,所以气候决定木材业的节奏。

尽管在各个殖民地之间有差异,但是各地都限制个体伐木工。18世纪曾颁布帝国法令,为给皇家海军保留制造桅杆的木材,但是殖民地的快速扩张,木材市场的扩大,没有产生效果。到19世纪20年代,只有在非赠予的皇家土地上伐木要许可证,一般掏出一小笔钱就可以从公共领地划定一块林地,短期采伐一定的数量。木材贸易主要由家庭或3—6人合伙经营,市场正在扩大,质地好的原木也容易得到,只需很少资金就可以经营。农场主在农闲季节也积极参与,到附近森林进行采伐,非全日作业,一般一年可伐木20—200吨,以现金或赊贷方式卖给当地货主,这成为他们农耕生活的重要补充。由殖民地各省港口的店主或商人将移居者的伐木业跟大西洋对岸的商号连接起来。但是1825—1850年木材贸易被大商家控制,情况大变。这也与木材业推进到偏远地区以及木材产品多样化相关。这时需要的资金不断增加,伐木许可证费用也更高;皇家领地规则趋严,也增加了采伐成本,加上周期性兴衰变动,对个体小经营者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而有利于少数大公司实行垄断。(www.xing528.com)

魁北克的方木运载

英国一直信守对殖民地的承诺,维持封闭的木材贸易体系。当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严重损害英国工业扩展所依赖的北欧木材时,木材贸易价格飞快上涨,跨大西洋运输木材的运费也大增。1804—1809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木材价格增长千倍。毫不奇怪,木材行业的商人要为行业寻求保护,为殖民地生产者获得关税优惠。此后,他们就比外国竞争者具有优势,英属北美的木材就能够在一个完全受到保护的市场上销售。这对于殖民地经济影响巨大,从圣劳伦斯河到新不伦瑞克,从皮克图到爱德华王子岛,千帆万舸,竞相运输木材。

木材贸易跟渔业及毛皮贸易不同,对殖民地开发、投资乃至社会变迁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成的木材运输船,使越洋旅费更加便宜,加快了殖民地的移民速度。运输木材船只从英国回程一般不空仓西行,移民便成为压舱物。而大量移民的到来,为木材贸易、伐木营地、木材运输或分类、装船提供了便宜的劳动力。伐木营地需要干草和食物,从而刺激了农业发展,从爱德华王子岛的农场或饲养场运来大量燕麦、牛肉、猪肉或家畜,供给米拉米奇河的伐木工人。魁北克省的精面、猪肉、包装牛肉、饼干及其他物品则运往新不伦瑞克北部的密林中,以养活大量伐木工人。这样,木材的采伐和贸易促进了殖民地经济的多样化。

混合的拓荒农业 英属北美的各块殖民地,农业发展不尽相同。在下加拿大、新斯科舍芬迪湾,经过法裔加拿大人一个半世纪(1608—1760年)的开发,到英国接手时,农业经济已有相当基础。但是,在上加拿大、新不伦瑞克乃至纽芬兰局部农业区,农业是在效忠派移居后才开始的,尚属开发阶段。不过,无论在哪块殖民地,由于北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欧洲的精耕农业在加拿大不适合。北美农业一般耕作粗放,消耗土壤肥力。这主要是因为北美土地广阔,地价相对便宜,而资金短缺,劳动力匮乏而昂贵。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实行作物轮作制,同一片土地上一年耕种小麦,下一年休耕。访问加拿大的大多数英国游人看见家畜在林子里寻食,肥料到处放,小麦种在树桩之间,感到十分痛惜。

在大西洋沿海地区,只有刚刚从新斯科舍分离出来安置效忠派的新不伦瑞克,农业开发在英国接管后才开始。据1810年到新不伦瑞克不久的野战民兵监察官约瑟夫·格宾斯中校的记载,这里还相当荒芜,到处森林覆盖,旅行不易,没有大路,装船从英国运来的精美马车完全用不上。长途旅行或运输最快捷的是走冬天结冰的河面,运输货物到市场也容易得多,马拉雪橇一天可走96公里。而夏天旅行则要“穿过沉寂的森林,走一条条泥泞的小路”。1810年,离效忠派到达已有25年,新不伦瑞克仍有拓荒痕迹,2.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清理出不到70平方英亩。农场里到处是砍成短段或剥去树皮的树木,树干留在地里多年,只能在树干之间耕种。砍倒的树木用来盖房或作为柴火,也有与灌木丛一起烧荒的。当时在新不伦瑞克到处都是这样的清理方式,遍地都是烧焦或砍倒的树木,田地用树篱隔开,房舍和谷仓掩映在一排排树墙的浓荫中,是这里的典型风光。其他沿海省份也基本上是这样。在纽芬兰的渔业海岸,农耕不会超过补充维持生存的水平,土地贫瘠、酸性、季节晚、春季多雾及渔业对夏季劳动力的需求,都限制了农耕发展。

在上加拿大,同在新不伦瑞克一样,农业也是在英国接管后起步的,仍有拓荒痕迹。农田从森林中辛勤开垦出来,绝非易事。最初,一个精力充沛的定居者一年最多大约清理出4英亩,而随着小块农地开始耕种,开垦速度减慢。无数男女的生命就这样耗在开垦的劳作之中。开垦之初,种植燕麦、玉米、南瓜、马铃薯或萝卜,以满足家庭生活所需。农田逐渐扩大后,便种植小麦和黑麦。打谷使用连枷,到1832年有了打谷机。起初,养公牛是为了耕田,但是也养母牛、小牛、猪、鸡和鸭等家畜。这样,一种混合型的农村经济就发展起来了。当时,加拿大的农场10个中有9个种植小麦。除种植谷物外,早期安大略也有其他产业。在东安大略,酒类、珍珠粉(从中提取碱制肥皂)或木材往往比小麦更重要;安大略湖区养猪收入成为基本来源,而黑麦、烟草或大麦的收入超过小麦,尽管殖民地的边缘地带40%—50%清理出来的土地种植小麦。整体上看,上加拿大以混合农作物为基础。定居者很少能够或愿意脱离市场,这可能源自他们的英国传统,他们从乡村店主处赊购生活必需品,注定要被卷入商业体系,因为他们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也无人这样做。移民努力清理土地,在森林安家,把农场视为在新世界谋生的手段和中心所在。产品有市场,定居者会在满足家庭需要之外再多种几英亩,希望剩余产品换得现金来偿还债务,或购买日用品,这同从事木材采伐甚至毛皮业以贴补收入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早期农场基本上是供给居民自身需要,农民一般只把消费不掉的产品拿去卖。与木材不一样,在1840年以前,小麦还不是大宗出口产品。运输成本高、价格低以及英国《谷物法》(1815年)的限制, 加拿大产的小麦难以进入英国市场,即使在可以出口的年份,运至英国的小麦平均不到人均4蒲式耳,小麦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1/5,产量波动很大。这时,面粉生产主要供殖民地日益增多的城镇人口消费。湖岸地区的谷物进入市场较为容易,特别是大农场,19世纪头10年已有大农场存在。大农场主学习英国农民,为了商业目的而改良农业,排水施肥,实行作物轮种制,用进口种马和公牛改良配种,只是在1840年以前在上加拿大还不是主流,农场与市场的联系一般较少。当地热心于科学耕种者也组织农业协会,传播科学栽种知识,但是参加者很少。小农场主拒绝改良家畜,对谷物质量也漠不关心,在运输与市场准备好以前,加拿大还不会有农业改革。

早期上加拿大的农业经济代表了整个英属北美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和爱德华王子岛的很多地方,信贷、债务和交换将小农纳入一个更为广泛的商业世界中,但是土地贫瘠,气候恶劣,农民很难有剩余产品,即使有,也不稳定。在这些地区,市场还不如在上加拿大那么重要。在整个19世纪的前半期,沿海地方农业协会曾试图让苏格兰移民放弃传统,但是徒劳无功。

下加拿大的农业和乡村生活的问题与上加拿大等地又不尽相同。这里农业开发虽然最早,但是直到19世纪早期,农业改革者仍悲叹魁北克省的传统庄园耕作方法使农业发展停滞。在这个人们定居已久的地区,农场良田遍布圣劳伦斯河谷低地,并已开发到地盾边沿的贫瘠土地,18世纪最后40年人口激增,又以惊人速度清理出领主制低地区的剩余林地。到18世纪90年代,西印度群岛市场和英国物价上升进一步刺激了农业发展,魁北克商人“全部买下了农民维持生活所需以外的所有谷物”。尽管农耕以小麦和放牧为主,1802年小麦已赶上毛皮出口的产值,但国内消费剧增而减少了小麦的出口,出口急剧下降。为了供养新增的家庭,旧庄园的土地也一分再分。杂草丛生,田地肥力下降,面粉质量差,加上人口增长,促使农场主实行多样化生产。马铃薯种植越来越多,至19世纪20年代晚期产量几乎占农产品收成的一半。猪肉也成为法裔加拿大居民新的主要食品。这样,下加拿大逐渐形成了低质量的混合型农业经济。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无论是上加拿大代表的拓荒农业,还是下加拿大的庄园制农业,在18—19世纪的相同之处是产量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展加快,人口增长,日益都市化,粮食需求也不断增加。1795年之后连续几年收成不好,面包价格上涨,除非得到国外粮食,难以克服饥荒。然而,英属北美殖民地无法提供给宗主国足够的粮食。收成和价格波动,越洋运输费用高抵消了英国给殖民地粮食的关税优惠,殖民地出口积极性不高。魁北克庄园制农场的过剩人口及上加拿大的新移民,在农业之外尽可能寻找各种出路,不断有人移居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些也反映了加拿大农业的落后状况。尽管如此,到1840年已可以看出开发造成的环境改变,很多镇区林木光秃。起保护作用的森林树叶和根系被清除后,经过阳光暴晒,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井水枯竭,土地肥力减退。而雨季则淤积成渠,河流水位暴涨形成水涝。1850年,新布伦瑞克每条重要河道的河堤上,锯屑堆积,潮汐磨坊的水坝严重妨碍了大西洋大马哈鱼洄游产卵,渔业也受到影响,甚至纽芬兰的鱼类资源也出现枯竭迹象。海狸等毛皮动物也因欧洲人的毛皮需求而数量急剧减少,其他常见猎物也日渐减少。过去野鸽群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黄昏时使用棍棒就可以打下来,现在再也见不到这一现象了。到1849年,野火鸡的数量也大大地减少了。从布雷顿角到西加拿大,磨坊主都在呼吁解决林地开辟对水坝及水车的有害影响。

另外,开发加快国际交流,新的小麦、燕麦、绵羊、牛的品种或纯粹为了观赏的物种(玫瑰和水仙),不断引进殖民地,同时带来了蓟草和野芥末等有害的种子,也大大影响了加拿大的农业发展。

造船与早期交通运输业 英国占领加拿大正当工业革命开始时期,把它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对原来十三个殖民地一样,不鼓励殖民地发展制造业,纽芬兰的造船和木桶业因此甚至消失了。同美国一样,英国也制止不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早期制造业的发展,造船业在19世纪兴起并装备大部分的木材运载船队,成为这一时期第四个经济部门,集中在魁北克和新不伦瑞克两省。魁北克省原来有造船业基础,新法兰西在塔龙当省长时曾奖励手工业,大力扶持小型造船厂。到1825年,魁北克省的造船业雇佣的工人超过了3 300人,1833年建造了殖民地第一艘蒸汽动力推动的汽船。按英国政策,大西洋沿海地区完全没有发展当地制造业的机会。19世纪20—40年代,英国大量需要殖民地的木材,给予优惠关税,刺激了大西洋沿海各省木材贸易的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求,新不伦瑞克省的造船业随之兴起。有英国的先进造船技术的支持,英属北美的造船技术改进很快,在19世纪初蒸汽船出现以前,已经能够制造各类性能良好的帆船,平底船代替独木舟,而平底船很快又被德拉姆船代替;在大湖上航行的大型木船,如哈德孙湾公司远距离运送毛皮的约克船,也制造出来了。到19世纪初,加拿大造船厂不仅能够制造在公海上航行的大木帆船,也能够制造先进的蒸汽船。圣劳伦斯河上航运使用了蒸汽船,在上加拿大金斯顿建立了军舰修造厂,1814年还制造了圣劳伦斯号战舰,用于抵御美国。

金斯顿

造船业促进了水上交通的改良。1809年,已有定期航班航行于蒙特利尔与魁北克城之间。1816年,装备了第一艘加拿大蒸汽船弗罗特纳号,航行于安大略湖。到19世纪30年代,加拿大的河湖运输普遍使用了汽船。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与新法兰西时期一样,陆上交通一直比较困难,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出现。虽然1836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尚普兰—圣劳伦斯铁路,从蒙特利尔拉普赖里到黎塞留河的圣让,全长14英里,使用木制轨道,外镶铁皮。1786年创建莫尔森饮料厂的约翰·莫尔森(John Molson,1763—1836年)提供了20%的资本。这条所谓的铁路,可能与18世纪末在英国煤矿使用的木制运煤轨道一样,且只能从春天运行到秋天。在这一时期,加拿大的交通仍然主要依靠河、湖和海的水上运输。

拉希纳运河

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的交通改善主要是修筑运河。为了清除圣劳伦斯河—大湖水系障碍,例如圣劳伦斯河的拉希纳激流、蒙特利尔与魁北克城之间的浅滩、尼亚加拉瀑布而实现大河、大湖直航,在1825年修成了拉希纳运河(Lachine Canal)。这是圣劳伦斯河的第一条运河。1829年修成了维兰运河,避开尼亚加拉瀑布,将伊利湖与安大略湖连接起来。以后,又陆续修筑了8条运河,其中包括1831年修筑的以避开渥太华附近丽都河(Rideau River)中浅滩的丽都运河(继法国迷迪运河之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二条老运河,已有2 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2014年才获准列入)。不过,修筑丽都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军事需要,以备战时美国截断圣劳伦斯河水道,也可以实现从魁北克省霍尔镇直航大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