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案例解读-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案例解读-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此,试以小学语文苏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为例。无独有偶,小学语文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选用的寓言《小马过河》,在一些教学参考书里也当成童话来分析,也真是莫名其妙。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开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历经六十多年,成为更新率很高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极少的经典。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案例解读-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研究

寓言故事由于短小、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因而成为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不少老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往往陷入“生吞活剥、讲故事、背寓意”的不良模式,偏重于道德教育,局限于理解单纯的寓意,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寓言的寓意包含在它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里,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所以寓言的教学,应当以文本为依托,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和文字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尽情地读、演,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给学生一对想象的翅膀,从故事走向生活,从动物植物走向人类,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飞翔在文学的天空,遨游在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对此,试以小学语文苏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狐狸乌鸦》为例。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一些教学参考书里,将《狐狸和乌鸦》当成童话来分析,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狐狸和乌鸦》分明是寓言,它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无独有偶,小学语文北师大课标版二年级上册选用的寓言《小马过河》,在一些教学参考书里也当成童话来分析,也真是莫名其妙。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开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历经六十多年,成为更新率很高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极少的经典。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卢梭在《爱弥儿》中,都将《狐狸和乌鸦》当作寓言来谈论。《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在生前从来没有说过这篇作品是童话。将寓言《小马过河》和《狐狸和乌鸦》说成是童话,是儿童文学文体意识不强的表现,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误导,对广大小学生更会造成其思维的混乱,以致造成不该发生的消极影响。

《狐狸和乌鸦》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者:某省某市某某某小学 景老师

评析者:某省某市某某某小学 李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上当受骗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通过其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准备:

乌鸦、狐狸的头饰,大树、乌鸦、狐狸的图片,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生:(齐答)狐狸、乌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故事。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从书里找答案。

(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书。听清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己读书。)

(评: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读书。

师: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插图,边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了。

(学生自由读书。)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狐狸和乌鸦不是好朋友。

生:老师我知道了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同学们书读得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认识这些字吗?请你先自己读一读,把你不熟悉的字词找出来,多读几遍。(大屏幕出示字词)

学生认字、读词。

采用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抢读等形式识记生字。

(评:识字是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扫除学生语言的障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出示狐狸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生:狐狸。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师:狐狸来到大树下(在黑板上事先贴好大树的图片),看到了谁?

生:看到了乌鸦。

生:看到了一只叼着肉的乌鸦。

师: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

生: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东西吃了。

生: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

生:我饿得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评: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狐狸心里是这样想的,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馋得直流口水。

师:(指狐狸的图片)这只狐狸流口水了吗?

生:没有。

师:谁来帮着添画口水呀?

(一生添画。)

师:谁来把狐狸馋嘴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生读。)

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____”划出狐狸说的话。用“____”划出乌鸦的反应。

(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同一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一边读书,一边讨论。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生自由读书划句子。)

师: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应?(学生分组讨论)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

生:三次。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www.xing528.com)

师: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乌鸦没有回答。

师: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为什么要这样?

生: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师: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

生: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师生共同表演。)

(评: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师:请你们把肉放下,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生:一开口说话肉就掉了。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

生: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我早就跟他说话了……

师:狐狸看乌鸦有点心动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他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

(教师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演狐狸和乌鸦的对话?

生:想!

师:请左边的同学叼起肉演乌鸦。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得好。

(学生表演第四、五自然段。)

(评:教师引导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狐狸说的话是真是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生:乌鸦没有麻雀漂亮。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

生:麻雀的好看。

师:想一想,麻雀怎样叫?学一学。乌鸦怎样叫?学一学。

(学生学麻雀和乌鸦的叫声。)

师:谁的叫声好听?

生:麻雀的好听。

师: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

生: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生: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后悔、伤心……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乌鸦喜欢听什么话,才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乌鸦喜欢听赞扬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投入思考,人人都奉献思维成果。)

师:老师今天请来的这只乌鸦,就是被狐狸骗去肉的那只乌鸦。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生:乌鸦,你以后不要光听奉承话了,那样你会饿死的。

生:小乌鸦,你听过这句话吗?“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生:乌鸦,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评: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老师把乌鸦的头饰拿到耳边,做说话状。)

师:同学们,小乌鸦对老师说,以后它再也不会上当了。谁愿意来演不上当的小乌鸦?谁愿意来演狡猾的狐狸?

师:我们来当评委,评评谁演得好。

(学生戴头饰非常投入地表演。无论狐狸说什么动听的话,乌鸦都没有上当。)

师:同学们,狐狸说了那么多奉承的话,乌鸦也没有上当。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上当?

生:不会。

师:如果有陌生人给你好吃的,要领你出去玩,你怎么做?

生:不理他。

生:到人多的地方,告诉大人,告诉同学。

(评: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快下课了,我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

生: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教育他们别上坏人的当。

生: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生:我要回家做头饰,跟老师做得一样好。

师:同学们,除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我们今天共同的作业是(大屏幕出示):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相信你编的故事最有趣!

(评:拓展学习,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评析:

教者执教中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师生间的沟通,生生间的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真正成了学生共同学习交流的伙伴、朋友,真正充当了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确确实实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课临结束时,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的作业,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同时也扩大了本次课堂的外延,以及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童叟皆知:这是一只爱慕虚荣、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投其所好的狐狸几句虚伪的表态,哄得乌鸦美滋滋,嘴中的那一块肉也就悠悠地掉到了狐狸的嘴里,最终“掉”成了一个经典的故事。显然,寓言中讽刺、讥笑的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也许《狐狸和乌鸦》想告诉学生:爱慕虚荣、好听好话是会上当受骗的。其实这往往是一厢情愿。事实上,《狐狸和乌鸦》给一些小学生的感觉是:乌鸦是活该上当,不值得同情,而狐狸是“聪明”的,值得赞赏,值得仿效。由此可见,《狐狸和乌鸦》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教化意识有点模糊,所传达的信息是复杂的,小学生是难以正确领悟和理解的。

狐狸和乌鸦是寓言中的角色,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载体后面所隐含的寓意。不知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教材中的动物几乎都会被小学生贴上标签,一旦动物被贴上标签后,教育功能凸显了,动物形象单一了,动物的自然本性被隐蔽,动物的社会属性被大大张扬。这时,动物的类型化就相当于人的类型化,狐狸和乌鸦在小学生的眼里分明就是“狐狸式的人”和“乌鸦式的人”。《狐狸和乌鸦》仿佛在告诉小学生——像“狐狸式的人”能获得利益,像“乌鸦式的人”会吃亏。凭心而问,这“老实吃亏”的狡诈哲学能否向小学生“提供”?不仅如此,教材还将乌鸦叫声难听这一自然缺陷作为取笑对象,使小学生无形中对乌鸦产生厌恶感。同时,也在暗示小学生:抓住别人的缺陷加以利用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我们姑且抛开“老实吃亏”这个狡诈哲学先不说,将自然缺陷作为取笑对象,无论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域的人都不会赞同。

像《狐狸和乌鸦》这些在人文精神、生命意识方面有待商榷的教材,我们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审视这些教材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给小学生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多元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