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随机事件概率教学设计案例:提高课堂效果

随机事件概率教学设计案例:提高课堂效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通过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发现,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随机事件概率教学设计案例:提高课堂效果

高二年级 李剑平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了解概率的意义。

2.通过经历数学实验,观察、发现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通过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发现,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教学重点】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数据图表,总结出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随机事件的发生所呈现出的规律性。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一)展示生活实例1:“麦迪的35秒奇迹”

从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篮球比赛说起,介绍比赛最后时刻的情形.为什么在那个时刻,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麦迪和他投出的篮球?你能确定神奇的麦迪在即将开始的NBA比赛中的下一个三分球投进了吗?

设计意图: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随机事件及概率的原因和必要性。抓住生活实例中包含数学思维的部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对生活中的现象和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

(二)展示生活实例2:杜丽北京奥运会再夺金

我们都非常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家知道这名中国射击运动员的名字吗?为什么射击比赛中每一枪都如此扣人心弦呢?

设计意图:

奥运会是社会热点话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二、归纳共性,形成随机事件的概念

从结果能够预知的角度看,能够发现以上事件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的基础,此时学生能够有效地概括、抽取上述生活体验的共性.在数学上研究事件时,主要关注在相应的条件下,事件是否发生,因此在提问时明确思考的角度,让学生的思维直指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发散。

以上这些事件都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那么在自己的身边,还能找到此类的事件吗?有没有不属于此类的事件呢?

通过以上思考,发现事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必然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设计意图:

在形成概念之前,通过主动的思考,在自己身边举例,一是巩固学生对随机事件概念的认识;二是通过对比,明确事件分类的标准和概念之间的差异。

三、深入情境,体会随机事件的规律性

我们看到,随机事件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因为体育比赛中充满了随机事件,而让比赛更加刺激、精彩,让观众更加紧张投入;因为每天的校园生活充满了随机事件,而让我们走入校门的时候内心涌动着好奇与兴奋;因为人生道路上充满了随机事件,而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随机事件的世界当中。

同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意外是随机事件,那我们是不是因此而时刻都充满着恐慌呢?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也是个随机事件,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而放弃了今天的努力了呢?

设计意图:

这一段教学首先表现了随机事件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体现了教师对数学、对概率的喜爱和热情,传递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其次,这段教学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引出了下面研究思考的方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人们认识随机事件的过程,以及随机事件随机性和规律性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反问,使学生意识到,对生活的体验已经使我们积累了一些对随机事件规律性的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挖掘出这些感性认识下面的理性依据,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探究,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回到最开始的两个实例中,反思其中包含着哪些对随机事件规律性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理性思考。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既然三分球的命中都有随机性,为什么不是姚明来投最后这个三分球?

2.既然每个人参加奥运会获得金牌都是随机事件,为什么派杜丽来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

(二)再次抽取共性,形成抽象概念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是可以比较的,从而抽象出可以用数量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就是概率的意义。

(三)用概率的语言回答前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

借助前面的事例,减少课堂的阅读量和重复思维量,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增强了规律性与随机性的对比.并且两个问题在学生看来是很容易回答的,这恰恰说明概率的雏形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产生,同时这样的问题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概率概念本身的把握,抽象过程就变得顺其自然了.

四、层层深入,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通过数学实验,观察各组频率是否体现出规律性:

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投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下面进行数学实验.

实验的要求:学生六人一组,进行试验,每组试验次数不定,注意试验的条件要求:竖直随机上抛.

实验结果的汇总与展示:各组汇报频数,输入到电子表格中,同时自动计算出各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

观察得到的数据表格和折线图,是否能够找出规律,估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

这一数学实验的结论不易直接推导,这说明了进行试验的必要性,也更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亲身体验,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以及对规律的认同.对于各组频率统计表,学生也可以从中观察出一定的规律,但是这一规律尚不能帮助我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说精度不够.在此处实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一个冲突,激发更细致的分析随机事件规律性的主动性.

(一)观察累积数据的频率表和折线图,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

对于将所有数据累加后计算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实际上就出现了累积数据的想法.对比前面对命中率的研究,其实累积数据就相当于大量重复同一试验,与前面的分析具有一致性。(www.xing528.com)

下面就利用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计算出累积各组数据的频率并绘制出折线图,从数或形两个角度观察累积数据的频率是否体现出规律性?

表1 累积数据的频率

此图表中体现出的规律性是否具有一般性?为了加深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性的认识,引出当代科学家为了探究科学的真知,不辞辛劳地做大量的试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图1 累积数据的频率折线图

以上从数据和图形两方面印证了前面总结的规律性,形成概率的统计定义: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作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设计意图:

这一段是本节内容的难点,需要把对数据、图表的直观印象转化为抽象的概率定义。之所以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是因为在数、图中累积数据的频率体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即规律性,使得我们能够从图表中大致判断出事件概率的范围、具体大小。

这里首先还是坚持从多组数据中抽取共性来形成概念,其次注重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把图形上的规律用数去描述,把数据上的规律用图形去验证,教学过程中数表起到了与折线图相同的作用.最后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手段来帮助学生发掘、描述规律,如在折线图中绘制一条水平的红线,更为清晰的表现出频率在常数附近摆动的规律。

(二)概率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简称为“事件A的概率”。

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是不矛盾的,是辩证统一的,即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体现出随机性,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体现出规律性.这就是概率的定义。

五、探讨:频率与概率有何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在概率的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

(2)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区别:

(1)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2)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六、通过运用,复习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一般会非常接近概率

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

2.李××、陈××两名同学想看同一本好书,于是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看。这种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3.医生检查完病人的病情后摇头说:“你的病很重,在十个得这种病的人中只有一个能救活。”当病人被这个消息吓得手足无措时,医生继续说:“但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找到了我,我已经看过九个病人了,他们都死于此病。”

医生的说法对吗?你能解释原因吗?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了三个小题:第(1)个是检验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辨析,从而巩固概念的认识,第(2)、(3)个是用概率去判别生活中的随机事件,达到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于生活,对于遇到问题做出决策性判断。

七、典例剖析 悟化概念

例题:某篮球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投篮练习,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投篮练习

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

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是多少?

变式:这位运动员进球的概率是0.8,那么他投10次篮一定能投中8次吗?

设计意图:

通过试验,得出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在概率的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的结论,典例剖析,悟化概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为了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本节课的教学使用了那些数学思想?

答: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统计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堂实例的思考,回顾了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在思考中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同时形成板书,突出概念与方法。

作业:

1.设计恰当的数学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概率发展的历史

板书设计

【案例分析】

对于本章节提倡的“激、探、用、悟”教学方法,此教学设计能将这四个字有机的体现出来。用生活中的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兴趣,进一步“探索”随机事件的本质,学会“运用”随机事件相关规律,来进一步“悟化”相关概念。且可以看出该老师在教学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别出心裁地设计教学环节使这节课思路清晰、学法指导适时恰当,提问能调动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体现了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