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及方法—证券投资实践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及方法—证券投资实践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证券投资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证券投资必须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这无论是对投资者、投资对象,还是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滞后指标,可以推断下一阶段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有很多,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是要选取那些能从各方面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并与证券投资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及方法—证券投资实践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证券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只有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做出正确的长期决策;只有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素的变化,才能抓住市场时机。

证券投资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结构变动息息相关。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相互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证券投资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或挤出泡沫,或促进经济增长。这些政策直接作用于企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效益。因此,证券投资必须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这无论是对投资者、投资对象,还是对证券业本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1.经济指标法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可通过计算、分析和对比一系列反映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或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习惯把经济指标分为三大类:

(1)先行指标(leading indicator)。这类指标先于整体经济周期而动,包含着未来经济走向的提示性信息,可以用来判断未来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变动方向,如货币供应量增减、股票价格指数变动率、社会平均或行业平均利润率等。根据历史经验和统计结果来看,这类指标大致超前实际现象数月到数年不等。

(2)同步指标(concurrent indicator)。这类指标与经济周期同步而动,反映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着的情况,并不预示未来经济的变化趋势,如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率等。

(3)滞后指标(lagging indicator)。这类指标的变动时间往往落后于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动,反映国民经济已经发生的变化,如存贷款利率结售汇率以及国家对外的负债率、偿债率等。通过观察滞后指标,可以推断下一阶段可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

反映宏观经济的指标有很多,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是要选取那些能从各方面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并与证券投资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

2.计量经济模型

将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进行直接对比,只能抽象出一般的看法,要精确把握这些现象、因素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就要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方程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可以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数量规律,预见政策变化、行业调整、经济波动等的方向甚至范围。

计量经济模型有三个要素:经济变量、参数、随机误差。①经济变量是反映国民经济变动情况的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种。内生变量是可以在模型本身得到说明的量,是模型中的未知数,其数值需要通过方程求解。外生变量则指不能在模型本身得到说明的量,是模型中的已知变量,由统计机构或其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公布,也可由我们自己推算。②参数是一个常数,它反映变量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一般在分析某个变量的变动而引起另一变量的数值变化时,通常假定与之相关的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例如,我们为预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往往假定在特定时期内,与此相关的资本输出与输入保持相对稳定,这里资本输出与输入的量就是参数。③随机误差指计量经济模型中那些不可预测的、随机产生的差错,主要用来纠正或调整模型中由于统计误差或者数据在整理、综合过程中产生的与实际存在之间的差错。随机误差有正有负,最终正负误差大致可以相抵,所以通常忽略不计。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应用的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旨在在总量上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说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缺陷是容易忽略某些作用较大的变量,使模型的使用价值受到影响。此外,即使对变量的预测结果正确,但由于转化为现实所需的时间无法确定,也会削弱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

3.概率预测法

所谓概率,是指在一定状态和条件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论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虽然发端于赌博,但很快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多方面的应用。

西方国家于20 世纪初期开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引入概率论的方法,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方法才开始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当时政府干预经济取代自由市场自发调节成为各国解决经济衰退问题的主要手段。在多种市场并存、经济关系复杂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要制定既能反映经济主流又能把握数量标准的宏观政策,靠传统的直观对比、简单推算方法已力不从心,各种辅助决策的数学工具被开发利用起来,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概率论等,各种宏观经济预测实践成为政府制定财政、货币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概率预测法的基本原理是观察过去并预测未来,以现有的统计数字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

概率预测方法运用得较多且较成功的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宏观经济短期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个人收入、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公司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的下一时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随着网络系统通信工具的广泛应用,概率预测所需的可靠、及时、精确、完善的信息资料更加充足,所预测对象的发展跨度也逐渐扩大。

知识链接

2018 年宏观经济数据

在全球经济增长进入迷雾的背景下,2019 年1 月2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8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产业增长较快(www.xing528.com)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2%,增速缓中趋稳。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下降1.2%,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

2.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7.7%,保持较快增长。1—11 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12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处于景气区间。铁路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2%,比上月提高0.6 个百分点。

3.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占比明显提高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4.投资增长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 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94,051亿元,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 个百分点。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54万平方米,增长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49,973亿元,增长12.2%,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7%。

5.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数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目标较好实现。其中,出口164,177亿元,增长7.1%;进口140,874 亿元,增长12.9%。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3,303亿元,比上年收窄18.3%。

6.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 个百分点;12 月份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1.0%。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4.1%,12 月份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9%。

7.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 万人,比上年多增10 万人,连续6 年保持在1300 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2018 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1%之间,实现了低于5.5%的预期目标。

8.居民收入消费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 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增速比上年加快1.3 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比上年加快0.8 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112元,名义增长6.8%,比上年加快0.9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名义增长10.7%,比上年加快2.6 个百分点。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0%和70.6%,分别比上年提高2.2 和2.4 个百分点。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1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4 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1%,下降1.6 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0%。降成本方面,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9 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1 元。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43.0%和1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7.1 和9.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0.3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5 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 个百分点。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 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 个百分点。在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实现了下降3%以上的预期目标。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 个百分点。

10.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 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